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7*雷电颂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 7*雷电颂

  • 格式:  DOC
  • 大小:  84K    5张
  • 时间:  2016-02

彭水实验中学《雷电颂》表格式教案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彭水实验中学 八年级(上)语文 活页教案

课 题
7、雷电颂

备课教师
雷洪霞
执教教师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课 型

课 时
2
教学资源
多媒体、音频

教学方法
1、听一读一赏一读:让学生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体悟、理解。
2、课堂讨论: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形成朗读、思维、说话多维交流。
3、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各种器官的感受,理解课文,走进人物。

教



知识
目标
1、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一—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2、了解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教




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气势。
3、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



能力
目标
1、 指导学生诵读,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2、 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





情感
目标
理解并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



第( 1 )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第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一直有着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罗服。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他,便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今天我们通过学习《雷电颂》,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请同学们诵读课前阅读提示。
二、了解戏剧知识、话剧《屈原》、作者,屈原及故事、写作背景
1、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借助于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舞台艺术形象。
按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种类。从作品类型可分为:悲剧(命运悲剧、英雄悲剧、社会悲剧);喜剧(讽刺喜剧、抒情喜剧、闹剧);正剧(悲喜剧).
从作品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内容可分为:现代剧、历史剧、传统剧、童话剧。
从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
从剧情繁简和结构上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等。
2、本篇文章是一部历史剧,勾画P62课下注释1,也是一部多幕剧,快速浏览P67附录话剧《屈原》。
《屈原》全剧分为五幕:“橘颂” “受诬” “招魂” “被囚” “雷电颂” 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
3、作者介绍
创作话剧《屈原》的作者郭沫若(1892.11.16─1978.6.12)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取家乡沫水──大渡河, 若水──雅河),四川乐山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历史学家、 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古文字学家、诗人、剧作家。是继鲁迅之后的又一文学大师。“他和鲁迅一样,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具的著名学者。他是继鲁迅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邓小平《在郭沫若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代表作:诗集《女神》历史剧 :《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南冠草》
4、了解屈原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楚国人。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心仍系国。楚国被攻后,自投汩罗江而死。有联评为: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5、声情并茂讲屈原故事
战国时代,称雄的秦、楚、齐、燕、赵、韩、魏七国,争城夺地,互相杀伐,连年不断混战。那时,楚国的大诗人屈原,正当青年,为楚怀王的左徒官。他见百姓受到战争灾难,十分痛心 。屈原立志报国为民,劝怀王任用贤能,爱护百姓,很得怀王的信任。这样遭到排挤,种种诬陷接踵而至,楚王撤销了屈原的官职,被流放。当时秦国势力大,.秦攻击楚国。屈原主张联齐抗秦,遭到拒绝,几次被囚 。楚国国势一天不如一天,失掉了对抗秦兵的力量。秦国占领了楚国大部分土地,楚要灭亡。屈原满腹的忧愁愤恨,他写成了诗篇《离骚》。他越来越老了,但是复兴楚国的希望,却一天也没有熄灭过。楚国要亡了!他来到了汨罗江边。他在清澈的江水里看见了自己的满头白发,心里像波浪一样翻腾起来。这里的土地没被秦兵践踏过,是干净的。他解下衣服,包着江边的石头,用带子紧紧缚在自己身上。奋力向江心一跳。爱国诗人带了楚国的干净石块,很快沉了下去。这天是五月五日。百姓相信爱国诗人是不会死的,每年五月五日,他们摇着龙船,到处去寻觅诗人。他的爱国精神,已经在中国人民心中生了根。
6、写作背景
《屈原》1942年写于重庆。这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期,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他是借了屈原的时代象征当时的时代。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这个剧最后终于被国民党当局禁演。
三、走进课文
1、三分钟快速浏览课文,勾画出生难字
睥睨(    )  波澜(  )  发泄(  )
鞺鞺鞳鞳(     )  污秽(  )   
迸射(   )  罪孽(  )  脚镣(  )  
咆 哮(     )  眩目(  )  伫立(  )
木梗(   )   驰 骋(      )    
虐待(  )  雷霆(  )  忏悔(  )
徘 徊(     )  郢(   )  稽首(  )
2、解释词语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播弄:摆布。
鞭挞:鞭打。比喻抨击。
雷霆:1,雷暴;霹雳。2,比喻威力或怒气。
踌躇:犹豫。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忏悔:向神表示悔过,请求宽恕。
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
驰骋;奔驰。
徘徊;1,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2,比喻犹疑不决。3,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浮动、起伏。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
污秽:不干净的东西。
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3、朗读第一自然段小字部分
这是戏剧的舞台说明部分,交代了人物、场景、道具和服饰,为演员出场做准备。
4、整体感知
(1)与以往的课文相比,此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阅读课前阅读提示寻找答案。)
激情澎湃,气势雄浑。全文都是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2)听读课文,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假设自己就是屈原,说说屈原的内心世界
呼唤、盼望、歌颂、愤怒、抨击
5、划分课文层次
(1)屈原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哪两个方面的思想内容?
屈原一方面歌颂风雷电、另一方面怒斥神祗两方面的思想内容。
(2)根据两方面的内容 ,如何划分课文的结构呢?
第一层次 (1---8) :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次(9---13):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抄写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加拼音加解释两遍

课后反思




第(2)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第二次备课

导入:模仿录音,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4自然段
四、研读赏析
1、屈原的独白写了哪些景象?
风雷电,洞庭湖、东海、长江,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土偶木梗”的群像。
2、作者在写这些景象时,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仔细分析一下。(研讨与练习二)
象征手法。屈原是光明正义的化身;风雷电象征能变革黑暗现实的伟大力量;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象征人民群众;有形的长剑是屈原身前佩戴的长剑;无形的长剑象征象征坚定的信念;土偶木梗象征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没有阴谋的……小岛象征能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
象征手法的作用:委婉曲折含蓄 化“抽象”为“具体” 形象可感。
3、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研讨与练习一)
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明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4、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5、举例说说课文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1)课文通篇运用了拟人兼呼告的手法,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2)运用了反复、排比、比喻的方法 ,充分地表达感情,使独白更有气势 。
(3)运用反问、设问等,呼唤指斥,更增强了独白的战斗力。
(1)内心独白想像奇特,联想丰富,气势宏伟,表现作者浪漫主义的激情。
(2)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将作者难以言表的情感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凝练。
(3)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呼告、反问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感情色彩。
(4)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体会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五、课堂练习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5分)
(1)Pìnì(睥)(睨)(2)雷tínɡ(霆)(3)nüè(虐)待 (4)污huì(秽)。
2、写出下列红字的拼音。(5分)
(1)忏(chàn)悔 (2)驰骋(chěnɡ)(3)迸(bènɡ)射 (4)鞭挞( tà )(5)犀( xī )利。
3、指出下列各句所用到的修辞方法。(5分)
(1)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 )
(2)你劈吧,劈吧,劈吧! ( )
(3)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 )
(4)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 ) ( )
(5)“风”“雷”“电”象征( )
六、课外延伸
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它是《诗经》三百篇后的一种新诗。汉武帝时,刘向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楚辞》,从此,“楚辞”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至于后人以《离骚》为代表称之为“骚”,这和后人称《诗经》为“风”一样,虽然名不符实,却是有意把楚辞和汉赋两种文体形区别开来。
七、小结
本文是历史剧《屈原》中的一个片段,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白,也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这篇散文诗,是“生之颤动,灵之喊叫”,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撼动人心。
“雷电独白”是“侮辱增加到最深度,彻底蹂躏诗人自尊的灵魂喷薄而出的诗。它不仅是刻画屈原典型性格的最重要的一笔.是屈原斗争精神最突出的体现,而且它使全剧主题思想鲜明地突现出来。这篇散文诗,想像瑰丽奇特,把屈原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完成研讨与练习三
同步练习册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