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训练
一、基础知识平台(16分)
1.下列各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翡翠(fěi) 姮娥(dàn) 胆怯(qiè) 雷霆(tínɡ)
B.翱翔(áo) 真谛(dì) 绽开(dìnɡ) 执拗(niù)
C.忏悔(qiān) 旸谷(yǎnɡ) 郢都(yǐnɡ) 消释(shì)
D.炽热(chì) 馈赠(kuì) 咆哮(xiào) 纤细(xiān)
2.下列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4分)( )
A.趋炎附势的小人,历来被人们所不齿。
B.林则徐为人刚直不阿,以民族大义为重,一直被人们所传颂。
C.成绩差的同学,不应该妄自菲薄,甘居下游,应奋起直追。
D.义愤填膺不应该是共产党员该做的,该想该做的是礼尚往来。
3.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4分)
(1)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
(2)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 )
(3)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 )
(4)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
4.仿照下列句式,发挥想象,写出两个关于春的拟人句。(4分)
例句:(1)春姑娘轻轻地飞来了,她飞过高山,来到江河,飞过森林,来到田野,把春风春雨送到人间。
(2)春花笑了,笑得春天都溢了出来,溢得满地都是。
二、综合性学习实践(44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登泰山记》回答问题。
登泰山记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①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②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③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注】 ①徂徕:山色,在泰安县城东南。
②樗蒱(chū pú):古时的一种赌具,一套五个,也称“五木”。
③承之:承托着它(红日)。
1.用“/”给文中加线的语句断句。(2分)
2.解释加点词语。(4分)
(1)苍山负雪( ) (2)明烛天南( )
(3)五采( ) (4)正赤如丹( )
3.体会这段修辞手法在表现景物特点上的作用。(4分)
4.本段语言简练传神,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你家乡特有景色的特点。(4分)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月,阙也
张晓风
“月,阙也。”这是一本近两千年前的文字学专著的解释。阙,就是“缺”的意思。
那解释使我着迷。
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阙斋”,求缺?为什么?为什么不求完美?
那斋名也使我着迷。
“阙”有什么好呢?“阙”简直有点像古中国性格中的一部分,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
我不再爱花好月圆了吗?不是的,我只是开始了解花开是一种偶然,但我同时学会了爱它们月不圆花不开的“常态”。
在中国的传统里,“天残地缺”或“天聋地哑”的说法几乎毫无疑问地被一般人所接受。也许由于长期的患难困顿,中国神话对天地的解释常是令人惊讶的。
在《淮南子》里,我们发现中国的天空和中国的大地都是曾经受伤的。女娲以其柔和的慈手补缀抚平了一切残破。当时,天穿了,女娲炼五色石补了天。地摇了,女娲折断了神鳌的脚爪垫稳了四级(多像老祖国叠起报纸垫桌子腿)。她又像一个能干的主妇,扫了一堆芦灰,止住了洪水。
中国人一直相信天地也有其残缺。
我非常喜欢中国西南部一个少数民族的神话。他们说,天地是男神女神合造的。当时男神负责造天,女神负责造地。等他们各自分头完成了天地而打算合在一起的时候,可怕的事发生了:女神太勤快,把地造得太大,以至于跟天没办法合得起来了。但是,他们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把地折叠了起来,形成高山低谷,然后,天地才结合起来了。
是不是西南的崇山峻岭给他们灵感,使他们想起这则神话呢?
天地是有缺陷的,但缺陷造成了褶皱,褶皱造成了奇峰幽谷之美。月亮是不能常圆的,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当我们心平气和地承认这一切缺陷的时候,我们忽然发觉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
在另一则汉民族的神话里,说到大地曾被共工氏撞不周山时撞歪了——从此“地陷东南”,长江黄河便一路浩浩淼淼地向东流去,流出几千里的惊心动魄的风景。而天空也在当时被一起撞歪了,不过歪的方向相反,是歪向西北,据说日月星辰因此哗啦一声大部分都倒到那个方向去了。如果某个夏夜我们抬头而看,忽然发现群星灼灼的方向,就让我们相信,属于中国的天空是“天倾西北”的吧!
五千年来,汉民族便在这歪倒倾斜的天地之间挺直脊骨生活着,只因我们相信残缺不但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美丽的。
而月亮,到底曾经真正圆过吗?人生世上其实也没有看过真正圆的东西,一张葱油饼不够圆,一块镍币也不够圆,即使是圆规画的圆,如果用高度显微镜来看也不可能圆得很完美。
真正的圆存在于理念之中,而不在现实世界里,我们只能做圆的“复制品”。就现实的操作而言,一截圆规上的铅笔芯在画圆的起点和终点时,已经粗细不一样了。
所有的天体远看都呈球形,但不是绝对的圆,地球是约略近于椭圆形。
就算我们承认月亮约略的圆也算圆,那也是“方其圆时,即其缺时”。有如十二点整的钟声当你听到钟声时,已经不是十二点了。
此外,我们更可以换个角度看。我们说月圆月缺其实是受我们有限的视觉所欺骗。有盈虚变化的是月光,而不是月球本身。月何尝圆,又何尝缺,它只不过像地球一样不增不减地兀自圆着——以它那不十分圆的圆。
花朝月夕,固然是好的,只是真正的看花人哪一刻不能赏花?在初生的绿芽嫩嫩怯怯地探头出土时,花已暗藏在那里;当柔软的枝条试探地在大气中舒手舒脚时,花隐在那里;当蓓蕾悄然结胎时,花在那里;当花瓣怒张时,花在那里;当香销红黯委地成泥的时候,花仍在那里;当一场雨后只见满丛绿肥的时候,花还在那里;当果实成熟时,花恒在那里,甚至当果核深埋地下时,花依然在那里。
或见或不见,花总在那里。或盈或缺,月总在那里,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吧!不要做一夕的赏月人吧!人生在世哪一刻不美好完满?哪一刹那不该顶礼膜拜感激欢欣呢?
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它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4分)
女娲( ) 褶皱( )
兀自( ) 嫩嫩怯怯( )
2.本文引了女娲补天、男神女神合造天地、共工氏撞不周山等神话故事,本文引用这些神话故事的意图是什么?(4分)
3.作者说“花朝月夕,固然是好的,只是真正的看花人哪一刻不能赏花?”从中你能获得什么启示?(4分)
4.第五段中作者说“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这种“阙”的境界实际上反映了作者的一种人生态度,你认为这是怎样一种人生态度?(4分)
5.如何理解本文结尾:“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它们原是一个月亮!”的含义?(4分)
6.作者认为:“人生在世哪一刻不美好完满?哪一刹那不该顶礼膜拜感激欢欣呢?”对此你持怎样的态度?请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谈一谈你的见解。(6分)
(三)文学放飞(4分)
自古以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文化意义,许多民族都有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根据你所搜集的资料写出有关月亮的传说(两个即可)。
三、作文(40分)
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其一。
(1)沉思
(2)“与时俱进”是说同时代一起进步,中学生也在与时俱进。在新的时代里,我们中学生应有新的特点、新形象。请以“新时代的中学生形象”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题自拟。
参考答案
一、1.D 2.D
3.(1)比喻 (2)排比 (3)比喻 (4)拟人
4.略(能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描写春天为内容,字数可多可少)
二、(一)1.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2.(1)覆盖 (2)照耀 (3)多种色彩 (4)朱砂(红色)
3.本段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的修辞方法。一个“负”字,用拟人手法写雪之多;雪之反光又使南天一片明亮,这是仰视所见,接着写俯视泰安城,山水在夕照中宛如图画,而半山腰飘忽不定的云雾又增添了神秘色彩,使人读起来如历历在目。
4.提示:抓住景色特点,语言要流畅、传神。
(二)1.wā zhě wù qiè
2.说明天和地都是有缺陷的,因其有缺陷才更显得美丽,告诉人们:人生也是这样,不能苛求完美。
3.只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任何时候都能感受到生活的美,欣赏到生活的乐趣。
4.乐观豁达、胸襟宽广、不苛求人生的完美。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包括生活、生命中的苦难、坎坷。
5.圆和缺是相对的,统一的,人生、生活都是这样,因有缺陷才显得丰富多彩,才使其更加可爱。
6.提示:围绕着“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就没有什么不完美的”来谈。
(三)嫦娥奔月、吴刚醉酒。
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