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单元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能力测试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6单元·能力测试

 

一、默写

1.行路难!________!多歧路,________?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2.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________,________”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4.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风霜高洁,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二、文言文阅读

(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①荀巨伯远看友人疾,胡贼攻郡。②友人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③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④贼既至,谓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⑤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⑥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人有义之国!”⑦遂军而还。⑧一郡并获全。

1.解释文中加粗字。

1)值:________。(2)语:________。

3)既:________。(4)班:________。

2.翻译文言句子。

l)远来相视,子令吾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可分三个层次,用“‖”画在下面。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4.本文写了荀巨伯哪些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放鹤亭记(节选)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①。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②其所如③,或立于陂田④,或翔于云表;暮则傃⑤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注释】①扉:门。②纵:任凭。③如:到、往。④陂(bēi)田:水田。⑤傃(sù):沿着。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1)明年________。(2)晦明________。

2.翻译文言句子。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彭城山势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亭子取名为“放鹤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也。”

1.解释加粗的字或词。

1)期年出之 期年:________________。

2)抱以市 适: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也。’”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则寓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6题。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①

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②有此?

只缘恐惧转须亲。③

即防远客虽多事,④

遍插疏篱却甚真。⑤

已诉征求贫到骨,

正思戎马泪沾巾。

【注释】①扑:打。任:放任。②宁:哪能。③转须亲:转变成亲善的态度。④即防远客:就是提防吴郎。虽多事,老妇人多心。⑤却甚真:却很像真的(要禁止她打枣)。

1.解释下列加粗词。

1)只缘恐惧转须亲 恐惧:________。

2)已诉征求贫到骨 征求:________。

3)正思戎马泪沽巾 戎马:________。

2.翻译下面诗句。

即防远客虽多事,遍插疏篱却甚真。

译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的前四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的后四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诗的主旨:(用原诗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不是对偶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指出下列诗句的韵脚(用“△”)和划分节奏(用“|”),画在下面。

堂 前 扑 枣 任 西邻,

无 食 无 儿 一 妇人。

不 为 困 穷 宁 有此?

只 缘 恐 惧 转 须亲!

三、写作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代读书人早就意识到,走出书斋,畅游天下,不仅可以强健体魄,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还能对书本知识进行实地验证,获得真知。如今,出外旅游已成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现以“名胜古迹”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记游,可以写导游词,可以写旅游指南,也可以针对旅游中某些现象发表看法,……。

要求  1.立意自定。

2.题目自拟。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例文】

游黄山天都峰

区山

一辆轻便的旅游车正风驰电掣地驶在通往黄山山脚的公路上。

虽然窗外风光如画,但这并不能吸引我的注意,我的心早就飞上了那举世无双的黄山了。我还记得多年前,爸爸、妈妈和我曾在此一游,那奇形异状的松树,那高耸入云的山峰,那清澈甘美的溪水,那……又模模糊糊地浮现在我眼前。啊!黄山啊黄山,我马上就可以重投您的怀抱,有幸再一睹您醉人的风采,我的心情是多么多么的紧张,多么多么的兴奋啊!

汽车经过了一道书有“黄山”两个大字的牌坊,我们便正式地进入了黄山的范围了,不久它便轻灵地停在黄山山脚的温泉宾馆门前。我草草安顿了行李,用一个轻便的旅行袋装上了两天所需的用品,拿起一枝从当地买来的竹杖,便急不可待地开始了登山的旅程。

“登山”这个词语通常都给人一种艰辛的感觉,但那时我所感受到的却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那时我看到的是青竹翠柏,山溪清泉,野花争艳,听到的是松涛澎湃,淙淙流水,鸟儿们悦耳的歌声,嗅到的是迷人的花香和浓郁的自然气息。阵阵醉人的山风,温柔地抚慰着我整个身躯。此情此景的我,又怎会感觉到累呢?

走着走着,我已不知踏过了多少的梯级,这时,梯级已不如初登山时平整易走了,我们有时走过一些从山中间开凿而成的通道,有时却走在深不见底的山崖之旁,甚至有些地方人们根本不能直着身子走。我越走越高,眼前的风景亦有了变化,山花野草、清泉小溪已不复现,取而代之的是千奇百怪、形状各异的苍松古柏和四周高耸入云的山峰。走着看着,赞叹着,我忽然看到了离山道不远的地方,有一山石仿如一道门似的,透过这道门,我依稀看到一些松枝在随风摇动。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我穿过那石门,原来门后另有天地。那小天地虽然只有五十方尺,但它却是从山中突了出去,所以,我站在那里天有千仞高,渊有万尺深,真可说是天险之地。正因如此,我站在那里才可以毫无阻挡地饱览群山众峰,欣赏那从头顶、身旁、脚下飘过的浮云美态。一株如金钩的青松,生长在危崖的边缘上,树身仿佛凌空悬在天地之间。当坐在树弯之上,戏云弄风,享受阳光,观赏山景时,我却丝毫不觉害怕。那时沉醉于自然之中,睡在云儿的怀抱里,有“山与红尘远,人疑碧落游”的感觉,是虚是幻?是人间是仙境?那时又有什么分别呢?

后来,我依依不舍地离开那小天地,继续路上旅途,我将那小天地命名为“天仙崖”,又将那形似金钩的青松命名为“卧云松”。我想这奇绝、险绝、美绝的卧云松,就算和黄山十大名松相比,亦有过之而无不及。走着想着,我不知不觉已踏上了黄山三大主峰之一的天都峰的石级之上。

天都峰海拔1810米,亦为全黄山最险的山峰,所以人们常说没有上到天都峰的人,虽然游遍其他七十一峰,也不能算是到过了黄山。由此可见,天都峰简直就是黄山的缩影,征服天都峰正是我征服整个黄山的第一步。

梯级越来越窄,山势越来越陡,我虽早闻天都峰的“威名”,有了心理准备,而且我小时亦曾征服过它,但这时的我亦不禁心寒。当我到达鲫鱼背时,我方才明白前面的所谓危险,简直“小儿科”得很,鲫鱼背只有二尺多宽,数十米长,左面是无底深渊,右面是万仞绝谷,头顶是碧天白云。这两尺多宽的鲫鱼背上,并非平直,而是高低不平,那时我的感觉就像在悬空万尺,踏着高低不平的平衡木一样,当我安全抵达“彼岸”时,我有一种再世为人的感觉。当我回望那奇绝的天险,回想起刚才的亲身经历,不禁想起了释岛云(传为第一个登上天都峰的人)的一首诗:

盘空千万仞,险若上丹梯。

回入天都里,回看鸟道低。

他山青点点,远水白凄凄。

却下前峰暝,岩间宿锦鸡。

我想:只有身历其境者,才能了解诗中的意境啊!

走下了令我心惊胆战的天都奇峰,我以胜利者的姿态来到了中程站——玉屏峰上的玉屏楼,我终于能目睹天下第一名松——迎客松的风姿。迎客松已经历数百个春秋,枝叶茂盛,游人在数百米之遥就可见它随风摆手的情景,所以有“迎客”之名。

晚间,坐在迎客松之下,听着附近风吹松林发出沙沙的声响,听着虫儿唧唧的叫声,看着那皎洁的月色,我的心情十分轻松、舒泰、安详。这时我忽然想起那些在尘世里,拼命争名夺利、勾心斗角的人,是多么的可悲和可怜,他们为什么不到这人间仙境一游,净化一下心灵呢?

【简评】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读完文章,固然可以领略作者笔下险峰、奇松、浮云的美景,更能感受到流动全篇的激情,那种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情绪。从写景方面来说,本文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点面结合的写法。移步换景的观察点交代得十分清楚,但对所见景物,是有详有略。而主要详写天仙涯、卧云松和鲫鱼背等。如作者写鲫鱼背时:“这两尺多宽的鲫鱼背上,并非平直,而是高低不平,那时我的感觉就像在悬空万尺,踏着高低不平的平衡木一样,当我安全抵达‘彼岸’时,我有一种再世为人的感觉……”这样的描写,进一步衬托出天都峰的奇绝高险,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参考答案

一、1.行路难 今安在 直挂云帆济沧海 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3.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4.佳木秀而繁阴 水落而石出者

二、(一)1.(1)逢着(或:恰逢)(2)告诉(3)已经(4)调回(或:回)2.(1)老远来看望你,你却要我离开。(2)朋友有病在身,我不忍抛下他。3.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4.①危难中不愿抛开病友而求生。②在贼兵面前表示愿代友人受难。

(二)1.(1)第二年。(2)昏暗和明朗。2.春天夏天相接替的日子里,荒草树木连着天边;秋天冬天下雪的晚上,千里之内完全是同样的银色世界。(意思对即可)3.山冈丘陵四周围合,隐隐约约如一个巨大的环子,只是单单缺了它西边的一面。(用原文“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回答,得分减半)。4.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用自己的话回答也可)

(三)1.(1)满一年,一整年。(2)往,前去。2.工之侨听到乐官的评价,叹息道:“可悲啊,这样的世道!难道只有一张琴是这样的吗?世界上的事没有不是这样的。”3.揭露和讽刺了抑真扬伪,美丑不辨,只看表面现象不重实质,只重虚名不重真才实学的社会风气。

(四)1.(1)害怕(2)诛求,剥削(3)战争2.妇人见你插篱就疑心你提防她打枣,虽未免多心过虑;但你一住下便插上篱笆,却像是真的拒绝她呢。(意思对即可)3.前四句写杜甫自述以前对寡妇的态度,意在启发吴郎。后四句写杜甫规劝吴郎要帮助寡妇,意在感化吴郎。4.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5.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6.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三、参见“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