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最后一课
都 德
都 德(1840~1897),法国作家。1868年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并以此在法国文坛上享有“著名小说家”的声誉。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他的《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9月2日,法皇拿破仑三世在色当投降,法国战败。1871年5月10日,法德两国签订《法兰克福条约》,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被割让给了德国。
背景:
时代背景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1871年,法国战败,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士。普鲁士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
《最后一课》就反映这一事件。
情节:
环境:
人物:
小说的中心,反映文章主题(小说的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的三要素
哽住
赚钱
捂住
踱步
惩罚
祈祷
诧异
宛转
喧闹
皱边
肃静
懊悔
钥匙
郝叟
胳膊
检查预习效果
1.作者为何以"最后一课"为题?
2、这篇小说的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写谁?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这是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
--------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
“我”的见闻感受
理清情节
速读课文
一、上学路上
二、最后一课
三、宣布下课
(1-6)
(7-23)
(24-29)
1、上课之前
2、上课之中
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
阅读课文,深入探讨 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不同?请填写下表
-
填表说明“最后一课”的异乎寻常
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在街上也能听到
一切偏安安静静的,
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
开课桌,关课桌,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
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戒尺
穿着漂亮的礼服
有镇上的人
没有镇上的人
异乎寻常!
在整节课中变化最大的人物是谁?想一想小弗郎士在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是什么让原本贪玩的小弗朗士这么大的变化?
上课之前
上课之中
贪玩不爱学习
怕老师
幼稚不懂事
小弗郎士的变化
热爱法语;
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热爱祖国。
心理描写
小弗郎士思想感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他原本就不是一个坏孩子。
受到韩麦尔先生以及小镇上居民的沉痛心情的感染。
亡国惨痛的震撼,激发了他心灵深处爱国情感。
韩麦尔是一个普通的人
韩麦尔是一个“可怜”的人
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
……
问题: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研读24-29段,勾画描写韩麦尔的部分,作者从人物描写的哪些方面刻画韩麦尔先生?
韩
麦
尔
神态
脸色惨白、
哽、呆在哪儿
语言
我的朋友们啊 我---我---
动作
转 拿 使出全身力气书写“法兰西万岁”呆 靠 做了
真挚深切的爱国热情
最后一堂法语课上,无论是本来贪玩的小弗朗士还是韩麦尔先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者如此深入刻画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的形象想要传达给我们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借助于队最后一课的描述,深入的刻画了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形象,表达了法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对于侵略者的仇恨。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拓展延伸
齐读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通过学习小弗朗士的转变,结合材料,谈谈现阶段你将如何爱国,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感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林则徐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
创新写作布置作业通过合理的想象为本方续写一个结尾①题目设计为《〈最后一课〉之后。②紧承上文一句话,围绕爱国主义的主题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如:愤怒的人们久久不肯离开教室,人们高呼:“我们要法语,不要德语!”“打倒普鲁士!”“法兰西万岁!”……普鲁士兵凶神恶煞地冲进教室,与人们厮打起来……人们含恨离去……几天后,大人、小孩、男人、女人聚集在一起,韩麦尔先生又给人们上法语课……③结构要完整。
爱国,首先学好你的母语。
学习启示
这篇小说告诉我们:热爱祖国就应该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认真学好祖国语言正是热爱祖国的一种具体表现。不要把热爱祖国只停留在口头上,应脚踏实地积极主动地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也要分秒必争地认真学好一切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