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5 孙权劝学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 15 孙权劝学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2

《孙权劝学》学习要点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孙权劝学》
  本文通过孙权的劝学,说明只要发愤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吕蒙本为武将,疏于诗书,孙权劝其从学,目的是使他能鉴古观今,以史为鉴,使其行军布阵、帷幄运筹更有良将之风。
  关于作者:
  司马光,北宋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重要的编年体通史,共二百九十四卷。全书上起战国,下迄五代,共计1362年,取材广博,除十七史以外,还有稗官野史、传状碑志、总集别集和百家谱录等322种。史料取舍谨慎,考证翔实,文字质朴,叙事清晰,文笔流畅。这部宏伟的历史巨著,由编辑到成书,历时十九年。
  关于孙权:
  孙权,三国时吴国的开国皇帝。东汉末,他继其兄孙策据江东六郡,后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关于吕蒙:
  吕蒙,三国时期吴国杰出将领,他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辅助周瑜等大破曹军于赤壁,并领兵袭破关羽,占领荆州。
  学习本文,首先朗读课文一遍,了解文章内容,找出生字、生词,并查字典逐一注音、解释。
  思考:
  1、孙权是如何劝告吕蒙的?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用现身说法,更使劝告有理。
  2、吕蒙听从孙权的劝告?结果怎样?
  吕蒙听从孙权劝告,努力学习。具体学习的过程和情况,文章未作正面介绍,而是通过鲁肃之口间接表现出来。鲁肃与吕蒙同是东吴名将,作为老相识,鲁肃过去是深知吕蒙的学识修养和才干的,但此次相逢与吕蒙谈论天下大事后,竟惊呼其“才略”绝非昔日可比,并表现出由衷的钦佩,正揭示了吕蒙经过学习取得的惊人效果。而吕蒙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话语回答鲁肃的惊叹,既简洁,又表现了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以及学习对于一个人才能的发展与提高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3、吕蒙经过孙权的规劝及自己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个有才略的人,吕蒙的变化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呢?
  要开拓自己的视野,多读书一定能提高自己的见识。
  积累:
  1、流传至今的成语
  吴下阿蒙:比喻学识尚浅。
  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2、词语:
  博士:指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涉猎:意为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的意思。
测试
  1、下列句中红色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当道,当权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理
  C、蒙乃始就学              从事
  D、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擦眼
  2、下列红色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事情
  B、见往事耳      过去
  C、孰若孤       哪一个
  D、自以为大有所益   增加
  3、关于下列词语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表示陈述语气
  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表陈述语气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表示感叹语气
  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表肯定、确认
  4、下列红色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但当涉猎
  C、蒙乃始就学
  D、肃遂拜蒙母
  5、对下面的有关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课文主要采用正面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的。
  B、课文通过孙权的劝学,说明只要努力学习,就能学有所成。
  C、“吴下阿蒙”在文中指吕蒙,后来泛指只有武略而没有学问的人。
  D、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资治通鉴》。
 参考答案
  1、 B
  解释:“治”在文中的意思应该是“研究”的意思。
  2、 D
  解释:“益”应该理解成“帮助”的意思。
  3、 A
  解释:“邪”在这儿表反诘语气
  4、 D
  解释:“孤”古义是王侯的自称;“但”在文中是“只”的意思,现在常表转折;“就”在文中是“从事”的意思,与现在的意思也不同;“遂”古义和今义都表示“于是”的意思。
  5、 A
  解释:文中主要通过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的。
考 解 析
  1、(2001,山东省青岛市)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③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④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考点】:词语的含义
  【分析】:这道题旨在直接考查对文言文句意的理解。所谓“关键词语”往往是疏通文言句意的障碍,不排除这些障碍,就无法正确的理解句意。对文言句中的关键词语,要联系上下文认真辨析。疏通了关键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就排除了正确理解全句的障碍。
  答案为:
  ①那个人,眼睛正注视着茶炉,神色宁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没有的样子
  ②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③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④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
  2、(2001,辽宁省)选出对句子大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B.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C. 君将哀而生之乎?     您将要悲哀地生下我吗?
  D.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考点】:重要语句的翻译
  【分析】:答案为C项。“君将哀而生之乎”中有两个关键词语,“哀”的意思是“哀怜”,后面省略了宾语“我”;“生”在句中是使动用法,译为“使……生活下去”。所以全句的正确翻译是:您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l086) 北宋大臣、史学家。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治平三年(1066)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英宗命设局续修。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王安石行新政,他竭力反对,与安石在帝前争论,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被命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于熙宁三年(1070)出知永兴军(现在陕西省西安市)。次年退居洛阳,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成书。他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都亲自动笔。元丰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数月间尽废新法,罢黜新党。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遗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二百九十四卷,又考异、目录各三十卷。编年体通史。光初成战国至秦二世八卷,名为《通志》,进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完成,历时十九年。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二百二十二种。帮助编撰者有刘攽、刘恕、范祖禹等,各就所长,分段负责,先排比材料为“丛目”,再编成“长编”,然后由光总其成,删订定稿。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全书贯串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史事,有“考异”以明取材不同之故,有“目录”以备查阅之用,为历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较系统而完备的资料。注释主要有宋末元初人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清初严衍著《资治通鉴补正》,为《通鉴》拾遗补缺,刊正错误,也做了一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