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实录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教学实录:《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一、导入

老师来到咱们某某学校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一路走来一路诗。生活在诗中的人是幸福的,老师不禁也想到了几句诗送给大家: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但他还活着。

 

有的人割地赔款,

有的人高唱《七子之歌》。

有的人躲在安乐窝里享清闲,

有的人目不窥园寻良方。

 

躲在安乐窝里的只说不做,

目不窥园的做了不说。

只说不做的历史会淹没他,

做了不说的人民永远记得他。

师:而诗中“目不窥园寻良方”的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主人公--闻一多先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板书课题)

(反思:碍于幻灯片的原因,实际上课的时候只选了前两节诗。从诗的语言上来说,仿写的不够精致,总想这个可以放到最后在润色,但到了最后也没有再想起其他的句子,就这么粗糙的示人,就显得不那么敬业了,风头成了鸡头了。)

过渡:我们这堂课有以下三个学习重点,(幻灯出示学习重点)请同学们齐读。

二、学习重点

1.朗读文本,感知形象。

2.品味闻一多先生的言、行、貌,把握其形象。

3.学习闻一多先生的高尚人格、治学态度和斗争精神。

过渡:忘了当时怎么过的了。

三、朗读文本,感知形象

要求:

1.标好段序。

2.有感情的准确朗读。

3.读完课文后,请用“闻一多先生为了--而--的说,为了--而--的做”的形式为文章加个副标题。

例:闻一多先生为了国家的独立而慷慨淋漓的说,为了寻求救国的药方而默默无闻的做。

(反思:上课的时候没有举例,两个学生完成了这个标题.学生只读一遍课文可能不能整体上去把握闻一多的说和做,而且闻一多的说和做本身也是从他作为学者和革命家两个方面结合来谈的,现在想想例句似乎只从一个方面来设计了。)

过渡:通过朗读文本,给文章加副标题的形式,闻一多这个形象在我们头脑中已经被我们勾勒了一个轮廓。要想感受一个有血有肉的闻一多,这样做还是远远不够的。那就让我们来品读文本,来进一步感受他。

四:品味文本,分析形象。

1.俗话说“言为心声”,请同学们寻读文本,用“--”划出描写闻一多先生“说”的句子。(明确课文1、2、10、11、15、16、17自然段,生读)

请选择其中一处,一起来品味一下,请用“我认为闻一多先生是一个——的人,不信请看”——”,请听我来分析

(反思:此环节进行的有点草率,没有让学生把找出来的句子读一下,而是直接进入品味,因此学生在品味的时候就缺少了一遍咂摸,我也是找了三个同学进行品味,赏析,未能实现在读中品,品中读,读和品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现在想来,还是怕出现难以应付的局面而把真正需要用心做的给省略了。真正的精华部分就在我的刻意间给遗失了,想到此,心里是惭愧的很。)

品味一: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的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我的理解是:闻一多作为民主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是与作为学者身份不同的。学者身份的时候他不说,是他不愿意去炫耀自己。而作为革命家他“说”,而这种“说”是对民众发出正义的号召,由起先的“小声说”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这本身也能看出闻一多的斗争精神实在不断增强的,他在革命道路上一天的成长,到最后的无私无畏,直面死亡。

(反思:我的上述理解也是在教授本课之后才丰盈起来的。起初杨老师的想法是借助于上面句子中闻一多“说”的音量的不同,来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这样的方式确实是能把课文的资源与学习方式很自然的结合起来,只是我到最后也没有找到很好的切入点,以至于在上这堂课的时候,这一个方法就很痛心的舍弃了。而且品后的读都给遗忘了。)

品味二: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师:闻一多说自己“此身别无长处”这是一种什么说法?

生:谦虚。

师:“有一颗心,有一张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心,一张嘴,闻先生的这颗心是一一颗什么的心?这张嘴是一张的嘴?

生:这是一颗爱国的心,这是一张正义的嘴。

师:“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一句,闻一多先生要讲的是些什么话?

生:他要讲的是一些争取民主,反对独裁的话。

生:是一些号召人民起来反抗压迫,解放全中国的话

师:那这样的话在当时的情况下讲了会怎样?

生:会被反动派杀死的。

师:既然有死的危险,闻一多先生说要讲个痛快,从这你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勇敢无畏的人。

师:是的。文中有一句话也写到了他痛快的讲这些正义的话的。你找到了吗?

品味三: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一多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一女生起来读此段,面带笑容。

一男生:她不能笑。

师:你笑是因为你对敌人不恨,请你带着对敌人的愤恨,再读一遍。

女生再读,语气加重,但依然笑。

师:这位男同学请你来读一下此句。

男生模仿的比较到位。

(反思:女生第一遍读的时候笑,这是事先想到的,可是没想到她一直在笑,这儿我就束手无策了。这里是不是加上点反动派特务的罪行,学生就会不笑了呢?她笑,可能其他很多同学也会笑啊。在这里我就把学生的笑给一闪而过,同时也错失了一个极好的资源。反思后的思路似乎依然没有思考那个女生两次笑的原因与自己的合理引导。)

(反思后的思路)

师:“那该用怎样的表情来说这句话呢?”(男生很悲愤的样子,模仿了一遍。但是声音不大。)

师:闻一多先生是这么小声的骂特务的吗?

男生:“不是”。

师:那他是怎么骂的?

生:“大骂。”

生:“慷慨淋漓的大骂”

师:骂到慷慨淋漓,我们往往会不由自主的加上什么动作?

生:用手指指着,咬牙切齿。

师:那老师这样子(手指做剜状)是不是也算慷慨淋漓呢?

生:算,但是总觉得不舒服?

师:哪里不舒服?

生:闻一多是个大学问家是个革命家,他做这个动作就显得女里女气的了。

师:我们这位同学说的很对,闻一多作为堂堂男子汉用“指”是更符合他的身份的。

师:那你能模仿一下闻一多先生当时那种慷慨淋漓的大骂特务吗?

生模仿。

师:你模仿的很到位,那咱们其他同学呢?老师这里有一张汉奸汪精卫的图片,请你把闻一多对特务的愤恨慷慨淋漓的说出来吧。

生指着图片: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分析:在那样的“紧张形势”下,他敢于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这是需要勇气的,同时也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敌人害死李公朴先生极端的愤恨,爱憎分明。

(反思:这三个句子的品味,只有第三局品读结合了,前两句只读了一遍,品味后没有再读。我觉得再读一遍是对品味的深化与回味,而像我这样仅仅读一遍,品味就结束了,感觉上思维上也会出现断层,不能很自然的衔接,也不能对文意起到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因此就难以实现层次上的深化与拔高。)

过渡:我们分析了闻一多先生的“说”了,下面同学们说我们再分析什么呢?

生:“做”。

(反思;以前在读《教育采撷》的时候,也曾读到名师魏书生老师的这种让学生来猜测教学环节的方法,但是很少运用。现在细想来,这不仅是一种教学机智,本身就是以学生为主导的具体体现。而且,学生在这种“猜”中不仅得到了猜的乐趣,也得到了老师对他学习意愿的尊重与赏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积极性会得到极大的调动,这不就是我们最想看到的吗?)

2.跳读文本,用“(      )”标出描写闻一多“做”的句子,注意概括文中关于闻一多先生所作的六件事。

生:编写了《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起草政治传单、公开演讲、参加游行示威。

师:那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一件事中的语句进行赏析。

品味一:生:文章在写他编写《唐诗杂论》的时候又这样一句话“闻一多也总是头发零乱……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这句话,我感觉闻一多先生为了学术研究刻苦钻研,沥尽心血。

师:看来你用心感悟了。咱们班有个很聪明的同学也很用心的读了这句话,他居然用四个字就概括了这句话。你知道是哪四个字吗?

生:废寝忘食。

师:看来你和他一样聪明啊!请同学们把这四个字写在文中相应的位置。

品味二:

生:“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一句,我感觉闻一多先生很认真刻苦。文中“一个又一个”和“密密麻麻”说明他写的多,工作任务之大,而“四方”和“小楷”让我觉得,他虽然顾不上梳头,顾不上吃饭和睡觉,但是对待学术还是非常严谨的,一丝不苟。

师:你分析的很细致。老师这里就从那“密密麻麻”的小楷中挑出来几个,大家来看看它们是谁?

出示幻灯:兀无穷年   锲而不舍    迥乎不同   群蚁排衙

师:请同学齐读一遍。

生读。

师:同学们读的很好,那你能不能也学着闻一多先生用小楷认认真真的来写写这四个词呢?

生写。

(反思:在进行本环节的时候,多媒体出现了意外。虽然在这之前同事就给以殷切的忠告,要做好应急措施,也做了几张卡片的,但没想到的是从这个环节之后,后面所有的幻灯片都被一个显示着“通风口需要散热”的提示给覆盖了,真实的课堂上,这个环节四个词语是看不清的,我换用了课本后面的字词。卡片忘带了,这样的更改后效果可想而知了。是的,意外是不曾预知的,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充分而全面的准备。)

品味3:

师:在他参加游行示威这件事中,有这样一句话“他走在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中有四个字老师特别喜欢,你们知道是哪四个字吗?

生1:昂首挺胸。

师:“昂首挺胸”给人一种什么感觉?

生1:给人一种“天不怕、地不怕”正义凛然的样子。

师:那我能不能换成“垂头丧气”。

生1:不能。换成“垂头丧气”就像是被打败的兵似的,没有那么一股英气。

师:那请你表演一下闻一多“昂首挺胸”的样子?

(生1表演。)

师:那请生2起来表演一下“垂头丧气”的样子。

(生2表演)。

生笑。

师:看来这个词语也不是说改就能改的。从闻一多“昂首挺胸”的姿态我们感受到一个英勇无畏的民主战士、革命家的形象,他不仅敢说,而且言出必行,言行一致。

3.猜读文本,外貌描写。

师:有这样言行的闻一多先生在你心目中会是什么样子呢?

生:高大英俊。

生:气宇轩昂。

生:帅气洒脱。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都是很丰富的。那作为知己的臧克家在文中又是用那几个词来描写他的呢?

生: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师:透过这些词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怎样的闻一多先生呢?

生:他是一个对学术执着追求,锲而不舍,对待革命事业确实敢说敢做,大义凛然,无私无畏的人。

师:你概括的非常全面。

是的,透过闻一多的言、行、貌我们对于闻一多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也更加深刻而全面。老师这里有个小测试,请选择其中一项来补白文本,丰富形象。

五:补白文本,丰富形象

1.闻一多曾给臧克家写过一封信,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结合拓展阅读材料,寻找足以表明闻一多品行的语句,给闻一多写一封回信,不必太长,两三句话即可。

女生: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

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

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

歌舞和竞赛,有力猛如虎。

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

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生: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反思:在学生进行此环节的回答时,只是回答了自己选择的诗句,而没有按照一封完整的书信进行朗读,而我也未作任何的指导,因为我担心因为关于书信格式的指导会拖堂。但这里至少应该有一句希望同学们注意书信的格式的提示吧。)

1.结合课文内容以“他‘做’了”开头,仿写第18自然段。

生1:他“做”了。他为了我们衰微的民族寻一剂药方,沥尽心血、默默无闻的在学术的世界里废寝忘食,兀无穷年的做。

生2:他“做”了。在《唐诗杂论》里他“衣袋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人憔悴”;走过《楚辞校补》他“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走出《古典新义》的他“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师:这两位同学都注意了从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这一方面来写他的“做”,第一位同学注意引用了课文语句,第二位同学注意引用了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