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单元练习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 单元练习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2

人教版初一年级下期第四单元测试题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初一年级下期第四单元测试题[原创]
 
作者:阳山
初一年级下期第四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省(xǐng)   撺掇(cuān duo) 凫(fù)水   尽态极妍(yán)
B.粲(càn)然    嗔(cēn)视    叱咤(chìzhà)  水门汀(tīng)
C.戛(jiá)然而止  亢(kàng)奋     蓦(mò)然       撮(cuō)
D.冗(rǒng)杂    惬(xiá)意    参差(cēncī)以齐  颦蹙(pín cù)
2.下列各词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色当行    离和悲欢    清扬        咿哑
B.朱砂        口头禅      幽暗        大彻大悟
C.叹为观止    羁绊        漂渺        旺相
D.高视阔步    静穆        源远流长    喜闻乐见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讲事实根据,切不可道听途说。
B.石室联中英语节开展得可谓如火如荼。
C.深夜十一点半,已经学习了三个小时的小何感到十分疲倦,决定投笔从戎,去休息了。
D.面对这个难题,我就算是使出浑身解数,也要将它解决!
4.表情达意生动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说人民群众是汪洋大海的话,那么个人只不过是一棵不起眼的小草。
B、面对九寨沟的幽林秀水,佳木野芳,我仿佛喝了香醇的美酒,心都醉了。
C、老工人讲到自己在旧社会受苦的情况时,眼泪就像自来水管里的水似的喷射出来。
D、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行进,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轻快。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社戏》选自《呐喊》,体裁是小说。作者是鲁讯,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中的“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
B.《竹影》作者是原名丰润的丰子恺,他是现代画家、散文家。《观舞记》的作者是原名谢婉莹的冰心,这篇课文副标题是“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冰心的诗集有《繁星》《春水》《星空》等。我们上学期学过她的诗《纸船》。
C.《安塞腰鼓》作者是刘成章,体裁是散文,这种体裁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D.《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本文的作者是清朝的林嗣环,《虞初新志》一书的编者是清朝的张潮。《口技》既可以作为描写场景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
二、语言积累运用(10分)
1.默写及填空(4分)
○1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
○3_____________________,花鬘斗薮龙蛇动
○4例举出中国主要的戏曲剧种(至少三种):                         
2.仿照下列例句,再写一个结构类似的排比句。(2分)
例句: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修改病句:(2分)
○1从大量的统计资料看,吸烟能导致癌症是无可疑问的。
改为:                                                        
○2我们对开发水源节约用水的工作十分注意得不够。
改为:                                                        
4.请就高尔基的小说《童年》中的人物,选取其中一个用一两句话来评价。(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现代文阅读(16分)
(甲文)
(1)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1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2,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2)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乙文)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3开船,在桥石上一○4,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甲文出自课文《                》,它的体裁是          ,该课文选自《              》,乙文出自课文《社戏》,它的体裁是          ,该课文选自《鲁迅全集》。(2分)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分)
A、甲文中的“我”是作者鲁迅自己,即童年周树人,乙文中的“我”——“迅哥”也是作者鲁迅自己。
B、甲文中的“我”不是作者鲁迅,而是作者鲁迅虚构的一个人物,乙文中的“我”也不是作者鲁迅,他也是作者虚构的人物。
C、甲文是不是作者自己不能确定,而乙文中的“我”——“迅哥”则肯定是鲁迅自己。
D、甲文中的“我”是作者鲁迅自己,即童年周树人,乙文中的“我”却不是作者鲁迅自己,他是作者鲁迅虚构的一个人物。
3、文中划横线处应填的动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1牵   ○2拉    ○3磕   ○4点
B、○1拉   ○2牵    ○3点   ○4磕
C、○1牵   ○2拉    ○3点   ○4磕
D、○1拉   ○2牵    ○3磕   ○4点。
4、乙文中“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一句所体现出的心情可用甲文(2)段中的一个词语概括,请问是哪个词?联系《社戏》全文思考,乙文中还有哪些语句也表现出了这种同样的心情?为什么?(3分)




5、揣摩写作手法,思考:乙文中作者鲁迅为什么能将“江南水乡月夜图”描绘得富有诗情画意,极具特色?(3分)




6、甲文所写的“雪地捕鸟”是“我”在“百草园”的有趣游戏,联系“我”在“百草园”的生活分析,“我”对“百草园”的喜爱,表现出少年儿童什么样的心理?(2分) 



7、联系《社戏》一文中具体事例分析“双喜”或“阿发”的性格特点。(2分)



四、文言文阅读(12分)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________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扶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在语段空格处,应填写的关于时间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指出下列字词的古今义。(2分)
古义:________________               古义:________________
虽                                   名
今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加点字。(1分)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______ 
(2)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_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5.语段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什么情态?它是什么描写?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尾的“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五、课外现代文阅读(14分)
在上早自习的日子里
题记:我羡慕,那些八点钟上班的人们。
  我无悔,因为有六点多钟早起读书的学生。
○1要过年了,放寒假了,早自习也结束了。记得读初中时,最烦的就是早自习。当时,我们住校,二十多个人挤在一间屋子里,起床铃声响起,就有那么一两个勤奋的同学去打洗脸水,大多数总要在被窝里捱到早自习铃声响起,(甲)才拿过好些人擦过脸的热水毛巾草草地在脸上揩一下,三下五除二穿好衣服,然后风驰电掣抢在老师之前跑进教室。
○2十八岁那年,我仓促地走进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到一所乡办初中教语文。又要上早自习,少年散漫的我很是不习惯,感觉教书是个苦差事。一到冬天,便时不时的蜷在被窝里睡懒觉,放了羊的学生就在教室里扯天扯地地吼闹,惹得校长狠狠地捶我的房门。斗转星移,当校长不再捶我的房门时,渐明教师责任的我就到了县上的一所高完中教高中语文。(乙)寒暑飘逝,伴着粉笔沫,领着一两百元的工资,我一茬茬收割着自己的青春,用老农收获庄稼般的目光,目送一批批学生驶出大山,丝毫没感觉到“山中日月长”。不知不觉间就二十好几了,在书中也没碰到“颜如玉”,四壁如洗,天天六点多起来上早自习的我隐隐感觉到了一种活着的无奈。恰在此时,一个学生来信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决定到外面走一走,去看看精彩的世界。
○3于是,我到了成都南郊牧马山上的一所厂办子弟学校。还是要上早自习,时间更早,每天六点半之前必须起床,匆匆洗脸、刷牙,赶往教室。学生也如我当年一般少不更事,就烦早自习。到这所学校不久,一个学生写“周记”说:我们成天连轴转,上课、作业、考试。尤其早自习,闹铃总是要让我们极不情愿的醒来,简直压得我们承受不住了,我们太苦了!我给他下了这样的批语:“阳老师教书八年,上了八年早自习。而我们学校那些老教师,炎夏酷暑,风霜雨雪,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上早自习。他们不苦吗?他们为什么能坚持,是因为他们明白身上有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懂吗?——责任,你们学生的责任呢?”后来,这位偶尔贪玩的学生在繁重的中考复习中,再也没有叫过一声累,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国家级示范高中。的确,我们学校的好些老师,沉浸在为人师的乐趣中,痴痴以求,无怨无悔,三年了,我没有发现他们落下过一节早自习,迟到过一分钟。(丙)虽然他们年过半百,虽然他们常年带病,虽然他们收入微薄。
○4或许因人事渐长,或许是生活的这个敬业的群体给我以鞭策,我再也不愿随便耽搁一节课。记得去年寒假将至的一个星期天,我到火车北站接老乡。等到火车,已近晚上十点。安顿好老乡后,接连拦了好几辆出租车,都拒绝前往牧马山。想到第二天的早自习,我心一横,找同学借了辆自行车,踏上了回学校的行程。寒风瑟瑟,路上静寂无人,我不要命地疯跑。天有不测风云,车进双流百家镇境内,爆胎没气了。当我推车回到蛙居的陋室,时针已指到了凌晨一点。我索性“打油”一首:“冷月清风伴我行,一人窗前夜孤灯……”
○5还记得一次,邻居起来送朋友赶早班车,恰与我相逢。看我拿着教科书,他愕然,“你每天都起这样早?”(丁)那一刻,我仿佛成了外星人。看着婆娑的树影和摇曳的路灯光,回味邻居愕然的神情。踽踽独行中,我忆起了劳伦斯在《爱》中的一句话——奉献的伟大在于:它不需要回报,暗合了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默然中,我顿觉:疲惫充实的人生,似有不尽的诗意。
○6要过年了,放假了,但愿我的上早自习的同行们多睡几个好觉。
1、作者在○1段写自己上初中时上早自习的情状以及第○2段开头写自己刚刚教书时上早自习的情状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2分)




2、从划横线的甲乙丙丁处任意选取一处,评析其语言特色及表达效果。(2分)




3、请简要评析第⑥段 “要过年了,放假了,但愿我的上早自习的同行们多睡几个好觉。”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4、你认为,作者在文中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3分)



5、从2006年春季这学期起,成都市的中学生大都不用上早自习了。作为初中生的你,怎样评价“初中生上早自习“?(4分)





六、课外文言文(8分)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1.解释下列句中“然”字的意义。(1分)
①唯,然,有之_____________
②父利其然也_____________
2.在这篇短文中,宋玉采用什么方法来回答楚襄王所说“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的问题,得出的结论是什么?(3分)



3.请写出一个出自这篇短文的成语?这个成语后来比喻什么?(2分)



4.文中的“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各指什么?(1分)


七、作文(30分)
以“在            的日子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记叙一段你难忘的生活。
写作提示:补全文题,从时空上看,可填“春节”“寒假”“六一”“家中”“学校”等;从特定情绪上看,可填“欢乐”“悲伤”“忧郁”“思绪飘飞”等,从借景生情的角度看,可填“布谷催春”“桂花绽放”“瑞雪飘飞”等;从揭示题旨上看,可填“幸福”“温馨”“奋斗”等。总之,空缺处可填补的内容是包罗万象的。请你从自己生活实际出发,写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生活感受。
初一下期第四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1.C   2.A   3.C   4.B    5.B
二、1.①闲敲棋子落灯花       ○2此夜曲中闻折柳
○3珠缨炫木转星宿摇        ○4京剧  川剧   越剧   粤剧等
2.略
3.○1从大量的统计资料看,吸烟能导致癌症是无可怀疑的。
○2我们对开发水源,节约用水的工作注意得不够。
4.学生熟悉小说的基本情节,能基本把握人物形象即可
三、1、《 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 》    (回忆)散文  《 朝花夕拾 》 《社戏》小说 
2、D  
3、C
4、“性急”。“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此句表现出我急于看到社戏的急切心情。因为我急切地想感到赵庄看社戏,看到“松柏林”就想到是“赵庄”,看到“几点火”就想到是“戏台”。这些都表现出我急于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
5、作者抓住自然景物特征进行描写,充分调动多种感觉器官,从人的视觉、听觉和感受等方面铺开记叙,还从嗅觉和触觉角度来写景,并且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融愉悦、急切之情入景;表现出江南水乡的色彩、气味和声响等,描绘出一幅十分优美,诗情画意般的“江南水乡月夜图”。
6、“我”在百草原观赏美丽的自然景物,听神奇的传说故事,做有趣的捕鸟游戏等,表现出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喜欢自由,追求新鲜知识,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7、双喜:在“戏前波折”时,看出外祖母、母亲的心思,表现出他的聪明伶俐,铁头老生夜晚不翻筋斗,“我”很失望,他安慰“我”,表现他的亲切体贴等。还如拿主意结束看戏回家;劝止大家不再偷阿发家的豆等,都体现他的善解人意。(答对两点即得满份)
阿发:建议偷自家的豆,表现出他的热情好客,淳朴善良。
四、1.俄而
2.虽:古,即使  今,虽然      名:古,说出  今,有名
3.(1)夹杂 (2)象声词
4.(1)扬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大家都想争先恐后地跑走。
(2)即使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一处。
5.表现听众听了说书人以假乱真的表演后害怕的情态;它属于侧面描写;通过对听众害怕的动作、神态描写,来侧面表现说书人说书技艺的高超。
6.不能删去,结尾再次写到道具的简单,既呼应前文,又可起到侧面表现说书人技艺高超的作用,他就是用那样简单的道具表演出了那样复杂的声音。
五、1、表现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上早自习都要付出艰辛努力,用第○2段开头的“不认真”来反衬后文的“认真”上早自习,为后文写自己非常敬业地上早自习作铺垫。
2、(甲)“草草”“揩”“三下五除二”“风驰电掣”“抢”“跑”这些词语极言动作之快,表现学生起床上早自习的艰辛情状。
(乙)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表现我以教书为乐事,以奉献为幸福的工作状态,生活状态。
(丙)排比手法的运用,表现出对老师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地高度赞美。
(丁)夸张手法的运用,表现教师工作,尤其是上早自习老师工作的艰辛令人为之惊奇。
(如学生从其他角度答,言之成理即可。)
3、呼应题目及前文;自然收束全文;表现出对普天下教师的祝福之情。
4、对教师群体、教师职业地赞美;对奉献精神、敬业精神的讴歌;对充实的精神生活,对美好年华,美好过去的追忆。(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答对一点得2分)
5、(言之成理即可。)
六、1.①然而  ②这样
2.采用比喻的方法,对比的方法来回答,他得出的结论是曲高和寡。
3.曲高和寡,比喻境界越高,理解他的人就越少。
4.阳春白雪比喻高雅的东西,下里巴人比喻低俗的事物。
七、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