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课 题
夸父逐日
主备人
1 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 有感情地诵读并熟练地背诵课文。
2.掌握基本的文言词汇,能正确翻译翻译文言文。
3.能理解文章的主题。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2.培养探究精神,能多角度理解课文。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时思想感情。
2.理解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学习重点
1. 积累文言词汇,熟读课文,背诵《夸父逐日》。
2. 体会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学习难点
能多角度理解课文内涵。
知
识
超
市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其中《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多少会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山经 :第一卷《南山经》 第二卷《西山经》 第三卷《北山经》 第四卷《东山经》 第五卷《中山经》
海经 :第一卷《海外南经》第二卷《海外西经》 第三卷《海外北经》第四卷《海外东经》第五卷《海内南经》
第六卷《海内西经》第七卷《海内北经》 第八卷《海内东经》
大荒经:第一卷《大荒东经》第二卷《大荒南经》 第三卷《大荒西经》 第四卷《大荒北经》
海内经:第一卷《海内经》
自己补充整理:
自
主
学
习
1、今天,我们将走进神话世界,去认识一位神奇的古代神话人物,他的精神也值得我们赞扬与学习。结合课下注释、手中资料,借助工具书,理解课题:
夸父:
逐:
夸父逐日:
自
主
学
习
2、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划出句子朗读停顿: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3、划出生字词,整理在下面,注音释义:
①夸父与日逐走,逐: 走:
②入日:
③渴,欲得饮,欲: 得: 饮:
④饮于河、渭;于: 河、渭:
⑤河、渭不足,不足:
⑥北饮大泽。北: 大泽:
⑦未至,至:
⑧道渴而死。道: 而:
⑨弃其杖,弃: 其:
⑩化为邓林。邓林: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根据课文内容,讲述夸父逐日的故事。
6、结合词语的意思,口头翻译各句的意思。
7、翻译下列句子
①夸父与日逐走,
②入日,渴,欲得饮,
③饮于河、渭;
④北饮大泽。道渴而死。
⑤弃其杖,化为邓林。
8、练习熟读、背诵课文,并默写课文:
9、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合
作
探
究
10、交流拓展,体会精神: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古人在漫长的黑夜里,没有灯火照明,会带来哪些不便与危险呢?请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⑴那么,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
⑵夸父临死前抛出手杖化成桃林又是为了什么?
⑶夸父逐日的故事寄托着古人怎样的愿望?
11、品析文本,体会夸父逐日的艰辛,感悟其精神品质。
⑴“入日”:
⑵“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⑶“未至,道渴而死”:
⑷“弃其杖,化为邓林”:
总
结
提
升
12.小结:夸父为了 ,不辞劳苦奋勇追赶太阳,最终 。这篇古代神话表现了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精神,反映了古代先民 。
1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4、课堂小结:
为了让光明永存人间,夸父顽强不息奋勇追日,最终渴死途中。但他身虽死而志长存,以生命铸成山岳,以手杖化为桃林,以甘美的鲜果帮助与鼓励人们在追寻光明的路上奋勇前行。人的一生总要有所追求,如果拥有了夸父逐日的精神和力量,又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又有什么目标不能实现呢?学了本文,你受到哪些启示或感悟?
15、学生写读后感:
16、延伸拓展: 楚人隐形
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同“否”)?”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dài,哄骗)云:“不见”。嘿(同“默”)然大喜,赍(jī,携带)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1、下列加点字注音及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螳螂执叶伺蝉(sì,等待) 遂于树下仰取叶(zhú,就)
B、 扫取数斗归(shǔ,好几) 汝见我不(fǒu,同“否”)?
C、 乃厌倦不堪(kān,能忍受) 妻始时恒答言“见”(héng,总是)
D、 吏遂缚诣县(fù,绑)(zhǐ,到……去)
2、写出下列“以”字的含义。
⑴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⑵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
⑶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3、翻译语句。
⑴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⑵对面取人物
4、“楚人”真的能够自隐其形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5、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本则选文的内容:
《短文两篇》导学案
柳园中学初一年级组陈俊娥
课题
短文两篇
时间
2011年5月
课型
预习、展示
授课人
陈俊娥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神话和山海经的知识,熟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翻译课文,疏通字词。
3、梳理情节: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概括故事的发展过程。
4、感受夸父的英雄气概,学习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的精神。
导学过程
知识超市
一、导入
中国的神话传说,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对世界起源的最初认识和理解,也可以说是人类童年时期的幻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古代神话故事天地之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
二、小组合作
(一)加点字词注音。
1、夸父( ) 2、颛顼( )( )3、水潦( )
(二)、解释加点字词
1、逐走( )2、入日( )3、欲得饮( )
4、河、渭不足( )5、北饮大泽( )6、弃其杖( )
7、昔者( )8、怒而触不周山( )9、地维绝( )( )
10、故日月星辰移焉( )( )11、地不满东南( )
12、故水潦尘埃归焉( )( )
(三)、翻译重点语句
1、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2、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3、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四)、课文理解
1、《夸父逐日》选自: ,《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 ,
它们都是 (体裁)。
2、《夸父逐日》从哪些方面看出它的想象力与神奇性?(原文回答)
3、怎样理解“弃其杖,化为邓林。”
4、从《夸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
5、夸父是怎样一个人物?
6、“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7、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8、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9、对共工与颛顼为帝而“争”,你是怎么看的?
三、课外积累
(一)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盘盂:古代盛物之器,圆者为盘,方者为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二)精卫填海
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反,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1、翻译下面加点字词。
①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 )
③我以日初出远( )④及日中( )⑤日初出沧沧凉凉( )
⑥及其日中如探汤( )( )⑦孰为汝多知乎( )( )( )
⑻北二百里( )⑼曰发鸠之山( )⑽其状如乌( )
⑾其鸣自詨( )⑿溺而不反( )⒀故为精卫( )⒁以堙于东海(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②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③孰为汝多知乎?
④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
⑤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3、课文理解。
①两小儿关于太阳远近的争论,一儿认为早晨近,正午远的理由是
,一儿认为早晨远,正午近的理由是 。(原文回答)
②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什么?
③你从精卫身上体会到一种什么精神?
一、《山海经》:书名。18篇,作者不详,其中14篇是战国时期的作品,《海内经》4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
二、《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和他的门客们集体编撰的一部著作,共21卷。这部书的思想观点较为庞杂,书中保存了不少自然科学史材料和一些神话传说。
三、神话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它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都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只能借助想像来表达自己的原始理解。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幻想。
四、关于夸父
夸父是我国古代神话中一个善于奔跑的巨人。《山海经 海外北经》还记载着一个“博父国”,经前人考证,“考父”即“博父”,其国中的人都是巨人。所以茅盾在《中国神话ABC》中认为夸父不仅是人名,也是一个部落的名称。
综合性学习 漫话探险导学案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探险活动应掌握的科学知识、生存知识和基本技能。
2.熟悉一些古今中外探险家的故事,学习探险家勇于探究,敢于实践的精神及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勇敢、坚毅的品质。
活动重点
1.讲故事“我知道的探险家”。
2.七嘴八舌说探险。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阶段:课前准备
课外搜集古今中外著名探险家的故事,中外各选一个,写在下方。(外国的有哥伦布、麦哲伦、斯文赫定、南森、阿蒙森、斯科特;中国的有张骞、郑和、徐霞客、尧茂书、余纯顺……)
中国:
外国:
有人说,探险是一项很具挑战性的活动,富有刺激性,它使人活得更有意义,更能证明生命的价值。有人说,我们应当鼓励更多的人去探险,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发地球资源,为社会进步作贡献;有人说,探险就是没有意义的冒险,它消耗了许多时间,浪费了许多钱财;搞不好还可能有生命危险,这就更不值得了。那么你是怎样看待探险的(是支持,还是反对)?请先亮出你的观点,并用实例来证明你的观点。
探险须知(查找一些探险活动应掌握的科学知识、生存知识和基本技能。)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
1.“我知道的探险家”故事会。(讲故事,讲故事人员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各组选出的代表,另一部分是由抽签决定的讲故事人员。)
2.“七嘴八舌说探险”辩论会。请就“探险是否有意义“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要求:要以实例证明,以理服人。不可高声争吵,胡乱狡辩。
3.在第1、2点的基础上,请你自己归纳并补充,探险需要有哪些科学知识和生存知识与技能,补充在课前预习处。
通过这次“漫话探险”综合性学习你收获了什么?(学生小结)
第三阶段:探险话题作文指导
请以“探险”为话题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可写自己的一次探险经历,如《我的一次历险经历》、《小岛历险记》;可写对某探险家的评价,如《小议郑和下西洋》、《斯科特一行值不值》;也可写对人类探险活动是非功过的评述,如《探险的功过》、《推崇(反对)探险》等。
[思路引航]:
话题作文的最大特点就是比较自由、开放,给学生营造了一种宽松的作文环境,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展示个性、表达情感。看本道文题要求,两自一不,基本没有什么审题立意等方面的限制与要求。因此,我们的作文构思,尽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尽力挥洒出自己最精彩的一笔。 1、与强者同行,描述我心中的探险家,抒发成功者给予我的影响和启迪。 你是否知道:早在人们都认为我们的居住地是“天圆地方”的时候,就有一位探险家拟订了一个环球航行的计划。这个计划虽然在他自己的祖国里没被采用,却得到了邻国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于是,从1519年到1522年,他们终于完成人类的第一次环球一周的航行。这位探险家就是麦哲伦。今天,我们再读他的故事,是不是依然心情澎湃?当然,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探险家何止麦哲伦一人,徐霞客、马可.波罗……古今中外,不可胜数。那么,让我们搜寻资料,描绘出我们心目中最伟大的探险家,讲一讲他们的故事,写一写他们的经历,颂一颂他们的贡献,还有我们从中获得的教益和启迪。写好了看一看,是一篇多么感人的文章。 2、概念放宽,勇敢探险我也能,记叙我的探险历程,甚至造就一篇科幻与传奇。 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像麦哲伦、徐霞客投身探险生涯,亲历各种艰难险阻毕竟尚不现实。因此我们不妨将这个概念理解得宽泛一点:一次对未知世界的勇敢闯入、一次有惊无险的亲身经历,都可以属于探险。即使我们所闯入的世界对于成人来说已经是视为寻常,但那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仍具有挑战性和探险性。以此为素材,写一篇叙述“我”的探险里程的记叙文,必定新奇独特。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充分放飞想象的思维,写成幻想或者童话故事,如《小鸭历险记》、《初探神秘岛》、《飞临月球》等。
参考资料
第一阶段 课前准备
1、古今中外探险家的故事
哥伦布: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1](约1451~1506),Christopher Columbus ( Cristóbal Colón)生于意大利热那亚,卒于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 Valladolid。一生从事航海活动。先后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相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1492~1493,1493~1496,1498~1500,1502~1504)到达了西欧人认为的美洲大陆,他也因此成为名垂青史的航海家。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特立尼达等岛。在帕里亚湾南岸首次登上美洲大陆。考察了中美洲洪都拉斯到达连湾2000多千米的海岸线;认识了巴拿马地峡;发现和利用了大西洋低纬度吹东风,较高纬度吹西风的风向变化。他误认为到达的大陆是印度,并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
★第一个真正的科学航海探险家——库克
詹姆斯·库克(Cook,James)(1729-1779),是英国的一位探险家、航海家和制图学家。他由于进行了三次探险航行而闻名于世。通过这些探险考察,他给人类关于大洋——特别是太平洋的地理学知识增添了新的内容。他还在通过改善船员的饮食—来预防长期航行中出现的坏血病方面也有所贡献。(库克第一次探险持续了1000多天,其间只有一人死于坏血病。从1795年起,英国海军的每一个水手开始第天定量服用酸橙汗。)第三次航海旅行的归途中,库克在夏威夷岛停留。一些夏威夷人偷了他船上的一艘小船。当库克离船上岸索要时,他俘虏后被杀死。
★麦哲伦作环球旅行
麦哲伦是葡萄牙富有航海经验的探险家。他坚信大地是圆形的,盼望做一件人类历史上破天荒的壮举--环绕地球航行。1519年9月20日,一支由5条海船、234人组成的远航队从西班牙塞维利亚城的外港出发了麦哲伦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渡过大西洋,绕过南美洲南端,进入太平洋。1521年3月,继续西行来到现在的菲律宾群岛。麦哲伦因干涉部族人纠纷,最后被土著人矛刺斧砍而死。其助手埃里·卡诺带领剩下的两条船逃离了这个群岛。1522年9月6日,埃里·卡诺带领幸存者终于回到西班牙。历时3年的环球航行,以确凿事实证明地球是圆的,有关地方与地圆的争论宣告结束。
★斯文·海定(1865年~1952年) 是瑞典探险家,他一生中有30年时光是在中亚细亚和中国进行探险。斯文·海定最重要的一项发现,是1894年~1897年在中国西部塔克拉玛干沙漠探险时得到的。他解开了环绕罗布泊这个咸水湖盆地的位置之谜。1900年,斯文·海定在沙漠中发现了楼兰城遗迹。1905年,他重访西藏后,绘制了第一张详细的西藏地图,并且发现了印度河的发源地。斯文·海定继续旅行,直到60多岁。他撰写了许多本关于自己长途旅行的书。这使他成为20世纪最有名的探险家之一。在探险旅行中,斯文·海定收集了8000多个岩石标本以及古代文明的遗物。这些物品如今保存在瑞典斯德哥尔摩 的斯文·海定基金会。
徐霞客: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汉族,明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伟大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和探险家。崇祯十年(1637)正月十九日,由赣入湘,从攸县进入今衡东县境,历时55天,先后游历了今衡阳市所辖的衡东、衡山、南岳、衡阳、衡南、常宁、祁东、耒阳各县(市)区,三进衡州府,饱览了衡州境内的秀美山水和人文大观,留下了描述衡州山川形胜、风土人情的15000余字的衡游日记。他对石鼓山和石鼓书院的详尽记述,为后人修复石鼓书院提供了一笔珍贵的史
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徐霞客的旅游生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8岁以前的纪游准备阶段。重点放在研读祖国的地理文化遗产,并凭兴趣游览太湖、泰山等地,没有留下游记。
第二阶段为28岁(1613)至48岁(1633)的纪游前段,历时20年,游览了浙、闽、黄山和北方的嵩山、五台、华山、恒山诸名山。但游记仅写了一卷,约占全书的十分之一。
第三阶段为51岁(1636)至54岁(1639)为纪游后段,历时4年,游览了浙江、江苏、湖广、云贵等江南大山巨川,写下了9卷游记。
徐霞客的足迹遍及今16个省、市、自治区。他不畏艰险,曾三次遇盗,数次绝粮,仍勇往直前,严谨地记下了观察的结果。直至进入云南丽江,因足疾无法行走时,仍坚持编写《游记》和《山志》,基本完成了240多万字的《徐霞客游记》。55岁(1640)云南地方官用车船送徐霞客回江阴。56岁(1641)正月病逝于家中。遗作经季会明等整理成书,广泛流传。
郑和:
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原名:马三宝。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三保10岁,被掳入明营,被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在河北郑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保太监。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