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http://www.pep.com.cn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http://www.pep.com.cn/czyw/jszx/tbjxzy/jsys/qx/
目录http://www.pep.com.cn/czyw/jszx/tbjxzy/jsys/qx/200703/t20070311_310462.htm
致教师们 61
第一单元 单元说明 60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59
2 爸爸的花儿落了 58
3* 丑小鸭 57
4* 诗两首 56
5 伤仲永 55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 54
第二单元 单元说明 53
6* 黄河颂 52
7 最后一课 51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50
9* 土地的誓言 49
10 木兰诗 48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黄河,母亲河 47
第三单元 单元说明 46
11 邓稼先 45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44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 43
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42
15* 孙权劝学 41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也追“星” 40
第四单元 单元说明 39
16 社戏 38
17 安塞腰鼓 37
18* 竹影 36
19* 观舞记 35
20 口技 34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戏曲大舞台 33
第五单元 单元说明 32
21 伟大的悲剧 31
22 荒岛余生 30
23* 登上地球之巅 29
24* 真正的英雄 28
25 短文两篇 27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漫话探险 26
第六单元 单元说明 25
26 珍珠鸟 24
27 斑羚 23
28* 华南虎 22
29* 马 21
30* 狼 20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马的世界 19
http://www.pep.com.cn/czyw/jszx/tbjxzy/jsys/qx/200703/t20070311_310419.htm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目录62
第一单元阅读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2.爸爸的花儿落了(12)3.*丑小鸭(21)4.*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27)未选择的路(27)5.伤仲永(34)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39)第二单元阅读6.*黄河颂(50)7.最后一课(58)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72)9.*土地的誓言(77)10.木兰诗(84)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黄河,母亲河(98)第三单元阅读11.邓稼先(113)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123)13.*音乐巨人贝多芬(134)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141)15.*孙权劝学(146)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也追“星”(150)第四单元阅读16.社戏(162)17.安塞腰鼓(174)18.*竹影(184)19.*观舞记(191)20.口技(196)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戏曲大舞台(206)第五单元阅读21.伟大的悲剧(215)22.荒岛余生(225)23.*登上地球之巅(233)24.*真正的英雄(243)25.短文两篇夸父逐日(252)两小儿辩日(252)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漫话探险(259)第六单元阅读26.珍珠鸟(271)27.斑羚飞渡(277)28.*华南虎(282)29.*马(288)30.*狼(296)
致教师们 61
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是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配套的,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以便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但愿它能成为老师们的好帮手。
一、编写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我们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以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指导,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为依据,努力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科书的编写意图。
2.从广大教师的实际出发,既有利于教师把握教科书的内容,解决备课中的实际困难,又给教师发挥独立钻研教材的主动性和教学的创造性留有一定的空间,有利于教师发展教学个性。
3.编写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求教师注意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4.注意吸收语言文学界和语文教育界的最新研究成果。
二、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按照教科书的编排体系进行编写,每个单元前面有单元说明,简要说明这个单元的编排意图和教学时应注意的一般性问题。
阅读部分每篇课文的教学参考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文研讨:包括整体把握和问题研究两个部分,整体把握是对这篇课文进行整体解读,帮助教师把握课文精义;问题研究是就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研究,帮助教师从细部把握课文。
2.练习说明:主要说明练习的设计意图、解题思路,提供参考答案,并针对学生做练习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说明如何灵活引导。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练习题的参考答案不是惟一的,可以有多种答案。
3.教学建议:一般包括预习指导、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对课文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实施建议。对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力求做到具有实用性、启发性和灵活性。
4.有关资料:包括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文体知识、有关图表、课文鉴赏和评价、作者写作体会等。这一部分内容较为丰富,教学时可有选择地使用,不要求全部讲给学生。
三、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标准中的新内容,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新课题,没有多少经验可供借鉴,我们这次教材编写也是一个尝试。我们对“综合性”的理解有两个观点,一是听说读写融于一体,尤其是把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中心内容是在综合性语文活动中提高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二是突出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重点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师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每一个活动阶段应该做什么。基本原则是,教师精心设计学习情境,并组织协调,学生明确任务,展开活动。这套教科书中,六次综合性学习分为“三大三小”,即大型综合性学习和小型综合性学习各三次,前者强调研究能力的培养,后者突出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综合性学习部分的教学参考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活动目标:一般包括三个维度的目标,突出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目标。
2.教师准备:指教师在指导本次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的一些准备工作,包括学习的时间安排、教师的知识准备、资料准备和校外活动有关事宜的联络等。这些准备使教师能够在活动中起到切实的指导作用。
3.活动参考:就这次综合性学习提出一些参考性意见,包括组织方式、活动安排、课时安排以及根据不同条件如何灵活处理活动内容等,目的是顺利完成本次综合性学习,达到预期目标。
4.活动评价:建议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既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重点考查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写作与口语交际的能力。
5.有关资料:围绕活动内容,向教师提供比教科书更为详细的参考资料,以便指导活动时自由选用。
四、过去教科书只有一本,凡编入教科书的都要教给学生,只要有所遗漏,就会被认为是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使用这套教科书要改变这个观念。现在的教科书不止一本,而且用于课堂上讲授的这一本,内容也有不同层次,不要求全部教给学生,相当一部分内容要由学生自学。课文分教读和自读,练习分必做和选做,自读课文后的练习尤其可以灵活处理。一本书中要求讲授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这一点需要明确。教师教学用书仅仅是供教师备课时参考用的,它对课文的评析比较简略、宽泛,提供的资料较多,而且有时是几种意见兼收并蓄,教学时要有所取舍。而教学建议更是就一般情况设计的,只是起一个参考的作用,希望老师们在教学时独立思考,自行设计教学思路,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本书编写者:王本华、冯丹、顾振彪、赵晓非、温立三、聂鸿飞、谭桂声、黄伟、邓彤、刘莲英。责任编辑:温立三。特约审稿:黄成稳。审稿:顾振彪、顾之川、吕达。
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2001年12月
第一单元 单元说明 60
成长,这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尽的话题。每个人都从成长中走过来,但每人的经历并不相同。美国有一部一百多集的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曾经吸引了很多人。剧中三个调皮可爱不断长大的孩子,他们遇到过欢乐,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观众在轻松愉快中领略到一个人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从中受到启发,得到启示。
这个单元安排的就是以成长为主题的课文。这些课文,有的讲述自己从孩童游戏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讲述自己在父亲及周围大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不断长大的生活故事(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有的则是以童话的形式,告诉人们在成长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努力追求(安徒生《丑小鸭》),等等。
教学这个单元,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正确对待成长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成功与失败,要勇于面对生活,面对挑战;阅读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要学会根据上下文揣摩精彩的、富有深意或感情色彩浓厚的语句,以便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下面对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做一点具体说明。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传统课文,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但从成长的角度选入教材,这还是第一次。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少年鲁迅在游戏、学习中所具有的童真和童趣,发掘他对生活的情趣和感受,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思考:文章通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不同的生活,到底要表现怎样的主题?蕴含其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课文中还有一些精彩的段落,如对百草园生活的描述、过渡段的安排等,可选择相应的语句让学生揣摩和思考。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从小说《城南旧事》中节选的,小说展示的基本上是作者自己童年生活的轨迹。节选的这一部分围绕毕业典礼引出对爸爸及相关往事的回忆,从回忆中展示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教学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了解插叙的巧妙运用,看看作者是用怎样的文字引出对往事的回忆的。本文虽然用很多篇幅回忆小时被打的事,但自始至终贯穿着对父亲的挚爱,也透露出父亲对自己的关爱,这一点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爸爸的花了”,这语带双关的标题,不仅饱含着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和无奈,同时也会引起读者深深的眷念之情。由于这是一篇节选文字,教师不妨给学生介绍一下整部小说的梗概,也可以让学生课外阅读这部小说,以便对本文内容有一个更好的了解。
《丑小鸭》是一篇童话。童话讲的虽然是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却能给我们成长中的青少年以有益的启迪。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丑小鸭对生活的执著追求和渴望,正是这种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使他最终从一个人人歧视、人人嘲弄的丑小鸭变成了一只令人羡慕的美丽的白天鹅。教学本文,可以结合安徒生的生平,因为丑小鸭其实是作者本人的一种自述。明白了这一点,学生就能深入了解文章为什么把丑小鸭写得那么生动感人,将对学生的成长有更多的启发。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是两首新诗。虽然主题是关于人生的,但也与成长有关。教学时可以不必过于强调成长这一主题,主要还是抓住诗本身的内容和形式来教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应当让学生背下来。《未选择的路》可适当引导孩子们思考一下人生道路的大问题,了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伤仲永》是一篇古文,主要任务是读读背背,通其大意。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59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这是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鲁迅的《朝花夕拾》当中。这部集子收录的都是他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
从文章题目可以看出,本文包括两个部分,两部分之间表现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作者先从百草园生活写起,点出那里曾经是“我的乐园”。为什么说是“我的乐园”呢?“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将儿童眼中百草园的无限趣味全都包容其中了。油蛉、蟋蟀、蜈蚣、斑蝥,还有何首乌,等等,这些看似毫无趣味的小东西,在作者的眼里却充满了勃勃生机,更不用说那些在一般人眼中也有无限情趣的东西了。虽然这么有意思,但是有一处谁都不敢去,是什么地方呢?这就是长着很长的草的地方。为什么呢?“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于是,作者又自然而然地引出了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故事本身虽然让人有点害怕,有点担心,却强烈地吸引着孩子们,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也给百草园增添了几许神秘色彩。百草园的冬天又是怎样的呢?“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于是作者又想到雪地里捕鸟,那快乐、那情趣,自在其中了。这是百草园的生活,作者抓住“我的乐园”来写,满溢着生机和活力。
慢慢地,“我”长大了,家里人要送“我”去读书,“我”不得不离开“我的乐园”了。这里,作者用一个过渡段,巧妙地将自己的百草园生活过渡到了随先生读书的学习生涯。
文章接着写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鲁迅曾经在三味书屋生活了7年,他对当年三味书屋的陈设记忆犹新,对老师的“和蔼”、自己的“恭敬”历历在目,从中不难体会到他对这段生活的深情。这一部分,作者选取了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从先生来说,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读书很投入,但不太束缚也基本上不体罚学生。从学生来说,一是敬慕老师的渊博,喜欢提问,愿意了解新知;二是一有机会便跑出去玩,寻找读书以外的乐趣;三是趁老师读书入神,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从这几个片段不难看出,当时的私塾教育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严厉,孩子们还是有相当多的自由的。
第二段的写景,非常精彩。第一,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石井栏之所以“光滑”,是因为井经过了常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光滑”,是因为童年的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过它。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叫天子忽然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也不单写出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儿童的羡意。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第二,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从视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味觉:这真叫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这里实际上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桑葚、菜花是春末的,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天才叫;这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第三,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一种顺序。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这又是一种顺序。整体是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写到植物,这又是一种顺序。这几种顺序配合起来,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多姿。
本文善于联想。作者写何首乌根而联想到成仙,写传说的赤练蛇联想到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写捕鸟便提到闰土的父亲,写学生读书而提到先生读书等。这些必要的联想,使文章放得开,富有情趣,又收得拢,为表现中心服务,也使文章更加生动活泼,多姿多彩。
二、问题研究
1.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另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对本文结构的不同理解,实际上表现了对文章主题思想的不同理解。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可以允许有不同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2.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毫无关系,但作者却由此生发联想。对于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历来看法不一。有的说是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有的说是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有的说表现百草园里存在着恶毒的事物。教学时可以撇开这些不同的观点,重点让学生想一想:童年鲁迅对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感兴趣?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一联想对作者阐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是否有帮助?最后让学生明白:不管别人的争论如何,有一点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3.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
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练习说明
一、按照要求阅读课文,讨论下面的问题。
本题要求学生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引导学生了解阅读文章的一些技巧和步骤。首先是读题目,看看题目能给我们阅读提供哪些信息;然后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最后再整体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或感情。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
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3.细读课文,边读边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这道练习旨在帮助学生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由于课文内容复杂,初一学生难以理解得很深刻。只要有所理解,也就达到目的了。
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都要给予适当肯定。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似乎最为合理。理由可参见“有关资料”。
二、揣摩下面的文字,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本练习旨在引导学生能够根据上下文弄懂语句的意思,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语意重点。
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请你仿写一段话。)
“单是”以后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
2.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
(“我”到底知道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我”不知道被送到私塾的原因,因为说到原因时是用表示猜测语气的“也许”。
三、下面这段话中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仔细品味,然后自己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动词。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本题是从课内向课外的延伸练习。要引导学生在体会这段话准确使用动词的基础上,学着用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一个游戏。可以用题目中提出的那些游戏,也可以自行选择游戏。
教学建议
一、教师在课前可简明扼要地介绍鲁迅生平,结合鲁迅童年生活讲述与课文有关的部分,自然导入对课文的分析,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从反映鲁迅童年生活的一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中)引出本文的教学。让学生想一想:文中的生活经历在童年鲁迅的成长过程中可能会有哪些影响?
二、课文容量大,难点多,但用于教学的课时却有限,这就要求处理好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关系,对教学难点的处理更要多斟酌。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是教学难点。难在两点:一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二是有些难解的词语。关于内容,主要是有些分歧意见。只要是从课文本身出发,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思想全面考虑,见解不同是正常的。教师适当引导,学生理解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
三、本文的写景极为精妙,此中笔法,学生未必都能一一学会。但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诸如要抓住事物特点,有恰当的顺序等,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另外,“此文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情”(李何林语),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学生是能够接受的。
四、“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等语是作者有意讽刺当时社会上那些“正人君子”的,但说得较含蓄,学生不易理解,但这并不妨碍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对这类句子不必过多讲解。
有关资料
一、《朝花夕拾》小引(鲁迅)
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中国的做文章有轨范,世事也仍然是螺旋。前几天我离开中山大学的时候,便想起四个月以前的离开厦门大学;听到飞机在头上鸣叫,竟记得了一年前在北京城上日日旋绕的飞机。我那时还做了一篇短文,叫做《一觉》。现在是,连这“一觉”也没有了。
广州的天气热得真早,夕阳从西窗射入,逼得人只能勉强穿一件单衣。书桌上的一盆“水横枝”,是我先前没有见过的:就是一段树,只要浸在水中,枝叶便青葱得可爱。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在做一点事。做着这等事,真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很可以驱除炎热的。
前天,已将《野草》编定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文体大概很杂乱,因为是或作或辍,经了九个月之多。环境也不一: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
一九二七年五月一日,鲁迅于广州白云楼记。
(选自《鲁迅全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二、关于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地方。他于12岁那年到这里上学。第二年秋后,因祖父下狱,少年鲁迅离家去绍兴农村──皇甫庄、小皋埠避难,故学业中断。1894年夏间回家,仍返三味书屋。这样一直到大约1898年往南京水师学堂学习前半年才离开,首尾竟达六年……
这里的一切都保存得十分完好,仍旧如鲁迅回忆时写的那样:“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