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曹刿论战
第二课时
授课教师:马勤玲
学习目标:
一.理解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体会曹刿指挥作战的策略思想。
二.评析人物形象。
三.开拓视野,培养创新思维。
积累万花筒
让你展才能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古义:
今义: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古义: 今义: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古义: 今义: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古义: 今义: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
为正义事业舍生,引申为丢弃某种利益
可以凭借
表示可能,许可
参与
隔开,不连接
案件,官司
监牢
古今异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故
既克,公问其故
民弗从也
从
战则请从
既克,公问其故
其 吾视其辙乱
其乡人曰
(所以)
(缘故,原因)
(听从)
(跟随)
(这样,如此)
(他们的,指齐军的)
(他的,指曹刿的)
一词多义
之
肉食者谋之
忠之属也
公将驰之
以
何以战
必以情
必以分人
代词,指这件事。
助词,的。
助词,无实意。
凭借
按照
把
阅读大本营
相信你能行
曹刿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请见的?
他为什么要“请见”?
对“何以战?”一问,鲁庄公提出哪三个条件?分别是对谁而言的?曹刿的态度怎样?
乡人劝阻,对表现曹刿的思想品质有什么作用?
牛刀小试
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
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
古人记叙这场战争,用“齐鲁长勺之战”为题,而后人却改用“曹刿论战”为题,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动?
本文记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这样处理?
2、你眼中曹刿的形象是怎样的?
3、你又如何评价鲁庄公呢?
1、你认为鲁国能以弱胜强的原
有哪些?
重点聚焦
远 谋
战前
战中
战后
取信于民
捕捉时机
分析胜因
课文中哪两个字最能概括曹刿这一人物的特点?
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抓住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 之时;
抓住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军事上抓住时机、后发制人。)
我的总结:
曹刿的形象:
曹刿:
政治上深谋远虑,军事上有卓越的指挥才能,紧扣住“远谋”。
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
二﹑用兵轻举妄动,急功近利;
三﹑取胜而不知胜因。
目光短浅,鲁莽草率,昏庸无能,急躁冒进。
创新竞技台
请你秀风采
《曹刿论战》的故事是众所周知的。曹刿,这位公元前684年长勺战争舞台上的主角,他的毛遂自荐的精神、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把握战机的卓越才能、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然而人们却忽略了这场战争中的另一人物鲁庄公姬同,往往认为这个人物是不值得一提的。对此,我一直很有几分不平。试问:如果说当年不是他起用人才,曹刿的军事思想能得以实施,鲁国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吗?你觉得鲁庄公有哪些可贵之处吗?
我眼中的鲁庄公
一、鲁庄公广开言路,使一介草民曹
刿得以参与论战
二、鲁庄公面对曹刿“肉食者鄙”的
批评和“小惠”、“小信”的刺耳意
见,仍能虚怀若谷,唯才是用。
四、鲁庄公不被“齐人三鼓”势头吓懵头,用人决心坚定,不收回成命,不打退堂鼓,不干扰能人的作战部署;
五赞鲁庄公善于总结经验,“既克”之后能“问其故”,向内行请教,学习如何掌握战争的规律。
三、鲁庄公不高高在上,而是亲临
第一线深入实际,“战于长勺”“与
之乘”,甘当配角,让能人“掌旗”;
在改革深入进行的今天,在人才层出不穷的今天,鲁庄公的形象难道不使人倍觉亲切和可爱吗? 愿为今朝众多的“曹刿”呼吁有更多的“鲁庄公”!
快快来动脑
智力快乐岛
知识抢答:
说出两个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战争文化
楚汉成皋之战、秦晋淝水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
请你说出关于战争的古今名言两条
知识抢答:
战争文化
名人言战
兵民是胜利之本。
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毛泽东)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春秋·孙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战国·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国·孟子)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三国·诸葛亮)
名人言战
知识抢答: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他是什么朝代的人?
孙武,春秋时期
战争文化
“千里走单骑”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它出自哪一部描写战争的著名小说?
知识抢答:
关羽,《三国演义》
战争文化
知识抢答:
谜语。请猜军事成语。
(1)“神农布阵”;
(2)“军事论文”。
草木皆兵、纸上谈兵
战争文化
愿:同学们抓住大好时光,
一鼓作气,超越自我,
攻克难关,攀登高峰。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