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海伦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师,她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安妮·莎莉文 !
是什么原因让她成为有如此杰出成就的伟人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再塑生命的人》,去感受一个病弱生命的顽强成长的足迹和引领她人生转机走向光明的莎莉文老师。
再塑生命的人
海伦·凯勒
我要把
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
当作我的光明,
别人耳朵听见的音乐
当成我的交响乐,
别人嘴角的微笑
当作我的幸福。
十九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马克吐温
“1902年,文学上最重要的两大贡献是吉卜林的《吉姆》和海伦·凯勒的《我的生活》。”
——美国著名作家海尔博士
海伦·凯勒是二十世纪美国十大伟人之一。
——美国《时代周刊》
海伦·凯勒(1880-1968)
美国作家、演讲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一岁半,海伦·凯勒不幸染上疾病,致使双目失明、双耳失聪,随之又丧失了说话的能力。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17岁,海伦·凯勒考进了美国第一流的高等学府——哈佛大学,并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还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
大学期间,她开始写作。毕业后,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一个19个月就失聪失明,生活在无声无语无光的世界里,连爸爸妈妈都不认识的孩子,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几乎丧失了生活的能力和勇气。但她顽强地生活了下来,考进了著名大学,长大后又成为一名作家,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激励别人生存的勇气。这一奇迹的创造,当然与她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但在那段困难的日子里,走出心灵的障碍,重新塑造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老师莎莉文女士。
创造奇迹的人——安妮•莎莉文
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5岁时因一场眼疾失去大部分视力。
1880年10月进入帕金斯盲人学校。此间经过两次眼部手术,安妮的视力得到部分恢复。
从帕金斯盲人学校毕业后,1887年3月,安妮来到海伦•凯勒家做家庭教师。
安妮用极大的爱心、耐心和毅力,在没有任何教育经验可以遵循的情况下,从尊重孩子的天性,引导孩子的兴趣出发,在摸索中成功地将海伦从一个心智未开、任性无知的小女孩逐渐培养成一个知书达理、才华横溢的少女,直至进入大学。
1936年10月19日,用全部心血培育了20世纪不朽奇葩海伦•凯勒的传奇女性安妮•莎莉文在人们的惋惜声中与世长辞。
对“再塑生命”的理解:
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我的灵魂被唤醒,莎莉文老师让“我”认识了文字,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所以,莎莉文老师就是我的“重生父母”。
字面意思:是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 。
整体感知:谁是再塑我生命的人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所记叙的主要事件,找出文章的纲领句。
文章的纲领句是:
“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
1887年3月3日的下午,正值美好的春天。海伦·凯勒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情要发生。她站在台阶上等待。后来,“一个陌生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1.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
怎样再塑我的生命? :
生命的火光──
莎莉文老师走进我的世界
幸福的复苏——
生命中拥有了文字
生命的光明──拥有了光明
生命的原貌──黑 夜
文中写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事物的文字很多,如莎莉文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我,有意识地给我玩具,教我拼写洋娃娃“doll”。还教我学会了拼写“针”(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特别具体写了一件事,莎莉文老师让我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我另一只手手心里写出“水”这个字,使我终于领悟到“水”这个字就是我手上流过的清凉而奇妙的东西。从此,海伦·凯勒开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
2.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
3.当我“杯”“水”不分时,莎莉文老师用什么方法来引导我认识水的?当时我的感受如何?
明确:
带我到井房让我亲身感受水。
我的感受从文中划出。
莎莉文老师把我带到大自然中,运用我的触觉、嗅觉,以及学到的词汇,让我在头脑中形成特有的形象。有一次,莎莉文老师让我坐在树上等候她回去取午餐,突然天气变化,暴风雨来临,在最危急的时刻,老师来了,扶我下来。这件事使我懂得了大自然不总是对人微笑,给人仁慈,它有美好,也有残酷。
4.莎莉文老师又是如何让“我”认识、了解大自然的?
莎莉文老师用的是情感体验法。通过情感体验和对各种不同事物的对比,使海伦从中去感受。
如:“莎莉文小姐用一只胳膊轻轻地搂着我,在我手上拼写出了‘我爱海伦’几个字。……‘莎莉文老师把我搂得更紧了,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在这里。……“这时,我突然明白了,这个字原来指的是脑子里正在进行的过程。这是我第一次领悟到抽象的概念。”“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5.莎莉文老师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爱”的?
第—部分(第1-13段),写莎莉文老师来到“我”身边,并教我认识实物的名称。
第二部分(第14-21段),莎莉文老师引导“我”在大自然中接受教育,让“我”走进自然,亲近自然。
第三部分(第22-39段),莎莉文老师引导“我”领悟像“爱”这样抽象的概念。
(插叙)未受教育前的“我”像大雾中的航船,没有指南针、探测仪 。 愤怒、苦恼、疲倦不堪。
知道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名字。唤醒了我的灵魂,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打开希望之门
启迪思想之光
明白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美好;体验到自然严厉暴躁的一面;美妙。
从语言中领悟到许多抽象的概念
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之间。
领悟爱的真谛
赏析品味
在没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
品 味:
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从反面说明了受教育的重要性,接受了教育的人,生活航船才能冲破阻碍旅途的大雾,找到准确的航向,从而靠近理想的人生港湾。
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赏析品味
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
品 味:
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总是出现在你最需要的时候,有了它,你就快乐,生活就变得美好,没有它,一切都变得索然无味。
品 味:
这句话表面看来说的是文字的神奇,实则暗示的知识的力量。是知识使“我”这个盲聋人看到了快乐,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幸福,因而,“我”觉得世界充满了花香,洋溢着美丽。
“再塑生命”过程中是一帆风顺的吗?
挫折——不能分清“杯”和“水”
海 伦
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
莎莉文
(1)把洋娃娃扫到炉边把帽子给我(爱心与耐心)
(2)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教学技巧高超)
问题探讨
效 果
我恍然大悟,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问题探讨
海伦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海伦·凯勒
安妮·莎莉文
了解儿童心理
讲究教育方式
教学循序渐进
善于启发引导
热爱教育对象
毅 力:
小海伦没有对认识文字放弃
灵 感:
小海伦通过水受到了启发
求知欲:
小海伦对新事物拥有极大的热情
好老师:
莎莉文老师是一个热爱自己的学生、讲究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善良和蔼充满智慧和耐心的出色的老师。
海伦是一个聪明、好学、坚毅而又感情丰富、热爱生活的女孩。
海伦·凯勒的一生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拓展延伸
配歌曲《隐形的翅膀》
海伦与莎莉文老师相辅相成,是本文的一体两面。海伦成为不平凡的人,与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密不可分,但也是她的主观努力的结果。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像作者这样凭借坚强意志与命运进行抗争的杰出人士,你还知道哪些?
试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
以顽强的意志创作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 (1904-1936) 苏联作家 25岁全身瘫痪 双目失明
天生跛足……
拜伦 (1788-1824)
英国19世纪著名浪漫主义诗人
被称为“诗坛的拿破仑”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1770-1827)
德国伟大的作曲家
26岁时听觉衰退
35岁时完全耳聋……
——世界不给他欢乐 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世界
美国政治家
41岁时因患脊髓灰质炎 下肢瘫痪……
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的总统。
富兰克林·罗斯福
(1882-1945)
二十多岁时患眼疾,双眼相继失明……
二胡作品《二泉映月》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阿炳 (1893-1950)
原名华彦钧
自学掌握英语 日语 德语等
当代知名作家 翻译家
5岁时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 高位截瘫……
张海迪
“孔雀仙子”——邰丽华
微笑面对挫折
勇于开拓进取
课后作业
1作文。
2. 课后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三个心愿”
第一天,我要看人,...我要透过“灵魂之窗”看到那些鼓励我生活下去的善良、温厚与心怀感动的人们。第一天,将会是忙碌的一天。我将把我所有亲爱的朋友都叫来,长久地望着他们的脸,把他们内在美的外部迹像铭刻在我的心中。
第二天,我要在黎明前起身,去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我将怀着敬畏之心,仰望壮丽的曙光全景,与此同时,太阳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第三天我将在当前的日常世界中度过,到为生活而奔忙的人们经常去的地方,去体验的他们的快乐、忧伤、感动与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