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1 窦娥冤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 1 窦娥冤

  • 格式:  PPT
  • 大小:  884K    30张
  • 时间:  2015-11

《窦娥冤》第二课时ppt课件8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窦娥冤》第二课时ppt课件8《窦娥冤》第二课时ppt课件8
窦娥冤
关 汉 卿
预习测试: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盗跖(zhi) 嗟怨(jie) 前合后偃(yan)
B罪愆(qian) 衔冤(xian) 湛湛青天(zhan)
C错勘(kan) 亢旱(kang) 苌弘化碧(chang)
D埋怨(mai) 尸骸(hai) 哥哥行(hang)
D
2下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
B念窦娥伏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浆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
C婆婆,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
D如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棉,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D
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混淆) 则是看你死去的孩儿面上(只当是)
B 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糊涂) 你道是暑气暄(温暖)
C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清明) 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每月十五)
D念窦娥从前以往干家缘(操劳家务) 不知亢旱三年的说话准也不准(抵御旱灾)
A
4.下列成语典故和传说中的相关的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望帝啼鹃②苌弘化碧③六月飞霜④亢旱三年
A①邹衍②苌弘③燕惠王④东海孝妇
B①邹衍②庄周③燕惠王④窦娥
C①杜宇②苌弘③邹衍④东海孝妇
D①杜宇②庄周③邹衍④窦娥
C
5.下列关于元杂剧的术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外,外末的简称,扮演青年男子;净,俗称“花脸”,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子。
B科,指示角色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
C正宫,端正好,滚绣球等均是曲牌名。
D折,相当于现代的“幕”,所有的杂剧都只能是四折。
B
6、对课文中涉及的元杂剧的有关术语,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外 ②云 ③净 ④科 ⑤唱 ⑥卜儿 ⑦鲍老儿 ⑧倘秀才 ⑨叨叨令 ⑩正旦 ⑾正宫
A.①③⑥⑩/②④⑤/⑦⑧⑨/⑾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
C.①③④/②⑤/⑥⑦/⑧⑨⑾⑩
D.①④⑥/②③⑤/⑦⑧⑨/⑩⑾
答案:A
7、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1)刽子磨旗、提刀:摇旗;(2)锣三下科:戏剧称角色动作叫“科”,与传奇中的“介”相同;(3)行动些:行动起来;(4)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这边那边,这里那里;(5)不提防遭刑宪:拷打;(6)兀的不痛杀我也:这;(7)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每每,常常,往往
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⑦
C①③⑤⑥  D②③④⑥⑦
答案:A
(3)行动些:走快些。(5)遭:遭遇。(7)每:同“们”。
理清本文戏剧情节:
第一部分:(开头~“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写窦娥指斥天地鬼神,揭露世道不公。
第二部分:(“(刽子云)快行动些”~“不明不暗,负屈衔冤”)写窦娥告别婆婆。
第三部分:(“(刽子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结束)写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补充材料
“苌弘化碧”“六月飞雪”“东海孝妇”典故的出处:
1.“苌弘化碧”出自《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沉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
2.“六月飞雪”出自《太平御览》: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王系之狱。仰天哭,夏五月为之下霜。
3.“东海孝妇”出自《汉书·于定国传》: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
1、在第三折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
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
2、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可以把第三折分成几个层次?各层大意是什么?
第1层([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 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10个曲牌有3个层次
第2层([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 窦娥告别婆婆。
第3层([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 窦娥在刑场上发下三大誓愿。
阅读【滚绣球】,思考问题
①引用“盗跖”“颜渊”的典故有何作用?
②哪句话揭露了社会的严重不公?
③这支曲子表达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
用以指责天地好坏不分,黑白颠倒。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表达了对天地的不满,表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司马迁《屈原列传》
译:天是人的起源,父母是人的根本。人们处境艰难就
追念本源,所以人在劳累、辛苦、疲倦、困惫时,
没有不喊天的;在疾病、痛苦、凄惨、惊惧时,没
有不呼父母的。
①理解“天”这个意象
4、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
②在这里“天”隐喻的是什么?
在封建社会,人民不仅在人身权利及政治经济上受压迫,而且在思想上受毒害。按当时观念,天地鬼神明察世上是非,主持人间公道。封建官吏为了愚民,也每每以青天自况。
统治者。
③明确认识
窦娥受神权思想影响,开始也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了,看清了“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的社会真相。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
窦娥受神权思想影响,开始也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了。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反抗的窦娥
在押赴刑场时,窦娥要求走后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形象和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啊!而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因此,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仅使窦娥这个形象更其丰满动人,也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
善良的窦娥
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
第一桩誓愿:血溅白练
(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第二桩誓愿:六月飞雪
(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
第三桩誓愿:亢旱三年
(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不屈的窦娥
你怎样理解剧作家在这折戏的结尾安排的“三大奇愿”这样的情节呢?
A、这三愿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法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而又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
B、它着力表现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甚至产生了感动天地的力量。
C、三桩奇愿充分体现了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杀尽贪官污吏,洗雪冤屈的良好意志与愿望。
浪漫的手法,现实的含义
窦娥
绑赴刑场
婆媳诀别
临刑发誓
指斥天地
鸣冤叫屈
后街相见
诉说冤情
怨气冲天
冤情昭然
1、概括主题:

《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窦娥的形象壮美动人,她的悲剧性格,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感染力量。
总 结
2、关于本色派的语言特点:
元杂剧的语言历来有“文采派”
“本色派”之分,关汉卿是后者的代表。其杂剧语言,清新质朴,通俗自然,明白如话,大量使用方言、俗语,“不工而工”,很少典故的堆砌和字句的雕琢,适合于舞台演出,易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讨 论
1,从语言和内容角度考虑,《窦娥冤》的说白和曲词有何特色?
(1) 说白:对话多而独白少,重于叙事,明白如话口头语词(白话)较多,。
曲词:重于抒情说理叙事,很少有景物描写,口语色彩浓郁。
说白和曲词在内容上相互映衬和补充,如“发誓愿”部分,以说白提出誓愿,以曲词强化感情,曲白相生,深切感人。
(2)关于本色派的语言特点:
元杂剧的语言历来有“文采派”
“本色派”之分,关汉卿是后者的代表。其杂剧语言,清新质朴,通俗自然,明白如话,大量使用方言、俗语,“不工而工”,很少典故的堆砌和字句的雕琢,适合于舞台演出,易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2,窦娥冤屈 能“感天动地” 在现实中显然是不能实现的,你是如何认识这种情节设计的?
首先,这突出表明了主人公冤屈的深重、反抗的强烈,而且显示了她愤怒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的反抗情绪和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美好愿望。
这是浪漫主义手法的大胆运用。
其次,这种浪漫的情节设计植根于现实生活,并不给人荒谬怪诞之感。一是强烈的冤、怨贯穿作品始终,正是由于政治的黑暗、吏治的腐败才使得孤苦无依的窦娥蒙此奇怨,所以她那些誓愿才能一一应验,让人感到合乎情理 。二是时代认识的局限,在古代若有大灾难会被看成上天降罪,皇帝就会更改年号,或罢免宰相。
第三,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喜爱“大团圆”结局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习惯的反映,符合传统文化作品惩恶扬善的教化功能。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
《救风尘》 元·关汉卿
《西厢记》 元·王实甫
《看钱奴》 元·郑延玉
《中山狼》 明·康海
《墙头马上》 元·白朴
《李逵负荆》 元·康进之
《幽闺记》 元·施君美
《绿牡丹》 明·吴濂
《玉簪记》 明·高濂
《风筝误》 清·李渔
中国古典十大悲剧
《窦娥冤》 元·关汉卿
《赵氏孤儿》 元·纪君祥
《精忠旗》 明·冯梦龙
《清忠谱》 清·李玉
《桃花扇》 清·孔尚任
《汉宫秋》 元·马致远
《琵琶记》 明·高则诚
《娇红记》 明·孟称舜
《长生殿》 清·洪昇
《雷峰塔》 清·方成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