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祝福
——《彷徨》
背景介绍 《祝福》发表于1924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农民问题是鲁迅这一时期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而辛亥革命后,旧中国农村的黑暗是空前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赶跑了皇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她们更是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重压。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的小说《祝福》应运而生了。在小说中,鲁迅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关于“祝福” “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祝福 提问:本文行文思路是怎样的?祥林嫂有哪些悲惨遭遇?
先写“我”与祥林嫂的最后相遇,由祥林嫂的死引起对祥林嫂之前经历的叙述。序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 祥林嫂凄然死去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倒叙
发展 祥林嫂被迫改嫁
高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倒 叙
把祥林嫂悲惨的结局放在开头,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读者寄予探求事情的原委,吸引读者;
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营造悲剧气氛,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突出反封建的主题。
环境
作者把祥林嫂的悲剧置于“鲁镇”这个“舞台”上来演绎,“鲁镇”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在那里表现出怎样的世态风情?
①鲁镇是一个封闭式的社会。
许多传统习俗、封建观念、男尊女卑等封建等级关系在鲁镇的人与人之间被异常严格地遵守着。如,当“我”离开五年之后重回鲁镇时,最强烈的感觉是一切“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准备“福礼”的是女人,而“拜的却只限于男人”。
②鲁镇弥漫着浓厚的迷信气氛。
环境气氛阴沉低暗,封建迷信思想仍然统治着中国农村社会。“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人们的美好愿望寄托在对神的祈求上。
祥林嫂形象
没有春天的女人
(前夫的死)在春日
(被迫改嫁)在春上
(丧夫失子)在春末
(冻死街头)在春时
探究祥林嫂的春天在哪里?
1.初到鲁镇时的劳作。(请找出肖像描写)
2.一家三口在一起的幸福时光。(找出卫老婆子的口述)
春天是美好的但又是短暂的,祥林嫂的春天来得艰难去得飞快,是谁剥夺了她幸福而又短暂的春天?
鲁四老爷-------逐
债主 --------逼
柳妈 ----------吓
祥林妈 ---------卖
大伯 --------赶
一个做奴隶而不得的女人
丧前夫: 勤劳能干 婆婆为钱要卖她
出逃后: 少言多做 被婆婆抢走再嫁
嫁贺老六:勤于家务 债主逼门丧夫失子
再来鲁镇:祝福搬礼 被怒声呵斥驱逐出
祥林嫂
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探究主题
1.小说中的“我”是个怎样的人?有何作用?
唯一同情祥林嫂遭遇的人,见证了祥林嫂的悲剧。
2.谁杀死了祥林嫂?
周围人用语言·表情从精神上害死了祥林嫂;封建思想·礼教和愚昧冷酷自私的社会环境·社会氛围。
总结:主题
《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作业:电影中,祥林嫂捐了门槛,仍被禁止参与祭祀,于是拿刀怒砍土地庙门槛。这一情节的增添,你认为是否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