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与诗同行
请阅读、欣赏
执教:赵奎
我们去看海
金波
作者介绍
作家金波: 金波,1935年7月生于北京。大学时代开始文学创作。出版过诗集《回声》、《绿色的太阳》、《我的雪人》、《在我和你之间》、《林中月夜》、《风中的树》、《带雨的花》、《我们去看海——金波儿童十四行诗》等十余部;童话集《小树叶童话》、《金海螺小屋》、《苹果小人儿的奇遇》、《眼睛树》、《影子人》、《白城堡》、《追踪小绿人》等多部;此外还出版有散文集《等待好朋友》、《等你敲门》、《感谢往事》。评论集《追寻小精灵》。选集《金波儿童诗选》、《金波作品精选》以及《金波诗词歌曲集》等。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语文和音乐课本。 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图书奖等。1992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
我们去看海
1.走啊,一起走,我们去看海 2. 海的胸怀如此的宽大
海风已吹进我们的心中 海的家园如此的富足
耳边已响起潮声澎湃 海是我们的另一个家
走啊,去看海,还是我们的梦 看见海,就像走进了宝库
3.我们在海的怀抱里跳跃 4.去看海,一路唱着热情的歌曲
歌声笑声溅起鲜亮的花朵 去看海,有读不完的生命迪
海在我们的怀抱里欢笑
潮起潮落都有动听的歌
提问:
1.本首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2.突出了什么特点?
3.应该怎样朗读?
朗诵方法
这首儿童诗语言欢快,感情激越,很适合朗诵。全诗的朗诵基调应是高昂的,尤其是对于“我们去看海”的呼唤应具有感召力,通过朗诵表达诗人对海的向往、赞美、热爱之情。
思想感情
《我们去看海》既表达了作者对海的向往与追求,也是对生命的期望与启迪;海纳百川,胸怀宽广,海蕴藏着财富,是取之不尽的宝库,海跳跃着鲜或的生命,永远不会停止呼吸。表达了诗人热爱大海的思想感情。
致老鼠
阎妮,1972年10月26日生于北京一个大学教师
阎妮简介
之家。 1982年后连续在《儿童时代》、《儿童文学》、《人民文学》
等几十家刊物上发表诗歌、散文和小说。
、《人民日报》
《诗刊》
、
致老鼠 —阎妮
我喜欢你们——
一双机灵的眼睛,
粉红的耳朵。
虽然爱做坏事,
可我还是喜欢你们。
如果我到了你们的王国,
一定要你们
洗脸、洗手、洗澡、刷牙。
还要教你们
自己劳动,
做事不要偷偷摸摸。
我还要给你们
介绍个朋友——
它的名字叫猫。
读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致小猫
致小猫我喜欢你们——左右滑滑的胡须,身上的斑纹。虽然很爱偷懒,可我还是喜欢你们。如果我到了你们的王国,一定要你们劳动、帮忙、爱心、友好。还会教你们自己找食物,不要老是喜欢偷懒。我还要给你们介绍个朋友——他的名字叫老鼠
仿写:
总结
《致老鼠》是一首有趣的童诗。小诗人用一颗童心,写出了和一般人眼中不同的老鼠:在人们心中,老鼠是丑陋的,在小诗人的心中,老鼠是机灵可爱的。虽然老鼠要做坏事,但还是喜欢它们。小诗人希望它们改正缺点,爱清洁,爱劳动,光明正大地做事。如果改正了缺点,还可以和猫做朋友。小诗人把老鼠当成了自己的朋友,对有缺点的朋友没有歧视。从中可以看出小作者对老鼠的喜爱之情,把老鼠当朋友,对老鼠的真诚相待。让老鼠和猫交朋友,更是孩子美好的愿望。阅读这首诗,学生一定能感受到童诗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这首诗发表在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综合性学习中。
爸爸的鼾声
爸爸的鼾声
就像是山上的小火车
它使我想起
美丽的森林
爸爸的鼾声
总是断断续续的
使我担心火车会出了轨
咦
爸爸的鼾声停了
是不是火车到站了
形象的比喻
爸爸的鼾声→山上的小火车
鼾声断断续续→火车出轨
鼾声停了→火车到站
提问
这首诗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来解答
这是一首童趣盎然的儿童诗。小诗人敏锐地捕捉到“爸爸的鼾声”做为写诗的题材,在他的笔下,爸爸的鼾声变得那么有趣。小诗人想象丰富,比喻奇妙。小诗人觉得爸爸的鼾声“就像是山上的小火车”;爸爸的鼾声停了,他觉得好像火车到站了。字里行间流露着儿童的天真、稚气,充满了父子亲情。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让大家一起解决吧!
读后交流
一.请问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二.学完这首诗,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学完这首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作品欣赏
爸爸的鼾声
像是破旧的收音机
它使我想起
小时候的记忆
爸爸的鼾声
总是一顿一停的
使我担心收音机坏了 咦
爸爸的鼾声停了
是不是收音机没电了
写字的声音
写字的声音就像是一位舞蹈演员在跳舞它使我想起美丽的舞台写字的声音总是断断续续的难道在做难度动作?咦写字的声音停了是不是表演结束了
鸟鸣的声音
就像是一位舞蹈演员在跳舞它使我想起美丽的舞台鸟鸣的声音总是断断续续的难道在做难度动作?咦鸟儿的叫声停了是不是表演结束了
妹妹的哭声
就像是淅沥的雨点声 它使我想起 窗外连绵细雨的景色 妹妹的哭声接连不断 好像倾盆大雨 咦 妹妹的哭声停了 是不是天晴了呢
总结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只要我们有一颗童心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能够大胆想象,锤炼语言,就可以写出有趣的童诗。大家赶紧来试一试!
给诗加“腰”
传说苏轼的妹妹苏小妹,从小习读诗文,精通经理,是个有才识的女辈。小妹十六岁时,上门说亲的人很多,小妹因为自己年纪还轻,不准备过早结婚,力争年轻的时候多学点东西,因此对前来说亲的人非常讨嫌,但又不能贸然失礼。于是她想了一个办法,要求所有求婚者答三道题,答对了,就嫁给他。苏小妹以才择夫婿,蜀地多才女,到宋代又出了个苏小
苏小妹介绍
妹。可说宋代四川的灵秀之气尽革于苏氏一门,苏小妹的父亲苏洵,哥哥苏轼、苏辙个个才高八斗,所谓“一门父子三词客,千秋文章八大家”。苏小妹长得不胖不瘦,薄薄的丹唇、圆圆的脸蛋,乌溜溜的大眼睛,再配上高高的额头,突出的双颚,一看就是一副慧黠的样子。她从小就爱与两个哥哥比才斗口,一派天真,尤其是大哥苏轼满腮胡须,肚突身肥,穿着宽袍大袖的衣服,不修边幅,不拘小节,更是她斗口的对象,于是整天在家口战不休。
朗读课文:
①大声朗读。
②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给诗加“腰”有什么要求?
1、“腰”要符合全句的情感。
2、“腰”要够形象。
3、“腰”要传神。
苏小妹在历史上并无其人,但民间却流传着很多关于她的逸闻趣事。
问题:这一段写了什么?
第一段:简介苏小妹
传说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苏小妹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间各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
问题:这一段提出了几个人的讨论?苏小妹出了什么题?
第二段:提出三人讨论的话题。苏小妹出题,在“清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略加思索,随即说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问题:“略加思索”的略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表明苏东坡深思没有?他的回答苏小妹满不满意?
句子欣赏: “略加思索”的“略”是“简单、略微”的意思,这个词表明苏东坡并为深思,所以他的回答苏小妹并不满意。
苏小妹说:“还算好。不过这个‘腰’还不够美。”
问题:苏小妹屑没屑于苏东坡的回答?苏东坡所加的两字平不平淡?
句子欣赏:苏东坡不屑于苏东坡的回答,苏东坡所加的两字太平淡。
黄山谷接着吟道:“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小妹说:“是个佳句,但是仍然没用上理想的字。”这时苏东坡忍不住了,问:“那么,妹妹你加的是什么字呢?”苏小妹说:“兄长的‘摇’‘映’二字,确实写出了柳的动态和月的皎洁,但山谷公的‘舞’‘隐’,要略胜一筹。因为‘舞’是模仿人的动作,把柳的姿态反映得更加形象;‘隐’是夸张写法,使月的皎洁更加突出。
问题:苏小妹分析哪两个人答案的优劣?皎洁的意思是什么?
句子欣赏:苏小妹分析苏东坡与黄山谷答案的优劣。皎洁的意思是:形容明亮而洁白。
而我要说的是:‘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听了,一起鼓掌称赞。,说:“妙极!”
问题:妙极的意思是什么?这是几人对苏小妹的赞美?
句子欣赏:“妙极”的意思是好到极点,这是两人对苏小妹的称赞。
第三段:叙述三人的不同答案。
苏小妹的“扶”字和“失”字,好在“扶”的拟人化更准确,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神态,所以比黄山谷的“舞”更生动得体。
问题:纤弱的意思是什么?亲昵的意思是什么?依偎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话是分析哪个字的妙处?
句子欣赏:纤弱的意思是纤细而柔弱,亲昵的意思是十分亲密,依偎的意思是亲热地挨着;紧挨着,这句话是分析“扶” 字的妙处。
“失”字,也比“隐”字更传神,它准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
问题:这句话是分析哪个字的妙处?
句子欣赏:这句话是分析“失”字的妙处。
第四段:分析苏小妹答案的妙处。
5.诗中的“秋”
《诗中的“秋”》是台湾作
家桂文亚回忆自己儿童时
代读古诗的乐趣,侧重让
学生学习读懂古诗和欣赏
古诗的方法。
读诗贵在感受意境,作者
回忆自己小时候在秋天读
诗,风吹竹叶,萤火虫在
纱窗外飞舞,着实富有诗意。
作者慢慢领悟到:联系生
活来读古诗,就容易读懂;
读诗时在头脑里描绘一幅幅
画面,就能进入诗的意境;
把不同的诗比较着读,可以
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感情;如
果了解诗人的身世际遇,我
们就不难与诗人的心相通。
这篇文章以作者读诗的切身
感受为内容,娓娓道来。她
所举的都是关于“秋”的古诗,
诗中流淌着涓涓清泉,诗中
洋溢着淡淡的思念,作者体
会到了蕴涵在“秋”诗中的浓
浓的亲情、友情和思乡之情。
这篇文章教会我们怎样读诗。
诗中的“秋”
《子夜吴歌.秋歌》
作者: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注释
1、捣衣:将洗过的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捣去碱质。这里指人们准备寒衣。
2、玉关:即玉门关。
3、虏:对敌方的蔑称。
4、良人:丈夫。
诗意
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
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
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
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情人。
什么时候才能把胡虏平定,
丈夫就可以不再当兵远征。
山 居 秋 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
1.暝:日暮,傍晚。
2.随意:任凭。
3.浣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
4春芳歇:春天的芳花凋谢了。歇:凋谢,枯萎。
5.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指诗人自己。
诗意
一场雨刚刚过去,深山中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中传出洗衣服姑娘的谈笑声,莲蓬微微活动,渔舟正下水撒网。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寻陆鸿渐不遇 唐·僧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天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释
移家:迁家定居。
带:近。
郭:外城。
桑麻:这里指农作物。
近:近时。
着花:开花。
诗意
他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但沿着乡间小路,一直走过桑麻丛中才能见到。
新居旁的篱笆边上,都栽种上了菊花,到了深秋时节,尚未见它开放。
敲响柴门,竟连一声犬吠都没有,想要离去时,就顺便向西面邻居家打听一下情况。
邻人告诉说:陆羽先生到山里去了,每天回来时,往往都是太阳快要落山了。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作者:【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解】:
1、谪居:贬官的地方。
2、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
3、衡阳:今属湖南。相传每年秋天,北方的南飞之雁,至衡阳的回雁峰,便折回北方。这是由长沙想到衡阳,意思要王少府至长沙后多写信来。
4、青枫江:在长沙。
诗意
我叹息与二位作别,不知有何意想?
请下马,我们把盏谈谈贬谪的地方。
李少府去巫峡,听到猿啼落泪数行,
王少府到衡阳,多寄雁书是我所望。
去长沙的可见到青枫江上远航秋帆;
往巴东的可想象白帝城边古木疏黄。
如今盛世,朝迁恩泽有如雨露普降;
别离总是暂时的,请别再犹豫彷徨!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诗意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
路途遥远迷漫;
满面龙钟两袖淋漓,
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
修书却无纸笔;
唯有托你捎个口信,
回家报个平安。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