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唐雎不辱使命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朗读课文,突出人物语气、口吻和情态,再现人物形象。
疏通课文,掌握重点文言字词意思。
理清情节发展脉络。
荆轲在易水上辞别燕太子丹时,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就是《战国策》里描绘的燕赵游侠之士的形象,虽然他最终失败被杀,但他的故事却一直为后人传诵。今天要讲的则是另一个故事: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下出使秦国,能够毫不畏惧,敢于同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最终理直气壮地折服秦王,不辱使命。这种勇气是难能可贵的。这里的唐雎,是《战国策》里塑造的又一个游侠勇士的形象。
重点:疏通课文,掌握重点文言字词意思。
难点:朗读课文,突出人物语气、口吻和情态,再现人物形象。
《战国策》论证说理周密严谨,笔锋犀利。综论形势,无不纵横捭阖;指陈利害,无不锋芒毕露。《唐雎不辱使命》以短小的篇幅,写了一个结构完整的故事,情节曲折,人物有鲜明的个性,使人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一下。
问题一:(A)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及背景。
《战国策》是 末年 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 史书。
2、正音正字。
①唐雎( )②弗( )敢易 ③怫( )然 ④徒跣( )⑤抢( )地
⑥韩傀( )⑦休祲( )⑧缟( )素 ⑨色挠( ) ⑩谕 ( )
3、分角色朗读课文,突出人物语气、口吻和情态,听读学生标出疑难点
问题二:(B)
1、朗读并疏通课文第1节,归纳重点文言字词。
2、讲解段落大意,提问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
3、说说“秦王不悦”四个字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问题三:(B)
1、朗读并疏通课文第2节,归纳重点文言字词。讲解段落大意。
2、秦王说,“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问题四:(B)
1、朗读并疏通课文第3节(开头——以头抢地耳),归纳重点文言字词。讲解段落大意。
2、秦王说,“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表达了什么意思?
问题五:(A)
1、朗读并疏通课文第3节(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结束),归纳重点文言字词。讲解段落大意。
2、唐雎说,“伏尸二人,天下缟素,今日是也。”表达了什么意思?
问题六:(B)
朗读并疏通课文第4节,归纳重点文言字词。讲解段落大意。
问题七:(B)
整体感知: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 请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对课文作总结。
2、列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纲
1、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虽 千 里 不 敢 易 也 ②公 亦 尝 闻 天 子 之 怒 乎
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②故不错意也( ) ③请广于君( ) ④非若是也( ) ⑤长跪而谢之曰( ) ⑥寡人谕矣( )
3、翻译句子。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②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