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唐雎不辱使命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
2、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文章主题。
3、学习文章表现人物的写作手法。
4、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七班是九年级中的加强班,学生的整体水平都比较高,而且善于思考,对所有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对于七班我采用的是不同于平行班的教学方法,平行班注重的是文言文字词的掌握和课文的翻译,而对七班的我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安排上应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体会文意的基础上,进行文化的熏染。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一、导入
请两位同学分享好词好句
二、通过多媒体显示本节课的展示任务
任务一:归纳总结文言现象
第一组:一词多义
第二组:词类活用
第三组:古今异义
第四组:通假字
第五组:重点字词
第六组:特殊句式
任务二:特殊句段翻译(B层抢答完成)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3.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4.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5.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6.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7.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8.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9.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任务三:
秦王要用十倍的土地交换安陵国,如果你是安陵君,你会交换吗?为什么?
任务四:评古讽今
分析秦王和唐雎的人物形象并对当今社会的现象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