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我的叔叔于勒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课堂教学
1.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能够复述主要故事情节,按小说的情节划分层次。
2.理解作者从情态,语言,动作等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3.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以金钱为中心的人与人的关系,认识小人物的生活辛酸与无奈。
4. 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各种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如解决小说的字词,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简介等,这些都是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做到的。小说中的人物以及主题,大部分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可以形成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是不清晰的,不完整的,甚至有可能是偏执的。所以教学设计要考虑的重点是,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可以知道哪些,还有哪些是模糊的或者是未知的,因为只有建立在“学”的基础上的阅读才是真正有效的。总之,教学要在充分了解学情,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这节课的重点是分析故事情节,学生能复述故事。难点是品析人物形象,学习绘形写神,深入细致的刻画人物的方法。为了运用电子白板给学生一个崭新的课堂学习氛围,为充分发挥教师个性化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及个性化阅读,我将采用以学定教,以读促品的方法,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各种功能,尤其是双页显示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课堂,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咬文嚼字,力求使学生触摸到作品中人物的灵魂,进而挖掘小说主旨。
幽默的校园生活片断导课(课件展示)
老师:“你吸烟吗?”
学生A眼睛盯着地面说:“不吸。”
“那吃根薯条吧。”老师递过去薯条。学生A自然地伸出两个指头……
老师:“不吸?回家把家长叫来!”
老师:“吸烟吗?”
学生B故作镇定地说:“不吸。”
“那吃根薯条吧。”学生B小心地接过薯条,心中暗暗感激学生A。
老师:“不沾点番茄酱吗?” 学生一不留神将酱沾多了,便开始往碗里弹……
老师:“不吸?烟灰弹得很熟练嘛,把家长叫来!”……
然后抛出一个问题:老师为什么那么肯定地让学生把家长叫来?
由学生的回答教师做简单小结:动作、语言、神态等,是人心灵的一面镜子,往往细微之处,便映射出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点。在小说这一文学长廊里,便有一位特别擅长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塑造人物形象的大师,他就是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交流作家及作品)引出课题——《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身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普发战争爆发了,他应征入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战争结束后,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离职从事专门文学创作。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1.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课件展示课文情节图片)
2、小说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
3.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的称呼的词语有哪些?
全家的恐怖
分文不值的于勒
全家唯一的希望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
这个小子、这个家伙
这个贼、这个流氓
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1)把这些评价分类 ,分类的标准是: 说话时的背景,并说说是什么情况,按时间顺序说。
全家的恐怖
分文不值的于勒 占钱 赶
全家唯一的希望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 有钱 盼 赞
这个小子、这个家伙
这个贼、这个流氓 没钱 躲
(2)学生根据上面的这条感情线索,归纳出本文的情节。
开端 — ( 盼 )于勒
发展——( 赞 )于勒
高潮——( 见 )于勒
结局——( 躲 )于勒
1.我们再来作第二次分类:看看我们前面找出的评价分别是谁说的。
“全家唯一的希望”,“全家的恐怖”,“分文不值的于勒”,“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这些都是大家的看法。
“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这个流氓”,“这个贼”是母亲克拉丽丝说的。
“这个家伙”是父亲菲利浦说的。
“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是若瑟夫说的。
这么归类以后,你们有什么发现?
菲利浦夫妇 自私、势利、贪婪、冷酷无情
若瑟夫 真诚善良、有同情心
2.重点研读第25至38自然段。
师:细节决定成败,同样在文学作品中,细节决定作品的魅力,请看文中“父亲总要说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品读这句话中的“唉”有何深意?
(“唉”字表达了一处担忧,担忧他们的穷苦日子遥遥无期。
“唉”字含有一种埋怨,埋怨于勒迟迟不回来。)
请同学们细读25——38段。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品读生动细致的描写语句,给菲利普夫妇画脸谱(丰富的表情),并对他们的人品和性格做出评价。
各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这堂课我们通过“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了解了菲利普夫妇的“变”。而菲利普夫妇之所以变化无常,全是因为“钱”字作怪。那么这篇小说到底表达什么主题呢?我们下堂课一起去了解。
想象一下,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这样?试写成二百字左右的短文。(注意学习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