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隆中对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分析隆中对策,分析理解诸葛亮的人物特征
学习本文正侧面相结合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2)小组合作探究(3)朗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九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学习了很多文言文,而且课外也接触了不少课外文言文。所以他们已有了一定的文言文语感,而且也积累了一些文言文常用词语的用法.这篇短文可读性强,文字也不算很深,学生理解大意应该不难。本文中的故事在《出师表》和《三国演义》中都有不同角度的描写,九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已经有一定水平,因此可以通过反复朗读了解人物
教学重点:
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正侧面相结合的方法
历史上有这样一位人物,他“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他“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就是卧龙先生——诸葛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隆中对策,感受他的聪明才智。
二、解题及介绍写作背景
1.解题《隆中对》
隆中,地名;对,回答,应对。指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
2.写作背景:
公元207 年,刘备屡败,只好投靠刘表,寄居新野,势单力孤。渴求贤者辅佐其成就大业,于是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的三顾之情所打动。这篇《隆中对》,就是诸葛亮当时纵谈天下大事的一段记载。
三、读其文
1.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节奏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3.分段朗读课文,齐读1.2.3段,个读4段,齐读5.6段。
四、通其意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预习资料和课下注解,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2.小组交流,讨论疑难。
3.检查重点词汇和句子。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2)解释下列句子的含义
五、悟其智
齐读隆中对策,感受诸葛的远见卓识。
1.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
2.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
3.提出战略方针的依据是什么?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六、探究写法
作者为了表现诸葛的远见卓识,运用了正侧面相结合的方法,判断一下文中哪些地方是正面描写,哪些地方是侧面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