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故乡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导入:有一首歌曲唱的是:“谁不说俺家乡好”。是的,每个人都有值得留恋、美丽可爱的故乡。那么鲁迅笔下的故乡又是怎么样的呢?
1.了解小说基本知识 。
2.学会通过动作、语言、神态、外貌的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
3.学习塑造人物的描写方法。
初三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设计教学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增加他们的知识积累和阅读写作能力。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通过学习,让学生自己感悟文章的深层内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通过动作、语言、神态、外貌的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
2.学习塑造人物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塑造人物的描写方法。
有一首歌曲唱的是:“谁不说俺家乡好”。是的,每个人都有值得留恋、美丽可爱的故乡。那么鲁迅笔下的故乡又是怎么样的呢?
1.明确学习目标
2.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著名作品集有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华盖集》、《坟》等。在初中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社戏》,选自《呐喊》;《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风筝》,选自《野草》。
3.写作背景介绍
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 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1919年12月鲁迅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目睹了在现实社会生活的重压下失去了精神生命力的故乡的人和事,十分悲愤,1921年1月便以这次回家的经历为题材,写了这篇小说。
4.介绍小说基本知识
(1)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分类:长篇、中篇、短篇;按篇幅长短 (小小说)
(3)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4)人物塑造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 (神态)
(5)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
(6)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1.字音
秕谷(bǐ) 鹁鸪(bó gū) 颧骨(quán) 折本(shé) 潺潺(chán) 阴晦( huì)
伶仃(líng dīng) 恣睢(zìsuī) 猹( chá) 獾( huān ) 弶( jiàng ) 脚踝( huái )髀( bì) 愕然(è) 嗤笑( chī) 瑟缩( sè) 黛( dài ) 惘然(wǎng ) 祭祀( sì) 寒噤( jìn ) 廿( niàn)
2.解释词语
阴晦:阴沉,昏暗。
萧索:缺乏生机,不热闹。
鄙夷:轻视,看不起。
惘然:心里好象失去了什么东西的样子。
隔膜:思想感情不相通。
恣睢:任意胡为。
展转:生活不安定,四处奔波。
(一)把握文中的小说的三要素.
1.感知情节:
开端 发展和高潮 结局
回故乡 ——在故乡—— 离故乡
2.感知人物
(1)小说主要刻画了哪几个人物形象?谁是小说主人公?
本文写的人物有闰土、杨二嫂、母亲、水生、宏儿和“我”;闰土就是本文的主要人物, “我”是本文的线索人物。
(2)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二)分析人物形象
闰土是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作者运用对比手法,从不同角度写了他的变化。请细读课文,看看闰土二十多年来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1.思考:请依据课文归纳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外貌形象。
少年闰土:(12、15段) 中年闰土:(55段)
脸/眼:紫色的圆脸 灰黄,很深的皱纹,眼肿得通红
颈:项带银圈 没有银圈了
手:手捏钢叉、红活圆实的手(55段) 手提纸包和烟管
衣着:头戴一顶小毡帽 头上一顶破毡帽,极薄的棉衣
形象:健康、朝气蓬勃——苍老、贫困、凄凉
2.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语言对比
少年闰土:说话滔滔不绝 中年闰土:说话吞吞吐吐
3.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动作对比
少年闰土:动作干脆利落 中年闰土:动作迟钝麻木
4.小结:
少年闰土:纯真活泼,懂得很多生产知识,简直是个小英雄。
中年闰土:麻木迟钝、善良忠厚、勤劳朴实,简直是个木偶人。
(三)闰土二十多年来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少年闰土:生机勃勃、热情开朗、勇敢善良,简直是个小英雄。
中年闰土:苍老贫困、因循守旧、麻木迟钝,简直是个木偶人。
(四)闰土变化的原因
1.表面原因:(1)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2)社会落后愚昧。
2.深层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封建社会制度
闰土的遭遇正是当时广大受压迫、受剥削农民的具体写照。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也就在于揭示帝国主义、封建社会双重压迫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害。
我们都生活在亲情的包围中,父母为你的成长呕心历血,师长为你的进步苦口婆心,邻居为你的天真津津乐道,同学为你的真诚热泪盈眶……
请同学们运用相应的人物的描写方法写片段作文。(不少于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