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故乡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自古以来,“思故乡,赞故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哪位同学能随口就说出几句写“故乡”的诗词名句呢?
故乡,让离家的游子多了一个永远也做不完的梦;故乡,在游子的记忆里沉淀出了无限的美丽与思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感受《故乡》的魅力。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理清了小说的线索和情节,对课文已比较熟悉,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课文内容:
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2.本文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3.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作者心情怎样呢?从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出来呢?
(如开头的“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结尾的 “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使我非常气闷……又使我非常的悲哀”等段落。)
明确:情感基调——沉重、悲哀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在游子的心中故乡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按一般常理,回故乡应该是温馨的,急切的,充满希望的,可是在本文中的“我”面对阔别多年的故乡, “我”为什么会如此悲哀呢?你认为是哪些方面的原因引起“我”的悲哀呢?
明确:引起“我”的悲哀的原因是故乡之景和故乡之人的变化。
1.故乡之景:
⑴面对阔别二十多年的故乡,“我”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⑵朗读小说中描写故乡景物的部分完成下表,找出令“我”悲哀的因素。
今 | 昔 | |
故乡之景 | “阴晦” “冷风呜呜” “苍黄” “萧索”等词语。 语调:低缓、哀伤。 | “深蓝” “金黄” “碧绿”等表示色彩的词语。 语调:欢快,流畅,充满新奇、神往之感。 |
悲伤原因 | 故乡是一日不如一日,昔日的蓝天、明月已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是“阴晦”、“苍黄”和“萧索” |
2.故乡之人
故乡之景变了,故乡之人也变了。文中重点写了哪些人的变化?
⑴出示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图片。
⑵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
从外貌、动作语言、对“我”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几方面对比,感受少年闰土到中年闰土的变化。
⑶学法总结:
分析闰土这一人物形象是从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的对比来分析人物形象,探索社会根源,反映社会生活。
1.用分析闰土人物形象的方法自主探究“杨二嫂”的命运变化,并分析原因。
2.讨论分析为什么又塑造“杨二嫂”这一形象。
1.全文的底色是沉重和悲哀的,体现了作者现实社会的不满,有不满就该有渴望、有希望,那么文中有没有一点亮色来表现这一点呢?
2.分析“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3.归纳主题。
学习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与启示?
分析“我”这一人物形象及在文中的作用。
故 乡
过去 现在
景物: 蓝天 明月 阴晦 萧索
人物: 闰土——能干 快乐 麻木 辛苦
杨二嫂—漂亮 平和 庸俗 卑劣
对旧中国人民生活的悲惨 社会的黑暗的批判
对新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