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孤独之旅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
2、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3、联系实际,体会成长中的感受。
学习文中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体所起的作用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感受杜小康的成长经历。
【知识链接】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学术性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面对微妙》《曹文轩文学论集》《思维论──对文学的哲学解释》等。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电影《草房子》获第19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1998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第4届童牛奖以及影评人奖、第14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
二、自主学习
1、积累运用给加点的字注音
嬉( )闹 撩( )逗 凹( )地
撅( )断 抠( ) 戳( )破 朦胧( )
2、请用一句话分别概括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人物:
环境:
故事情节:
三、问题探究
1、根据故事情节,概括杜小康成长的心理历程。
出发时:
到达芦荡:
安顿之后:
时间久了:
2、分析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3、找出本文的环境描写,体会它的作用。
鸭群:
芦苇荡:
暴风雨:
环境描写的作用:
4、文题是“孤独之旅”,对杜小康来说“孤独”的含义是什么“?
四、反馈提升
归结文章的主体,并思考小说给我们的启示。
五、达标检测
从课文中找出细节描写的地方,说说细节描写的作用。
结合杜小康的成长经历,写出自己受到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