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唐雎不辱使命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理解文意,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品读语句,分析唐雎人物形象,有感情地朗读,突出唐雎士的形象。 3、认识“士”,感受“士”的人格魅力;适时渗透士文化知识。
中学时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的成长时期。如今,优越的生活条件,宽松的成长环境,让学生模糊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他们更不清楚需要凭借什么来完成自己的责任与使命。课文《唐雎不辱使命》,寓含着士的思想与涵养,对于提升学生的精神品位,加强学生的人文修养,是非常难得的“教科书”。士的精神,照彻千万年,沐浴古今人。学生循迹与士对话,能从文中领悟民族文化精神,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情感方式、价值观念,让他们学着以一个英雄的姿态完成生活赋予他们的各项使命。
教学重点:品读分析士的精神。 教学难点:把握士的情感,读出士的形象。
检查预习 读准字音。理解词句。
1、看图片及解说猜人物引入“士”。
2、解读士: 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论语》
自由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话概述故事。
1、秦王用五百里土地易安陵五十里土地,安陵君为什么不答应呢?
2、插入背景资料。
3、唐雎出使秦国的任务是什么?
1、创设情景,进入角色。
2、第一次交锋,唐雎是怎样回应秦王的话的?揣摩唐雎的动作神态,加合适的词语。 唐雎( )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终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学生说出自己的分析,并尝试融进自己的分析有感情地朗读。教师点拨指导。
3、 第二次交锋,唐雎是凭什么战胜了盛怒的秦王的?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学生说出自己的分析,并尝试融进自己的分析有感情地朗读。教师点拨指导。
小组合作演读唐雎的话,互评互议。 全班演读。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 《孟子》 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 《墨子》
2、、风云变幻的战国需要士,和平发展的今天还需不需要士的精神呢?
3、师生配合朗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