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我的叔叔于勒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教学目标
1、把握人物形象及其作用。
2、学习小说运用细节、语言、外貌、心里、神态等方法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 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提高道德观念。
莫泊桑的小说,特别是短篇小说,在艺术手法上造诣很深。他的作品题材丰富多彩,行文波澜起伏,故事情节巧妙曲折,用洗练的笔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发表于1883年的《我的叔叔于勒》,就是一篇体现他艺术风格、特色和功力的佳作。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清晰生动地勾勒出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小市民生活的剪影。菲利普夫妇的无义寡情,是通过少年若瑟夫的视角来表现的,其中也包含了若瑟夫对人生、社会的认识。
本课的阅读教学拟以从分析情节人手,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丰富内蕴。力求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用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创新、多元评价作品的主题,领会其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在评价认识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丰富内蕴。
一、激情导入
齐声背诵《七步诗》这首诗用萁和豆为喻,生动形象反映帝王之家骨肉相残的故事,那么在资本主义社会骨肉之间的亲情如何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来窥一斑而见全豹。
二、检查预习
1.读准生字音。(幻灯片出示生字)
2.作者介绍(幻灯片)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离职从事专门文学创作。10年间他写了解情况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3.与小说有关的文学常识。 (幻灯片出示题目)
三、整体感知
1、诵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复述。
四、研读文章
1、文中主要人物有哪些?人们对于勒的态度、称呼有哪些变化?完成表格。见幻灯片
2、从中我们能看出菲利普夫妇是怎样的人?
3、这组人物形象在高潮部分最为丰满,请同学分角色朗读。
从菲利普夫妇的言行中,能看出菲利普夫妇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请你用“ 体现 人物 性格。”句式回答问题。
学生明确:
菲利普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他虚荣、势利、自私、贪婪、冷酷,有着一副可怜又可鄙的拜金相。
菲利普太太除了有和丈夫一样的小市民阶层的共性外,还精细、刻薄、泼辣。
4、探究文章的主题。
思考:菲利普夫妇是可笑的,同时又是可怜的。他们不是什么大奸大恶,对于亲兄弟于勒,本来应该是互相帮助,和和睦睦,共渡难关才对。但他们展示给人们的只是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请同学们想一想,形成这种思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本文主题是什么?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主题。
五、拓展延伸
如何看待金钱见课件
六、练笔(见课件)
1、仿写。亲情是----
2、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试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课文以于勒的遭遇为引线,精彩的情节发展犹如一把利剑,劈出了病态社会中人性的扭曲。经济的世界,金钱的关系,把于勒推入了人生悲剧,使菲利普夫妇淡漠了爱心和同情,变得庸俗、狭隘和自私。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揭露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同时,寄予作者美好的愿望,希望人与人之间多一份关爱,多一份温情。
结束语:与于勒相比,我们是幸运的,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和谐,充满了关爱,让我们共同沐浴爱的阳光,呼吁爱的春风吹遍全世界,温暖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