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孤独之旅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环境描写的作用;
2.孤独的含义。
1.熟读课文,体会成长中的感受;
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
3.了解小说三要素,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1.环境描写的作用;
2.孤独的含义。
1.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提到“孤独”二字,我们总会感到凄凉,酸楚,如果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该多好。可是小小少年总要长大,烦恼和孤独总会尾随我们而来。同学们,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能谈谈你对孤独的体会吗?
可以说孤独随时间而来,但孤独使生命更加灿烂。同学们,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
二、复习回顾
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Ppt展示出题目
A.文章选自 作者 B.小说的三要素 C.用小说的三要素来复述课文内容
小说讲述了杜小康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的故事。
本文讲了失学少年在一段孤独生活中终于“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故事,表达了一个 孤独可以使人坚强的 主题。
2.本文虽是长篇小说的节选,但也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文章的故事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部分,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一说每部分的内容。
提示:
开端;写杜小康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辍学放鸭
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芦苇荡赶鸭
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暴风雨追鸭
结局:写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同鸭共成长
三、精读课文,揣摩课文的语言
1、杜小康在离家放鸭的生活中,他的心理活动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而完成“孤独之旅”的?
出发时: 茫然,恐惧 到达芦苇荡时:害怕
安顿之后:孤独 时间久了:不在忽然的恐慌起来 (无奈)
暴风雨后: 坚强
给学生提供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描写,让学生根据课文情节先后的顺序重新排列,或让学生据此复述课文。
A.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天边时,他害怕了。
B.他居然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子了,我要上岸回家”。
C.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说完就又走了。
D.望着异乡的天空……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E.占据他心灵的全都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未知的。
F.最大的敌人……它就是孤独。
G.在心里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经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B.E.A.F.G.C.D
2.杜小康的心理从茫然 到后来的坚强 ,是因为他经历了一段怎样的旅程? 孤独之旅。。。你能理解他的孤独吗?
(1)失去交流环境。对于一个离开学校和同学的少年来说,是无比痛苦,非常寂寞的,失去了同伴的帮助,没有同学间的交流,:等于失去了正常的生活。
(2)失去了人文环境。杜小康随父亲去放鸭,离开了村庄,离开了人群,父子缺少交流,“越来越单调,越来越干巴巴的了”。这种空虚、贫乏的生活,在精神上是一种折磨。
(3)恐惧自然环境。大自然的空阔与未可知,对一个幼小的心灵,具有强大的压迫力,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恐慌让他“迟迟不能人睡”。
(4)恐惧未来环境。在放鸭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这不仅是对放鸭而言,更代表了他对前途的迷茫与无奈。
3.经历了一段这样的孤独之旅,你认为杜小康是一个怎样孩子。
A、杜小康是一个不怕困难,并能在困难中成长,越磨炼越坚强的孩子。
B.杜小康是一个理解父母苦衷,能为家庭分忧的少年。
C.杜小康是一个念念不忘求学上进、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孩子。
四、小组交流讨论
课文有关自然环境的描写很出色,请找出几处,并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
提示:
(1)有关鸭群的描写:鸭群向芦苇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
(2)有关芦苇荡的描写:芦苇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和“胆怯”。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浩浩荡荡的芦苇”时,就不再“恐慌”了,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芦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3)有关风雨的描写:芦苇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了大人似的勇气与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五、语句赏析
1、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
2.他惊喜地跑过去捡起,然后朝窝棚里大叫:“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六、结合自己的体验谈感受
1、学习了这篇文章,让我们见证了孤独所带来的力量,其实孤独没有那么可怕,
孤独也许是人成长的一剂催化剂,你能谈谈今天这堂课的收获吗?
有人说:“孤独是一杯茶,苦尽甘来。”说说你心中所理解的孤独
孤独是——————————一
孤独是———————————
孤独是————————————
孤独之旅测评练习
1.《孤独之旅》作者是________,选自________,本文主人公是________。
2.给下列词中加下画线的字注音。
捆扎( ) 撩逗( ) 胆怯( )
掺杂( ) 旧茬( ) 戳破( )
3.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tiào望( ) xī闹( ) 纯cuì( ) qū除( )
肥shuò( ) juē断(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________地对前方 感到________和恐惧。
(2)父亲________也是有所慌张的。但他在儿子面前,必须显得镇定。
(3)到暴风雨将歇时,________还有十几只鸭没被找回来。
(4)那几十只受了惊的鸭,________一步不离地挨着主人蹲了下来。
5、指出下列句子的描写方法。
①他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坚强了。( )
②等杜小康终于有了倦意,躺到船舱的席子上。( )
③水边的芦叶里,飞着无数萤火虫。( )
④他甚至向儿子保证,“我要让你读书,无忧无虑地读书……”( )
6、课文已经分出了情节部分,请概括内容:
开端:( 自然段—— 自然段)
发展:( 自然段—— 自然段)
高潮、结局:( 自然段—— 自然段)
7、课文标题“孤独之旅”,造成孤独的原因(从人物所处环境和心理分析)有哪些?孤独之旅有怎样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8、课文大量篇幅写了鸭群,这和人物成长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每个人的成长道路都不同,杜小康的成长历程给了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