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我的叔叔于勒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认识“金钱置于亲情之上”的主题。
2、欣赏巧妙的构思,曲折的情节。
3、品察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对于金钱,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见解,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世界观
1、把握曲折的情节,体会深刻的主题。
2、学习通过人物语言、行动、神态揭示人物心理,把握人物的性格
莫泊桑(1850-1893) 法国作家。 生于没落贵族家庭,自幼酷爱文学,七十年代刻苦学习写作,大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1880年短篇小说《羊脂球》问世,轰动法国文坛,是作者的最佳作。长篇小说中最出色的是《一生》和《俊友》。短篇小说《家人》、《两个朋友》、《项链》等,这些作品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1、快速阅读课文,熟悉小说主要内容,简要概述整个小说的故事情节。
2、扫读课文,勾画圈点,找出课文前后对于勒称呼的词语。
3、讨论发言:小说前前后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对于勒不同的称呼?(用文中的相关词语作答)
4、透过这些称呼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并试探究菲利普夫妇反复变化中不变的是什么?由此可探析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一)请用简洁的语言, 将小说的人物、时间、地点等交待清楚,按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概述故事。
学生发言展示并总结:
开端:(1-4)盼于勒
发展:(5-19)赞于勒
高潮:(20-47)遇于勒
结局:(48-49)躲于勒
(二)跳读课文 摄取信息
1、画出文中全家对于勒不同的称呼词语。
明确:坏蛋、无赖、流氓——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小子、家伙、贼、讨饭的
2、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称呼?(用文中的相关词语作答)
明确:糟蹋钱(穷)——赚了钱(富)——破产没有钱(穷)
3、称呼中体现出哥嫂对于勒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明确:恐怖——希望——恐怖、仇恨
4、通过菲利普夫妇的表现,可以看出他们是什么样的人?
菲利普夫妇:自私虚荣、唯利是图、冷酷无情、金钱至上
5、通过于勒和“我”在文中的言行,同学们分析人物形象
(1)于勒
早:行为不端、糟蹋钱
中:正直、有良心
后:自食其力、不拖累人
(2)我:
若瑟夫,有同情心、有正义感
“我”是小说事情叙述者,小说以“我”的见闻来展开情节,起着穿线的作用。在“我”身上,寄托着作家的褒贬、爱憎、喜怒和哀乐。
(三)总结主旨
小说通过写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几次变化,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腐朽。
如果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的表情将会怎样?他们夫妇之间将进行怎样的对话?请你抓住人物特征,写一段文字,再来一次出人意料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