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孤独之旅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厚实、嬉闹、乖巧、驱除、歇斯底里、一落千丈”等词语。
2、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
3、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学生基础较差,注重语文基础训练,注重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
1、体验主人公的成长历程。
2、体会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看视频,播放电影《草房子》节选
以“昨天的杜小康”话题导入,让学生初步认识主人公。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着大家进入一个60年代初的男孩的世界。这个男孩,他曾经可是一个人物。他的年龄和大家差不多,是个班长,而且还是班上成绩最好的一个学生。除此之外,他家还是当地最有钱的人家,当别的同学穿着单衣哆嗦着进入冬天时,他却拥有一年四季穿不完的衣服;别的孩子即使到了六年级也只能用草绳当裤带时,他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拥有了一条油汪汪的皮带;当别人几乎还没有见过自行车是啥样子的时候,他已经骑上了专属于他自己的自行车。这个男孩,大家知道他是谁吗?
生:杜小康。
师:是的,他就是小康,是昨天油麻地少年中那个呼风唤雨的杜小康。不过,今天我们要去认识的杜小康好像不是这样的了。接下来,让我们跟着杜小康,去走一趟孤独之旅。
二、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讨论并归纳:
开端:家道破落、随父放鸭。
发展:撑船赶鸭、初到芦荡。
高潮:芦荡遇雨、经受考验。
结局:与鸭共成长。
谈谈阅读后的感受。
课文讲述了少年杜小康跟随父亲到芦荡放鸭,在孤独中成长的故事。这是一篇小说,故事情节是在孤独的背景中展开的,人物语言并不多,请同学们在文中快速勾画出杜小康的语言。
1、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
2、我要回家……
3、还是分头去找吧。
4、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师:请一位同学读出这四句话。
三、 根据人物的语言分析入手,完成以下三个问题。
请找出文中体现“孤独”的句子。
杜小康经历“孤独之旅”时发生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标记出杜小康心理活动的词语。
提示:小康心理变化时间轨迹:
刚出发时 到达芦荡 安顿之后 住段时间 雨后天晴
学生发言。
小结:杜小康由害怕孤独到面对孤独到战胜孤独,这些细节表现了主人公成长的过程。
文题“孤独之旅”,对杜小康这样的孩子来说,“孤独”的含义是什么?
短短的四句话就让我们鲜明地感受到了一个小男孩的成长历程。当我们陪着杜小康走完这段孤独之旅,结合杜小康的成长,你认为怎样算是长大了?
( 1):独立,遇事靠自己,不依赖别人。
( 2):懂得父母的辛苦,能分担家庭的困难。
(3):能承担责任,有勇气,坚强。
( 4):孤独。
师:是啊,家道中落,年幼的杜小康饱尝了物质生活的单调、精神生活的痛苦,可他最终用稚嫩的双肩扛起了这一切。我们说孤独并不可怕,困难并不可怕,挫折也不可怕,只要我们勇敢地去面对,它们就是我们成长的催化剂。大作家巴尔扎克说:苦难是人生的老师。此时,再回首课文,我们可以说孤独之旅其实就是……成长之旅。
作家曹文轩这样说——(课件展示)
有些孤独,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无法回避的元素,我们要成长,就不能不与这些孤独结伴而行。 (曹文轩《感动》)
这一段孤独的旅程成为了杜小康以后人生道路上宝贵的精神财富,每当遇到困难挫折,他都会想起。小说中写道——(课件展示)
那时,杜小康又想起了那次鸭被惊散了,还有最后十几只没有找到的情景,父亲说,算了找不到了,别找了。他却说,能找到的。结果真的找到了。
于是,这个昔日油麻地小学的骄子,能坦然的,甚至不带一丝卑微地在自己曾经辉煌过的油麻地小学的门口摆起了地摊,让油麻地小学的校长感慨道:“日后,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也许就是杜小康!”
师:杜小康真的出息了吗?请同学们课下从《草房子》中去寻找答案吧。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课件展示。)
少年时就有一种对待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有可能是一个强者。
(曹文轩《青铜葵花》)
四、探究
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很出色,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请找出几处,体会这样的描写对表现杜小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师:请同学们把写杜小康心理感觉的词语的相关段落仔细读一遍,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生1:那种心理感觉都是在具体的相应的环境下产生的。
师:说得太好了!可见,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先分小组讨论,再在全班交流。
生2:烘托人物的心情。(1)
师:对。谁能举一例具体说说吗?
生3:如第21段“傍晚……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这种环境给人极大的压力,一个“涌”字、一个“围” 字足以烘托杜小康胆怯的心理。
师:分析得很好!那么同学们认为杜小康的心理变化太突然了吗?
生4:不突然。
师:仔细看看,是什么推动了他的心理变化?
生5:时间,还有景物、环境。
师:噢。你能举例说说吗?
生6:如33段“面对天空的一片浮云,面对……,再面对这一缕炊烟。”景物不再那样显得死气沉沉、陌生,有了些灵性的东西。所以,杜小康的心“就不再忽然的恐慌起来”。
生7:还有第47段“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这样的景物当然会使杜小康心情轻松、愉悦,加上鸭又找到了,他欣慰,他显得自己长大了、坚强了。
师:可见,环境描写还能……。
生8: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2)
师:下面我们再来赏析一段描写暴风雨到来时的环境描写。是哪一段?
生齐答:第36段。
师:对!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大声流利地齐读一遍。
师:同学们读到这儿感觉怎样?
生9:很害怕,很紧张。
生10:还很担心杜小康的鸭会遭遇危险。
师:对!那么,你们一定能悟出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啰?
生11:渲染了暴风雨来临时的紧张气氛。(3)
生12:还能烘托杜小康找鸭的艰难,为下文杜小康的长大成熟作铺垫。(4)
生13:这种环境还能为杜小康提供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使他变得勇敢、坚强。 (5)
师:说得好!下面我们一起归纳总结一下环境描写的作用。(板书见后)
五.拓展:
说说你的感悟联想。
六、课堂小结
成长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喜悦.也有悲哀烦恼,这就是生活,在我们的人生中,成长是永恒的主题。祝愿我们同学们都能谱出一首健康的成长歌。
七、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题。
附板书:
孤 独 之 旅
曹文轩
心理变化过程: 杜 小 康
刚刚出发时:茫然恐惧 不成熟
到达芦荡时:害怕胆怯 成
芦荡安顿后:孤独单调 长
住段时间后:不再恐慌 之
雨后天晴时:坚强 旅
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