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孤独之旅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孤独之旅》一文出自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他的前一篇是鲁迅先生的《故乡》,后一篇是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这三篇文章在初中小说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课标2011》要求:“七-九年级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和评价,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所以本单元选编的教学内容是写少年生活的小说,欣赏这些作品,能从中得到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紧密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引导学生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各种表现人物的方法,逐步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体会小说的艺术特色。
九年级学生对小说的基本知识(三要素、分类等)已经掌握,他们喜爱小说的故事情节,他们具备不错的理解能力,一定的生活阅历也使他们能感受到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塑造的人物形象,但对于小说中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的准确把握等有一定难度,鉴赏小说的方法还需要不断加强。另外这部作品写的是上世纪90年代农村生活,学生可能会陌生,如理解有困难可以给孩子们适当的介绍,还可以引导学生提前或者课后阅读《草房子》原作,加深理解,提高阅读和鉴赏的能力。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但是源于他与学生的成长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安排两课时来完成学习任务。
本课的独特创意就是“以文观己,读写结合”。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课程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为读写结合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材料,利用课文这个语言载体,从课文本身的内容出发,设计与课文有血肉联系的“写”的内容,及时总结课文中好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既能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又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应因文、因人而异,把小练笔作为语言训练的一种方式。
1、学习课文《孤独之旅》,品味小说通俗易懂又精美传神的句子,体悟小说中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2、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的第三题,以“写”的方式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利用环境描写来展现人物心理。
3、学习主人公成长过程中坚定的信念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的第三题,以“写”的方式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利用环境描写来展现人物心理。
对于小说中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的准确把握等有一定难度,鉴赏小说的方法还需要不断加强
以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的方式概括文章内容。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以小说三要素‘人物十环境十情节’的方式概括文章内容。” 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基本了解了小说内容,以这样的方式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既回顾了小说的相关知识,又能训练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可概括为:杜小康和父亲在芦苇荡放鸭的故事。
师:作者通过少年杜小康在困境中如何成长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孤独,如何使自己成为生活的强者,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曹文轩曾说过:“风景描写最能体现写作功夫,若把自然风景描写得不落俗套,而且把它与作品的情调、氛围和人物的情境融为一体,这是很难的。自然风光是自然世界,也是我作品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认为让小孩去读那些没有风景的作品是非常糟糕的。”《人民文学》主编肖复兴说“《草房子》,是一首诗”。作者不是诗人,却凭着他对儿童深入生命的同情和爱创造了小说的诗的世界。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作者是如何展现杜小康别样的“孤独之旅”。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1、欣赏景物描写句段,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生活动:
(1)展示课前预习时勾画出的课文中景物描写句段。
a.自然景色的描写;
b.鸭群活动情景的描写。
(2)读景物描写句段,欣赏描写语言和描写技法。
(3)探讨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师活动:参与学生研读活动,激起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给予他们自由思维的空间,
2、再读重点段落,解决疑难问题或者生成的问题
(1)环境描写
黄昏,船舱里的小泥炉,飘起第一缕炊烟,它是这里的惟一的炊烟。它们在晚风中向水面飘去,然后又贴着水面,慢慢飘散。
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
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2)对鸭群的细节描写
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奋力向前推进,同时,造成了一个扇面形水流。每只鸭子本身,又有着自己用身体分开的小扇面形水流。它们在大扇面形水流之中,织成了似乎很有规律性的花纹。无论是小扇面形水 流,还是大扇面形水流,都很急促有力。船首是一片均匀的、永恒的水声。
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有时,它们会将头从翅膀里拔出,看一眼船上的主人。知道一老一小都还在船上,才又将头重新插回翅膀里。
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
3、汇报交流,师生互动。(教师及时有效的评价与引导至关重要)
【设计意图】自由读句段,引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体会杜小康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中的内心活动,感受杜小康在寂寥环境中的孤独情感,从而探究景物描写的作用。
(1) 教师导语 海伦凯勒在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自强不息,创造了人生的奇迹;居里夫人懂得用恬淡的心态去面对清贫,用卓越的努力去赢得光荣······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或多或少地感受过孤独,试以“我的孤独”为题,说说你的经历。(尝试着运用环境描写,150字-200字) (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题的要求)
(2) 教师下水文展示
(3)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组内交流,评价,修改,选出优秀作品
(5)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进行评说。
【设计意图】以写促读、以读带写、读写双赢的教学目的,其关键还是以写促读。
曹文轩的《草房子》展现了少男少女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命运相拼的悲怆与优雅,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间所闪耀的人格光彩,残疾男孩儿对尊严的执着与坚守。它如同一篇纯美的诗篇,具有恒久的魅力。处处都是美的东西,纯净的文字,纯真的乡情,纯美的人性……带给读者一种美的震撼,美到让人心痛。
【设计意图】“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 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社会知识和生活知识积累的开始,一个初中生语文素质的高低往往取决于他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高低又取决于学生阅读视野的宽窄和阅读积淀的厚薄,安排本环节将学生的视野扩展到课外,学生由此爱上阅读。
1、课后阅读《草房子》,写读书笔记。
2、将自己写的短文分享到班级的群里,同学之间评价一下。
【设计意图】巩固运用课文所学到的知识和所学会的阅读技能,使学生形成相对稳定的阅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