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隆中对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教学目标】
1.体会和学习“记言”的史家笔法。
2.巩固学习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3.理解和感悟诸葛亮的精神品质和人格魅力。
九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思路和方法,能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所以不必要逐字逐句串讲,教师可以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提出学习问题,供学生思考讨论,进而掌握文章要点,体会文言文写作的特点。
1.本文“记言”的写法极好地再现了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是我国史传文学的一个鲜明的特色,值得体会与学习。
2.在学习中,除继续巩固阅读文言文的方法以外,还可选取不同版本进行比较阅读,更为深入地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从而把握人物形象,领略人物魅力。
3.进一步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启发感悟思考。在疏通文意,理清思路,积累文言词汇,背诵精彩段落等方面放手组织合作学习,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同时鼓励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鼓励新的发现和新的认识。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了解了作者、作品及故事发生时当时的天下大势,今天我们重点来分析文章内容。
一、讲授第三部分
上节课我们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把课文分成了四个部分,重点是第三部分“隆中对策”,请大家结合多媒体课件上出示的问题,自主学习这一段落,自己解决不了的,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诸葛亮是如何评论当世英雄的?为达成刘备的政治蓝图,对这些英雄要分别采用什么样的策略
为达成终极目标要采取的战略方针是什么?
在诸葛亮对各路英豪的分析中,他特别强调的是哪个因素?
二、讲授一、二、四部分
1、第三部分是对诸葛亮的正面描写,那么其他段落对于表现诸葛亮起到什么作用?
2、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3、作者为了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是从哪些角度表现的?
4、文中的另外一个重要人物——刘备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三、体会史书和小说的区别
1、对于家喻户晓的“三顾茅庐”情节,课文中只用了一句话“凡三往,乃见”,而在《三国演义》中作者罗贯中用了两个回目——“刘玄德三顾茅庐”和“隆中对三分决策”来记述。你从中能够体会史书和小说的区别吗?
2、观看电视剧《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片段,让学生体会各个艺术门类的区别。
一、我们学习古文要注意很多词语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你能找出文中哪些通假字?
有些词语古今异义,你能找出来吗?
体会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
二、古文中还有许多特殊句式,大家分别找出一些例句。
1、判断句
2、省略句
3、倒装句
请同学们课下阅读《三国演义》中“刘玄德三顾茅庐”和“隆中对三分对策”三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