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台阶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2013年第3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从文章中联系实际感悟其中的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本文学生能做到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能够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对于主题的探究和材料详略安排上应该说是个难点,特别是本文还告诉我们什么?有一大部分同学还是想不到的,回答不上来。
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主题的探究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1、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们曾透过饱含作者对父亲困顿前行中的身影,体会到了父亲对儿女那深沉而厚实的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李森祥的小说《台阶》,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2、交待学习目标。(多媒体投放)
1、简介作者。(多媒体投放)
2、检查学生字词。(多媒体投放)
3、学生快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故事的叙述线索是什么?"文眼"什么?(2)、简要讲述故事情节。
教师提示阅读要点:
①、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屋子
②、父亲是怎样造起有高台阶的屋子的?
③、新屋造好后,父亲怎么样了?
4、学生依据阅读提示,简要讲述故事情节:
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体壮如牛,吃苦耐劳,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小组内研讨下面问题(多媒体投放),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
1、为了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子,父亲作了哪些准备工作?
2、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的笔墨?
3、奇怪的是造新屋的过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很详细,这是为什么?
4、父亲回来时,为什么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教师点拨、明确:
1、一年到头几乎不得休息;一块砖,一片瓦,一角票;几十年如一日;为造台阶的工匠们做准备工作,不辞辛劳。
2、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屋的时候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形成了对比;
第二、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
第三、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是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经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
第四、写父亲的脚板,写了父亲终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贫困。
3、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要详写。
4、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教师投放,学生思考讨论:
1、说说你对这位父亲形象的认识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2、说说文中流露出"我"对父亲的感情。
流露出对父亲的热爱,敬仰而又同情的感情。
3、请以"台阶是父亲的____",来谈谈你的认识。
4、请以"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____",为话题补句子。
这篇文章除了让我们了解父亲这个人物,还告诉了我们什么?
父亲创业的艰难困苦,根源在于农村经济极端落后。小说深沉的响着时代对先进的生产力的呼唤。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看到了作者的父亲,一个普通的劳动人民,也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此刻,你对自己的父亲是否又多了一份理解和关心呢,那么你觉得你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
《台阶》一文中的父亲形象让我们多少有些沉重,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让我们心潮难平。是啊,他们的愿望在我们看来可能并不精彩,但他们活得实实在在,他们血管中流淌的那份自尊与坚韧,恰恰是构建人生重要的支柱。让我们在这一首深情的颂歌中、在内心深处衷心的道一声:辛苦了,我的父辈们,谢谢你们!
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你最想对父亲说的话。以“爸爸,我想对您说”为题。
台阶
李森祥
线索(台阶)
解读焦点:“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三级台阶)老屋
地位↓尊重 }父亲:要强、老实厚道的农民
(九级台阶)新屋 愚公移山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