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河中石兽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2013年第3版
1、积累文言词汇 ,理解文章基本内容。
2、翻译课文,探讨文意,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老河兵认识是对的。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让学生欣赏动画片《捞铁牛》。提问:人们是用什么办法把大铁牛捞出来的?(水的浮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河中石兽》看看他们用什么巧妙的办法寻找河中石兽的。板书课题,齐读作者。
幻灯片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
三、检查预习
1、介绍作者。
2、注音,解释。
3、读课文,纠正字音、停顿。
四、合作助学
(一)结合注释,译读全文。(小组内不会的提出疑问)
考考你们,抢答:
1、出示幻灯片:读句子,再解释(重点词)。
(1)二石兽并沉焉
(2)阅十余岁
(3)求石兽于水中
(4)竟不可得
(5)尔辈不能究物理
(6)凡河中失石
(7)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8)可据理臆断欤
2、你会翻译吗?
(1)尔辈不能究物理。
(2)众服为确论。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二)深入思考,品味故事。
故事中主要写了几个人物?他们各自找河中石兽的认识是怎样的?分析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借助图表帮助学生理解文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有何不同)
寻找的位置 理由 结果
庙僧
讲学家
老河兵
引导学生分析三类人的认识,逐步理解只有老河兵的认识是对的。分析笑的含义。分析三人物的性格特点。
五、质疑问学
1、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2、你知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故事吗?
( 刻舟求剑 掩耳盗铃 盲人摸象 纸上谈兵)
六、检测促学
(见导学单:五、检测促学)
学生做好后,个别明确答案,集体订正。
七、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从对本课内容、从中获得的启示进行总结。
八、布置作业
1、名言积累。
百闻不如一见。 ——班固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___毛泽东
经验是永久的老师。 ——歌德
2、背诵全文。
一、导入:让学生欣赏动画片《捞铁牛》。提问:人们是用什么办法把大铁牛捞出来的?(水的浮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河中石兽》看看他们用什么巧妙的办法寻找河中石兽的。板书课题,齐读作者。
幻灯片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
三、检查预习
1、介绍作者。
2、注音,解释。
3、读课文,纠正字音、停顿。
四、合作助学
(一)结合注释,译读全文。(小组内不会的提出疑问)
考考你们,抢答:
1、出示幻灯片:读句子,再解释(重点词)。
(1)二石兽并沉焉
(2)阅十余岁
(3)求石兽于水中
(4)竟不可得
(5)尔辈不能究物理
(6)凡河中失石
(7)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8)可据理臆断欤
2、你会翻译吗?
(1)尔辈不能究物理。
(2)众服为确论。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二)深入思考,品味故事。
故事中主要写了几个人物?他们各自找河中石兽的认识是怎样的?分析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借助图表帮助学生理解文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有何不同)
寻找的位置 理由 结果
庙僧
讲学家
老河兵
引导学生分析三类人的认识,逐步理解只有老河兵的认识是对的。分析笑的含义。分析三人物的性格特点。
五、质疑问学
1、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2、你知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故事吗?
( 刻舟求剑 掩耳盗铃 盲人摸象 纸上谈兵)
六、检测促学
(见导学单:五、检测促学)
学生做好后,个别明确答案,集体订正。
七、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从对本课内容、从中获得的启示进行总结。
八、布置作业
1、名言积累。
百闻不如一见。 ——班固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___毛泽东
经验是永久的老师。 ——歌德
2、背诵全文。
七年级 《25.河中石兽》导学单
一、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理解文章基本内容。
2、翻译课文,探讨文意,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二、自主先学
1、填空。
《河中石兽》选自 ,作者 ,字 ,由他主持编写的 ,被誉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
注音。
纪昀( ) 河干( ) 圮( ) 棹( ) 曳( ) 铁钯( ) 木杮( )湮 ( ) 啮( ) 溯( ) 臆( ) 欤( ) 坎穴( ) 掷 ( )
3、解释加下画线的字。
临河干 阅十余岁
山门圮 竟不可得
湮与沙上 转转不已
众服为确论 如是再啮
遂反溯流逆上矣 固颠
如其言 果得于数里外
4、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三、合作助学
1、结合注释,译读全文。(小组内不会的提出疑问)
2、深入思考,品味故事。
故事中主要写了几个人物?他们各自找河中石兽的认识是怎样的?分析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
四、质疑问学
1、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2、你知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故事吗?
五、检测促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 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③一老河兵闻之 ④果得之于数里外
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C. 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 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2、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古义和今义相同的是( )
A.但知其一 B.是非木柿 C.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D.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3、为什么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只有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