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在山的那边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2013年第3版
知识与能力:
1、初步感知诗歌内容,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
2、领会诗中“山”与“海”的含义,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3、联系生活,感悟诗歌表达的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训练,提高对本诗歌的朗读水平。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诗歌所蕴含的哲理。
3、通过写诗,抒发感悟,表达对本诗深层内涵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奋斗的情怀。
1、学生前面已经学过何其芳的《秋天》,具备了学习现代诗歌的知识基础。
2、初一孩子读诗写诗的热情高涨。
重点:理解诗歌中山与海的内涵,理解诗歌表达的人生哲理。
难点:提高学生对本首诗歌的朗读水平。
同学们爬过山吗?爬过咱们庄河九鼎梅花山的举手?随即访问:爬上山顶你看见了什么?看到海的那一刻什么心情?(激动、放松、兴奋、愉悦、欣喜,吃惊)老师爬上山顶看到南面那一片波澜壮阔的大海,当时心中只有一句感叹:啊,庄河真美!能生活在群山环绕、碧海蓝天的城市真是上天的恩赐,所以我们应该好好地爱护她,保护她。今天我们有幸学习一首与山、海有关的诗歌,让我们一起走进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
诗歌的学习应该从诵读开始,在朗读之前先扫清字词障碍。
1、扫除字词障碍,学生齐读。
痴想 隐秘 幻想 凝成 诱惑 喧腾 一瞬间
2、高声自读,反复吟诵。
3、学生再读,读出节奏。
4、师生配合,范读引领。
思考:
从不同角度,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
从时间上看,第一节写我 时期,第二节写我 以后。
从事情上看,第一节写我 海,第二节写我 海。
从对话上看,第一节写我与 的对话,第二节我与 的对话。
从心理上看,第一节写我童年时的 ,第二节写我成长的 。
朗读训练:语速急缓有致,读出波澜。
1、分析诗的意象和意蕴。
(1)、“山”和“海”除了字面意思,还有其他内涵吗?
比如:我觉得山比喻困难、挫折、磨难、逆境、荆棘、艰难险阻、是黑暗的世界……
我觉得海比喻理想、是梦想、信念、是成功、是美好的世界、是理想的境界……
(2)、山就是指一座山吗?
比如:山既指一座山也指无数座山,群山象征着重重的困难。
(3)、诗人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什么?那这首诗表达了一个什么哲理?
比如:只有克服重重的艰难险阻,坚持不懈的奋斗,才能最终实现理想。
2、学生自读,读出波澜起伏。
【设计意图】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学生再进行朗读,更有利于读出感情,读出本诗的意蕴。也能感受到此诗的波澜起伏。
朗读训练:品读结合,激情演读。
1、教师点拨,指导语句赏析,边赏析边诵读。
(1)为什么说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我爬上山顶,原以为能看见大海了,但望见的依然是青色的大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那边的山看起来也好像“铁青着脸”,冷冰冰的责怪我的幼稚!
(2)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几句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诗人相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理想日日夜夜在我心中激荡、喧腾,召唤着我,鼓舞着我不懈的奋斗。
梦想滋润着我的心灵,治愈了我的创伤,枯干形容对理想的渴望。
(3)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如何理解结尾句?应怀有怎样的感情去读最后一小节?
2、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3、全体师生配乐演读。
全体起立,有感情,有表情的诵读。
【设计意图】
研讨与练习当中也点示了要咀嚼本诗歌的词句,我只选择了三处,第一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二从词语的角度理解“枯干”的文中意,第三从句子含义的角度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每一处品析都跟进学生的朗读,在咀嚼词句基础上学生再进行朗读更能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感情和诗歌遣词造句的语言魅力。
1、用诗意的语言写出这首诗给你的启迪。
2、配乐激情诵读自己的创作。
3、师生点评。
【设计意图】
在反复诵读基础上,在理解文意,赏析词句基础上,学生此时用笔写下这首诗对自己的启迪或感悟,虽然学生创作的语言是稚嫩的,但是却激发了学生写诗的欲望,提高了学生写诗读诗的兴趣。本环节也达成了以读带写,读写双赢的目的。
教师赠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设计意图】
最后用这四句古诗以赠言形式作结,言简义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