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在山的那边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2013年第3版
知识与能力: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理解积累幻想、凝成等词语并学会运用;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味诗歌语言;在理解的基础上赏析语句,体会情感;领会诗中“山”“海”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人生,学习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所得到的启迪;树立正确的理想,积极乐观的生活,实现人生 价值。
我所教学的班级,学生们的语文能力不是很强,理解和鉴赏的能力正在培养之中。学生们胆子小,上课不爱回答问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们对朗读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所以本节课,旨在通过朗读,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以读带讲,体会诗歌主旨,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难点:对诗歌中的“山“与“海”艺术形象的理解。
出示一组图片,老师配画外音。学生看图片,听教师陈述,思考:大山里的孩子们的理想。
活动意图: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学习。
出示幻灯片,检查预习情况。
1 、作家名片 。 2 、 字词注意。 3、解释词语。
学生起来回答,其它同学纠正点评。
1、教师有感情地范读。
2、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教师提出朗读要求:注意节奏和重音的把握。
3、学生齐声诵读,并思考:两个诗节中的“山”和“海”的含义相同吗?
活动目的:使学生体会朗读时的节奏和重音的把握。并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初步认识和理解诗歌的主旨。
1、自读诗歌,划出第一诗节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简单进行批注,体会词语的意境和情感。
2、划出第二诗节中富含哲理的句子,体会诗句蕴含的深意。
学生组内交流,交流意见;班级展示,教师进行点评。整个过程都是在学生反复诵读中体会开展。
活动意图: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自分析思考的能力,体会词语的表现力,并从诗句入手,体会诗歌主旨;并且体会象征这一表现手法的作用。 落实“以读促讲”的教研小课题。
出示图片,再次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情绪,联系自身谈学习本课的感受 体会。对学生进行人生理想的教育。
出示一组图片: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他们有理想有追求,若干年后,他们成为了(诗人、舞蹈家、作者、音乐家、艺术家),同学们,看完之后,你们有什么想法?
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以及为实现理想将要付出的努力。
活动意图: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情绪,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以《我心中的那一片海》为题,写一篇作文。
用汪国真的一组诗句作为结语。倾听、坚定信念,以一种饱满的精神状态去面对未来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