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2013年第3版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感知诗歌内容,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1.诵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抒发的豪情壮志。(教学难点)
1.从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介绍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迎汉献帝到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尊曹操为武帝。
善诗歌,其诗内容较为丰富,风格慷慨悲壮,《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和《蒿里行》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求贤若渴之心,或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苍劲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后人对其评价,尤其《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乱世奸雄形象,与历史颇有出入。
2.简介乐府,是原来是汉武帝是掌管音乐的官署机构名称,后来演化为诗体名称,是可以入乐歌唱的诗歌,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3.观看写作背景视频。《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2.学生个人配乐朗读。
3.全体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4.疏通文意,注解重要字词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在萧瑟的秋风中,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运行不息,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吧。
学生带着问题,先自主学习,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诗人观看到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总写全景,其中前一句写海波动荡,后一句写山岛巍然耸立。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接着两句写岛上的草木,“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一派生机勃勃。这两句是紧扣上文“山岛竦峙”展开。下面两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了海上景象的变化,表现了大海的雄伟气势。“洪”,大的意思。这两句是照应上文“水何澹澹”而写的。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盎然生机和宏伟气象。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两句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慨,写出大海的气势和胸怀。两个“若”字表明这写的是虚景,表现大海有包容天地得气慨,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和宏伟抱负。
4.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这首诗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可谓诗中有画,画中含情,这种写法,诗人们常用,但古代也有些诗歌情景是分开的。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假如你是曹操,面对大海,诗兴大发,你会怎么吟咏?
朗读提示:注意表现诗人宽阔胸怀和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理想。
小组选择背景音乐,让学生采用各种形式进行朗读,营造良好的朗读、背诵氛围。
1.对比阅读曹操的〈〈龟虽寿〉〉。
2.放飞梦想。看开学第一课中的视频<< 我相信 >> ,谈谈你的理想是什么? 激励学生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1.默写诗歌。
2.查找阅读曹操的其他诗文。
《观沧海》教学反思
郴州市 汝城六中 袁健燕
《观沧海》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代诗歌四首》中的一篇。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这次教学是依托我校“一二六”教学模式而展开的一次教学实践。预设的教学目标是: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诗歌;理解诗歌意思,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我觉得这节课的收获是:
1.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从音乐《滚滚长江东逝水》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谈谈曹操的生平、典故、诗文。当有学生说到曹操并不是奸雄时,我充分肯定学生的观点。在课堂上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帮助解决问题,让他们尝试到当小老师的成功。学生的小组讨论,小组展示都活跃起来了。我能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他们小组创作的成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重点在品读诗歌。按照诗歌教学的特点,以读为主,以读带悟,引导学生理解诗人要抒发的豪情壮志。朗读必须讲究抑扬顿挫,在朗读中要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初读课文,有学生自由读、学生个人读、全班齐读。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再品读诗歌。用四个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诗人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情感?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情景交融,我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让他们说说曾经看过的海景和当时产生的感情。有三个学生说出了不同地方看到的海景,有旭日从海平线上升起,有夕阳西下的大海景色,有看到大海的欣喜之情,有感叹大海的博大之情。诵读诗歌环节,学生小组合作集体展示。从队形到动作、诵读,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设计。有个小组还写了详细的安排表。三个小组展示后,学生评价互相学习。这个环节学生再次体会曹操要抒发的建功立业,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3.放飞学生的梦想。我认为《观沧海》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和思想教育的典范作品。它抒发了诗人消灭北方割据势力,统一北方的雄心壮志。因此,通过本诗的教学,一方面可让学生感受曹操的博大胸怀和远大理想,另一方面也教育学生像曹操一样,胸有大志,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在 拓展环节,我让学生收集表示理想志向的诗句,学生纷纷展示他们积累的名句。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梦想,几个学生说了他们成长路上许许多多的梦想。最后用《开课第一课》上萧煌奇的事迹激励大家,只要坚持,付出努力,梦想一定会实现。在《我相信》的歌声中完成本堂课的学习。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有:
1. 课堂教学设计的环节比较多,在说梦想的环节没有挖掘学生实现梦想付出的努力.突破诗歌教学应该探索更多的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
2.课件制作比较简单,不够精美,讨论的四个问题有超链接返回问题,但没有展示出来。
3 .板书设计的内容不够简洁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