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去二三里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在本课的教学通过趣味性的游戏引入,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通过教师范读、学生多次读来理解词义,读通诗句。借助画面,感悟诗歌的意境,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受到美的熏陶。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田字格,学写汉字。因此,在写字前应让学生认识田字格,了解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初步掌握运笔方法,并通过仔细观察、动手实践以及教师的示范指导来写好“一、二、三”三个汉字。
1、认识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领略诗歌的意境美。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相机贴出1—10的花盆)
生:1、2、3......10
师:老师这里有十朵花,哪位同学能把这十朵花种在花盆里,使花上的汉字和花盆上的数字对应。(请生上台贴)
师:对吗?请同学们把这十个汉字齐读一次。(老师注意纠正读音,提醒学生注意“四”和“十”的读音)
初读古诗。
师:古时候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想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想)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一去二三里,教师相机板书)请同学们打开书本44页,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 该怎么办?
生:借助拼音。
师:读完的同学请举手,同学们读得真认真。
师: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用铅笔圈出来。(先找再看)看看谁的读音跟刚才数的音不同?
生:一字读音有变化。
师:你的眼睛真雪亮。“一”在数数时读第一声。当“一”后面跟随别的词语,“一”字后面的字是第四声,它读第二声,如“一见如故”“一日千里”。后面的字是其他三声,它就读第四声。如“在水一方”“一毛不拔”。
师:刚才听同学们读这古首诗读得那么认真,我也想来试一试,你们愿意听吗?听的时候注意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在心里记下来。
师:你听见老师在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表扬:你的耳朵真灵敏)
你们愿意像老师这样读吗?请你们自己试一试。
生:指名读。师指导。
师:我们齐读一次。(指黑板)
再读诗歌,感悟意境。
1、师:这首诗向我们呈现出一幅郊外的美景图,请你再读古诗,一边读一边想想你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
2、师:谁来说说你仿佛看见了什么?从哪句诗里看到?
(生自由回答,教师及时反馈小结。例如:生:两个小朋友在路上走。师:你从哪里看出?生:一去二三里。师:你眼前的小朋友走了多远?生:二三里。师:1里是500米,二三里大概是我校到购书中心的距离。师:还有补充吗?生:在山的那边耸立着几座亭子。师:你从哪里知道?生:亭台六七座。师:看到这些亭子,你想干什么?生:当然是想进去休息休息,乘乘凉。······)
3、师:同学们读得真仔细,老师的眼前仿佛也出现了这些美景。
4、师:古人说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现在我们一起通过这首古诗走进它的图画中。(出示古诗朗诵动画课件)
学生通过听和看,提升对诗歌的感悟。
5、师:从诗中、画中,你觉得这个小山村怎么样?(出示书本图)(优美、宁静、快乐)
6、师:多美的小山村啊!多宁静的小山村啊!让我们用琅琅的背书声,走进这个小山村。(背诗)
认识田字格,指导写字。
1、认识田字格,知道田字格的作用。用儿歌帮助学生认识田字格的横中线、竖中线和各小格:
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指导写字:
A、师:这节课我们来写三个字(出示“一、二、三”),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都是由“横”组成的。
B、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
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评后学生再写。
C、让学生观察“二”和“三”的横有什么不同?
D、教师范写“二”“三”,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与范字对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游戏复习巩固。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二(图上的一到十的汉字暂隐去)。
2、游戏规则:老师随机点击其中一位“队员”手中的球,球上即出现相应的汉字数字,看谁能读得又快又准。
作业设计。
1、今天我们学了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请大家课后找一找,说说看我们周围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课的生字,比如教室里的课程表、座次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报纸……比比看,看谁找得多。
2、课后找一找带有本课生字的诗或儿歌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