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画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四个字,认识两个偏旁。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是一幅山水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一年级的小学生识字数量和方法有限,在本课识字教学中,可以倡导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可引导学生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换部件等方法认字,同时激励孩子在生活中识字,注意积累,养成主动识字的好习惯。在会认全诗生字的基础上通读全诗内容,熟读全诗,背诵全诗,进而理解诗意,理解为什么诗歌的谜底是《画》,同时激发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四个字,认识两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首谜语诗,谁知道谜底?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谜语诗。
多媒体课件展示山水画,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图画上画了什么?
(设计意图:诵读儿歌,猜谜导入,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
2、猜谜:这是一首谜语诗,请大家猜猜谜底。
(教师板书:画)
谈话: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山水画,古代有位诗人就以《画》为题,写了一首诗,而且这首诗把“山、水、花、鸟”四个字都用上了,大家想不想读一读?(出示整首诗)把书翻到59页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
师:刚才,我们读了这首诗,结合图画想一想,你怎么猜出这个谜语的?
生 :会从人走过来,鸟不会飞走,知道这是画;从“春去花还在”,只有画上的花在春天过去了,还能盛开等。猜出这是画。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山水画,理解五言谜语诗的妙处所在。)
指导熟读诗句
①自由读,找出诗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②出示生字卡片,哪位小朋友愿意来当小老师?
③指名认读,同桌对读。 师生对读 小组赛读
④师范读古诗,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较长,做上记号。
⑤学生自由读,师生交流,正音
师生共同正音,重点指导读准:“远、近、春”“惊、听、声”“色”等前后鼻韵母和平、翘舌音的生字。
指导朗读。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边听边在脑海中展现画面。指导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A、请小朋友同桌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B、图和诗对照着读后,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三、认识字
① 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② 记忆字形,小组讨论:你认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这些字该怎么记?
A.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启发学生发现:“还、远、近”都是半包围结构,“辶”旁,里面都是熟字。
B.用熟字加笔画记忆“来”。
C.用熟字变形记忆“人”和“无”;区别“人”和“八”、“入”,“无”与“天”的音形义。
D.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认记“看”和“惊”;认识新偏旁“忄”。
E.比较“远”和“近”、“近”和“听”的字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游戏中学生字,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这种学习方法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性。)
比较反义词 :有---无 远---近 来---去 (学生并戴头饰表演)。
四、创设情境,配上动作边表演边朗读。
A.小朋友,这么美的一幅画,这么好的一首诗,你们想不想表演给爸爸妈妈看?那我们一起来吧!
远远地看画中的山,配上“远看”的动作――远看山有色;贴近画侧耳听――近听水无声;想像春天过去了,夏天、秋天也过去了,冬天来了,但这画中的花儿还是开着的――春去花还在;到画前驱赶鸟儿――人来鸟不惊。
B、小朋友自己找伙伴合作表演一下这首古诗吧!
C、课件把古诗的“山、水、花、鸟”四个字留下,其它隐去。小朋友,现在上面又出现了这四个字,谁能把没有了的字背回来呢?(可结合挂图来背)
五、练写字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学生按笔顺书空。
启发学生比较人和入 、八的区别
(人、火、文、六)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中,我重点指导学生按笔顺先书空后练写,以加强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好习惯,并能正确区分形近字。)
六、诵诗文
这首诗讲的就是这幅山小画,画美诗也美,让我们一起面对着这幅画再来背背吧
A.老师说诗意,学生说诗句B.依据板书,自己练背,同桌互查。C.指名背诵,齐背。
(设计意图:采用范读,指名读,比赛读、导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领悟本古诗的意思。)
七、作业
1、背诵《画》,听写本课4个一类生字。
2、实践活动,回家找谜语,开展谜语竟猜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