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我是什么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设计本课教学,首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引导学生钻研文本,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做到先做后学,先学后教,课前做好前置性研究,课上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获得思想启迪,分享学习之乐。
《我是什么》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学科学,爱科学。这篇文章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引导学生不知不觉走进描述的情境之中,了解千变万化的“水”,感受文中语言的优美。
我班的孩子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够阅读浅近的故事,对感兴趣的人物或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形成了小组交流的习惯。二年级的学生对水的有关常识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就整篇课文而言,学生对于理解“灌溉”等离生活较远的词语还有一定困难。在了解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变化形成的过程中还需要多读多悟。想要读好朴实生动的语言,亲切自然的文字,还需要教师的着力引导。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以生为本,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学生在做好前置性小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班级汇报交流——教师点拨的形式进行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达成本课学习目标,突破重难点。
根据课文特点,我抓住“变”,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大意。在课堂中,把读书的权利交给了学生,树立学生读书的意识,尊重学生的想法,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通过学习感悟本课的言语特点和语言样式,拓展运用语言文字,以达到学以致用。在教学中朗读指导还有所欠缺,缺少适时的范读引导,应从自身的情感出发,以情感人,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朗读激情。课虽结束,但收获良多,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认真研读课标及教材,让学生更加轻松更加快乐。
1.通过多种识字方法,认识11个生字,会写“冲”、“晒”、“ 池”、“浮”四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暴躁”、“ 灌溉”等词语意思。
3.初步了解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变化形成的。
1.通过游戏等多种识字方法,调动学生识字积极性,认识11个生字。
2.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教师点拨会写“冲、晒、池、浮”四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暴躁、灌溉”等词语意思。
通过自读,小组读文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初步了解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变化形成的。
学生前置性小研究:
1.自读课文,争取将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自己想办法如何将难记的字记住。
3.画一画水变化的连环画,分别画出水的不同样子。
教具:多媒体课件
从不同方面或角度介绍自己,说一说自己的特征。
1.师:同学们,你们都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自己,了解知道自己的特点,可是课文中的“我”还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了,我 们来帮帮它好吗?
2.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自己分析自己的特征,从而引入课题,促使学生对研究我是什么感兴趣。】
1.学生自读课文一遍,将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小组内分段读文,组内相互检查,把课文读正确。
3.汇报读,正音正读。
预设一:理解词语的意思
〈1〉“暴躁”:创设情境并看图理解词意,有些同学遇到事情脾气很急,着急跺脚,当生气时,容易发怒,(并出示相应的冲毁房屋,淹没庄稼的图片),与“温和”形成对比。
〈2〉“灌溉”:(出示灌溉田地的图片)并配以讲解说明。
预设二:指导难读句子的朗读断句
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4.师:现在大家知道“我”是什么了吗?小组内交流水是如何变化的,(配以准备的图画说明)。
5.小组上台交流,台上台下生生互动补充。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朗读课文,交流自己在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读对读通课文的过程中识字,在交流理解、相 互质疑中理解词意,在此基础上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一遍,将课文读流利。
2. (出示词组)开火车读词组
3.识记生字
〈1〉小组内解决难记的字,共性问题再全班讨论。
〈2〉组内玩字卡游戏
〈3〉变换语境再次识字(课外词组)
【设计意图: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先在小组内解决难记的字,相互学,相互教,共性问题再全班讨论。在随文识字,生活识字等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游戏巩固识字。】
1.学生自主观察“冲、晒、池、浮”四字,将字写美观需要注意什么?
2.师范写“晒”字,注意右半部分“西”字书写。
3.生描一个写一个并评价展示,修改再写。
4.阅读课外链接阅读《水的自述》,交流读后感受。
【设计意图:“以读引读”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在教学中我总是想方设法抓住有利契机,把课本和课外读物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有效地诱发阅读兴趣,以达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目的,以阅读推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1.复习学过的生字,和家长玩字卡游戏。2.读同步阅读中关于水的文章。
【设计意图: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以游戏的形式巩固复习生字。鼓励学生阅读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其他文章,扩大学生阅读量。
我是什么
↑→→→→→→云
↑ ↙ ↓ ↘
↑ 雨 雹子 雪
↑
水
【设计意图:力求通过简洁的板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复习巩固11个生字,学写“灾”、“ 害”、“ 黑”、 “器”四字。
2.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朴实生动,从而进一步体会水的变化。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水对人类的利与害,懂得合理运用水资源的道理。
1.复习巩固11个生字,学生自主观察,正确书写“灾”、“害”、“黑”、“器”四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亲切自然地朗读品味语言,从而进一步体会水的变化。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了解水对人类的利与害,懂得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道理。
学生前置性小研究:
1.搜集资料,说一说你所了解的水?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有意思?抓住有关词句,联系联系自己的感受谈一谈。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说一说你所了解的水。
1.(出示水的变化图),学生根据图复习回顾说说水的变化。
2.通过识字卡片互动复习生字。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水的变化图更便于学生回顾第一课时内容,以字卡游戏形式,激发学生识字积极性,巩固识字效果。】
(一)整体交付,自主探究。
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有意思?抓住有关词句,联系自己的感受在小组中谈一谈,准备全班交流。
(二)巡视指导,了解学情。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给了学生自主交流的平台,是克服频繁提问、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一环,学生能真正潜下心来与文本 对话,建构属于自己的个性化阅读。】
(三)集体交流、重点突破
预设1:“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
(1)出示白云,乌云,朝霞,晚霞的图片,引导学生交流为何“我”会穿不同颜色的衣服。
(2)自读、指名读,读出文字情趣。
(3)教师出示四季的树叶变化图,指导学生仿照云写一写四季树叶的变化。
课件出示:
温暖的春天,我_______;火热的夏天,我_______;凉爽的秋天,我_______;寒冷的冬天,我_______。 |
预设2:“我在空中漂浮着,碰到冷风,就变成水珠落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雹子”。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管我叫“雪”。
(1)引导学生思考将“打”、“落”、“飘”三个字位置互换行不行。
(2)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用词的准确。
预设3:“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1)出示图片,学生朗读,体会水由静到动的变化过程。
(2)学生利用关键词背诵此段,积累优美语言,
预设4:“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
(1)当学生谈到“温和﹑暴躁”等词语时,引导学生说说水的“温和”和“暴躁”分别体现在什么时候。
(2)播放洪灾视频,进一步体会水给人类带来的灾害。
(3)学生谈谈感受。
【设计意图:生本教育引导学生自主发展,自主构建。前置性研究让学生先做后学,课上有备而来。在此基础上通过抓住相关词语,朗读感悟,品味语言,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在此基础上传授学生背诵的方法,积累语言。】
1.学生自主观察“灾”、“ 害”、“黑”、“器”四字,要写美观需要注意什么?
2.师范写“器”字,利用说文解字展示“器”字的演变。
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评价展示,修改再写。
【设计意图: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课堂上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姿势和书写习惯,引领学生自主观察,利用说文解字展示汉字演变过程调动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设计理念: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将课堂中习得的背诵方法在课后得到运用,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从而积累语言。】
我是什么
白衣服 睡觉 温和
黑衣服 ······ 暴躁
红袍
【设计意图:力求通过简洁的板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