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坐井观天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知识与技能
1、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2、发挥想象,理解寓意。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子,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道理。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坐井观天》这则寓意深刻的故事,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一说,既有很强的吸引力,也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所以不容易把握文章的情感,因此我通过各种形式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的过程,理解课文内容。运用图文结合,理解图意;通过做实验,体验观天;续写故事,创造学生的想象力。
重点:通过各种形式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
1、复习生字
①读生字:小鸟 青蛙 回答 还是 抬头 井沿 对错 相信 无边无际 坐井观天
②听写词语:回答 井沿 对错
2、板书课题:13 坐井观天(理解课题)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小鸟与青蛙的三次对话。
2、学习第1次对话。
(1)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理解为什么小鸟会落在井沿上。
(2)朗读第1次对话。
3、感悟第2次对话。
(1)读一读第二次对话,说说读懂了什么。
(2)想一想: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用“因为……所以……”谈谈自己的理解。(小组讨论)
(3)小实验:用一张纸卷成纸筒看教室,体验青蛙井里观天的感觉,理解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大。
(4)小组再读第2次对话。(读出青蛙不相信和自信的语气。)
4、感悟第3次对话。
(1)朗读第三次对话,理解它们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第3次对话。
5、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朗读提示:读出青蛙自信、骄傲、自以为是的语气;读出小鸟耐心劝告的语气。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创造力,加以动作和神情,并有感情朗读课文。)
6、说说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明白什么道理。
说一说:我想对青蛙说……
我想对小鸟说……
这篇故事通过生动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不要像青蛙那样自以为是,要像小鸟那样飞得高,看得远。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告诉爸爸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