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会认“偶、鬓、衰、客、何”5个字,会写“音、客、何”3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回乡偶书》。
3、展开想象,感受诗意。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热情参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运用情境教学法、鼓励欣赏法、识字教学法等一系列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引导学生通过看画面,感受诗人当时的喜悦与感慨。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诗歌,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年级的学生年纪还比较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上课的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在课堂充分利用电教手段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经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认字的方法,大部分学生能自主识字,因而在认字识字方面可以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学生的朗读水平不高,要采取不同的朗读形式引导学生读出文中的感情。
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感。
1)同学们,今天我来到咱们瑞英小学跟大家学习,如果说你们是学校的主人,那我就是你们的——(集体:客人)
2)示“客”字的字源图,请看,一个外人朝自家屋子走来,这个人就是(客人)
3)见到客人,主人往往要(和客人打招呼,请客人喝茶,请客人坐下,请客人吃东西)是的,同学们真有礼貌!
4)示带“客”的词,请三名同学分别读读这些词(客人 客气 请客),齐读
5)请同学们举起小手跟老师书空一遍”客”字,师范写(点写在中竖线上,横撇和捺要舒展,”口”字要写稳)请同学们打开书写2个,生学写。
6)面对我这位“客人”,你们有什么想要问一问我的?(3名学生问......)
7)是的,问别人的时候总要用上“什么”,这个“什么”,用古时候的话来说就是“何”(示什么?----何)
8)(出示带“何”的词),比如说,什么地方就叫(何处),什么时候就叫(何时),为什么就叫(为何)三名学生各读一个词,然后齐读。
9)学写“何”字,请同学们举起小手跟老师书空一遍“何”(左窄右宽,右边的竖钩稍低一点)
10)请同学们用带“何”的词模仿古人再问一问老师(示问句)
正因为我们素不相识,所以你们对我才有这么多的问题啊。这个场面,用我们今天学的古诗《回乡偶书》里的一句来形容,(出示整首古诗)那就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正因为我们未曾认识,所以你们才对我充满好奇呀!这个场面就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请男生来,这个场面就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ƒ请女生来,这个场面就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请一起来,这个场面就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师配上动作
1)在诗中,儿童不认识的这位所谓的客人就是大诗人贺知章。(示贺知章资料: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少年就以文章出名,他写的诗《回乡偶书》《咏柳》等都是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不朽名篇。
原来他并非客人,只不过年少时就离开家乡,直至八十多岁高龄才重返故里,离开村子五十多年了。)
2)(示古诗)诗中哪句诗写了这件事?(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同学们的“少”字读得真好!(在这里“少小”与“老大”是反义词)
‚贺爷爷年轻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年老了)的时候才回到了家乡,这时间很(长)(很长呀)
请你来读读这句(开火车读,分组读)从你们读书的声音,我已感受到了贺爷爷确实离开家乡很长时间了。
是的,贺爷爷离开家乡的时候还是个青葱少年啊!(示图),可是50多年后,他满脸苍桑地回来了(示图),他在村口遇到一群孩子,可是又有谁认得他这位离乡多年的游子?
孩子们,你们看到的贺爷爷现在已经怎样了?
(贺爷爷已经很老了,他头发都白了,胡子又长又白......)
是的,贺爷爷两边的头发已经斑白了,稀少了,用古诗里的词就是(鬓毛衰)
一起读读这个词“鬓毛衰”,这个“鬓”上下结构,是形声字,宾“代表它的发音,偏旁是“髟”(这三撇像不像飘动的头发呀?)这个偏旁的字都与毛发有关,比如:
示图:盘起来的头发叫(髻) 弯曲的头发叫(髷 ),长长的胡子叫(髯)
耳边斑白的头发叫(鬓)
贺爷爷虽然已经白发苍苍了,头发也稀少了,但他说话的乡音一直没变,家乡话就叫“乡音”(出示乡音)请举起小手跟老师一起书空,写“音”(上宽下窄,中间一横要长)
我虽然白发苍苍,但说话的声音一直没有改变,那就是(乡音无改鬓毛衰)
我虽然两鬓斑白,但对家乡的思念以乡音为证:(乡音无改鬓毛衰)
‚我虽然年老了,但一直没有忘记过故乡(乡音无改鬓毛衰)
③请同学们一起一起读读这一句(乡音无改鬓毛衰)
是呀!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我想念啊!(板书:想念家乡)
我离开家乡几十年了,想家想了几十年,现在终于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了,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家伙却不认识我,那就是(示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板书:不相识
孩子们还把我当作(板书:客)人,问我从哪里来?我心里很(难过: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酸楚: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悲凉: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示偶遇图,在回家的路上贺爷爷与孩子们戏剧化相遇了,于是他就写下了这首《回乡偶书》,这个“偶”就是偶然,偶尔,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贺爷爷的《回乡偶书》,我听出来了,你很难过。
你们能不能把这首古诗背下来?(小组合作背古诗)
小结:今天老师和你们偶遇了,我感到非常高兴,你们高兴吗?回家后把我们的偶遇告诉爸爸妈妈吧。谢谢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