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识字,写字,重点理解诗句中“石径”“斜”,“坐”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含义。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和背诵古诗。
③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以后的古诗教学打下基础。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3)情感与价值目标
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杜牧的《山行》是新课标人教版语文第三册的一首古诗,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行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乘坐时光穿梭机来一次时空穿越!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我们现在已经穿越到了距今几千年的唐朝。你们往前看,看到了什么?(课件)唐朝有一位大诗人也曾经来到了这里,他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久久不肯离去,于是,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板书 山行)这位大诗人就是唐朝的杜牧。(板书 杜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山行》(课件)。齐读课题。你知道山行是什么意思吗?你对山行的作者杜牧了解多少呢?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谁来读一读?(课件)我们今天学习的山行就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诗人在山间行走究竟看到了什么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山行。(课件 山行全文)
(二)初读古诗
1.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读这首诗,听准字音,停顿和语气。
2.你们想亲自读一读这首诗吗?这首诗是七言绝句,应该按什么节奏来读一读呢?(课件)请同学们看着节奏自由读这首诗,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式学会它。
3.谁愿意来读一读这首诗。同学听他读的怎么样?。
4.同学们读的真流利!故事中的字你们都认识了吗?老师考考你们!(课件)
(三)识字写字
1.认识新朋友(课件)先考 偏旁 齐读
2.摘枫叶 课件 读词
3.猜字谜 课件 (远) 组词 (霜) 认识雨字头 说几个雨字头的字 组词
4.看图识字 (亭) 组词( 停 )怎样记住它? 组词
5.看图(车)象形字 看演变过程 书写笔顺
6.观察(车)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老师写 学生写 组
2.谁来读这首诗的前两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作者在山中行走看到了哪些景物?(课件)
3.学生回答,师板画 ( 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4.诗人看到的是什么时节的山?深秋时节,秋风习习,诗人站在山脚下会有什么感受?古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出这种感受?所以诗人写道:寒山 (课件)
5.石径指什么?(课件)它有什么特点?古诗中哪个字能体现出它的特点?
7.寒山和石径的特点你能用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第一句。
8.白云生处指什么地方呢?(课件)白云升起的地方有几户人家,诗人会想到什么呢?此时诗人会有什么感受?(课件)谁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呢?指名读第二句。
9.读的真好!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前两句诗的意思呢?
10. 我们常说,“文如其人”、“言为心声”。要学好诗,我们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把自己当作诗人。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此时,你就是杜牧,深秋时节,你漫步在山脚下,看见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方,这时,一阵秋风吹过,你顿时感到了一股寒意,你不禁感叹道:秋天真的来了!你抬头向远方望去,发现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一想到傍晚几户人家炊烟袅袅,鸡鸣犬吠,孩童嬉戏,你倍感亲切!于是,你诗兴大发,当场吟出两句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你坐上了马车,继续往前走,走着走着,突然,你大叫一声:“停!停!停!”——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睁开眼睛,齐读最后两句诗。(课件)思考:诗人为什么突然停了下来?
11.学后两句:诗人为什么停了下来?(版画 枫林 )秋天的枫叶有什么特点?“二月花”指的是什么季节的花?
春天的花有什么特点?(课件1春天的花)再看秋天的枫叶(课件2看枫叶)看了枫叶,你有什么感受?所以杜牧情不自禁地感叹道: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里的坐:因为,红于:比……还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课件)
是呀,枫叶流丹,层林尽染,那红红的枫叶,像一团生命之火,在枫林中燃烧,它传递着秋的声音,是那么的美妙,那么的高亢,那是像春天一样的勃勃生机。诗人借这样的美景,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
12.你能用朗读来表达出诗人的这种情感吗?谁来试试读一读这两句。老师也试试。想读的起立齐读。
13.(音乐起)同学们, “自古逢秋悲寂寥”,在很多文人墨客的眼里,秋天是悲伤的,凄凉的,而在杜牧的眼中,秋天却像春天一样具有勃勃的生机,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秋天里那饱含风霜,顽强不屈的枫叶,不正是诗人自己一生的写照吗?
夕阳西下,天渐渐暗了,眼前的景色慢慢的消失在夜色里,(关黑板)但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和火红的枫叶组成的“山林秋色图”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当我们再次触及这些景物的时候,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杜牧,想起这首千古绝句.同学们,让我们为这幅“山林秋色图”配上诗句吧。起立,一起吟诵《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