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红领巾”真好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这是课改实验人教版第三册第七单元“环保”专题中的一课。本课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课文插图形象传神,意境高远。全诗分三节,结构基本相同,每节都采用了自问自答的形式展开叙述。整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合谐相处的美与爱的赞歌。红领巾、小鸟对于学生来说都非常熟悉。课文图文并茂,学生们乐于接受。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朗读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应在充分挖掘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发挥诗歌利于朗读的优势,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多形式读文,体会小鸟的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受“小卫士”的快乐自豪,从中受到启发熏陶,激发积极投身爱鸟护鸟公益活动的热情。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组课文训练的主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我创新地设计了一些教学环节:
1、导入时以课文插图带路,了解诗的大意,读懂课题,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让学生发挥想象,进入诗境,感悟诗境。
3、用读和演的方式,感悟小鸟的快乐。
4、学完第一节诗,迁移方法,学习第二节,感悟小鸟的活跃。
5、写字教学的步骤也很科学合理。
1、知识目标:
①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
发展朗读能力,促进语言积累。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3、情感目标:
有爱鸟护鸟的意识,感受到做“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与自豪。
教学重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懂得我们要保护鸟类,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指导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感受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1.师生做游戏。
2.让生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为什么喜欢它。
3. 让生猜猜老师喜欢什么动物,引出小鸟。
4. 与大屏幕的小鸟打招呼。
1. 读课题。今天就让小鸟当我们的向导,带我们走进美丽的大森林。我们一起来学习26课。指名读课题。
2.质疑:你发现今天的课题和以往有什么不同?
(1)师:加上双引号的红领巾指谁呢?
(2)师:谁在说“红领巾”真好?
(3)师:小鸟为什么要说“红领巾”真好?别急,从课文的插图能找到答案。
3.看图,交流。
师:请大家翻开课本126页,认真看图,然后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4.指名回答。
5.师:谁明白了小鸟为什么要说“红领巾”真好?
6.再读课题。
过渡:是呀,带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多么爱护小鸟呀,所以小鸟说——(生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以课文插图带路,了解诗的大意,读懂课题,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自读诗歌。
师:这是一首诗歌,让我们做个小诗人,按照老师的自读要求读好这首诗。
2.出示自读要求:
(1)自己读诗两遍,碰到难读的生字要多读几遍。
(2)想一想:
a.请你标出这首诗有几节?
b.这三节诗有相同的地方吗?
3.汇报自读情况。
(1)师:你觉得哪些字音比较难读准呢?
(2)出示生字组词,生先提醒个别字音,(点拨字音:蓬、跃、棱),然后齐读组词。
(3)互读生字。
师:同学们学得真快,现在请大家拿出抽屉里的生字卡,与同桌互相读一读,互相考考对方,如果他读对了,奖他一个大拇指,读错了,帮帮他。
4.完成自读想一想部分。
出示诗歌
师:这首诗有几节?
嗯,诗歌是用空一行来分节的。
师:大家找找,这三节诗有相同的地方吗?
(1)这首诗结构基本相同,都是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来写的。
(2)诗歌讲究押韵,这首诗歌的韵脚是AO.
(一)发挥想象,进入诗中的环境。
1.听范读。
师:这首诗很美,请大家静下心听读,思考:诗中写的是什
么时间、什么地方的情景?
2.指名回答。
诗中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情景?
(清晨、林中)
3.发挥想象,练习说话。
(1)师:清晨的林中有什么?你能听到什么?你能闻到什么?
(2)出示例句:清晨,林中的梅花鹿到小河边照镜子。
师:森林里很美,老师写了一句诗,谁来读?
师:你能不能也像老师一样美美地写一句诗?
4.指名说。
5.小结。
(1)瞧,咱们班的孩子们都是小诗人,如果把你们刚才的诗句连起来就是一首美丽的诗歌。我相信还有很多同学的诗句都很美,下课后把它说给爸爸妈妈或者同学听,好吗?
(2)是啊,清晨,林中云雾迷蔓,空气清新,溪水叮咚,鸟语花香。小鹿、大象、黑熊、小鸟纷纷出来了,在这么多动物中,谁最快乐?
(二)读演小鸟,感悟小鸟的快乐。
1.师:清晨,林中谁最快乐?——全班答。
(板书 快乐)
2.从诗中哪些词能感受到小鸟很快乐?
(叽叽喳喳、蹦蹦跳跳;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梳理蓬松的羽毛。)
3.小鸟怎么唱歌?谁来唱一唱?(指名3个同学唱)
4.小鸟们唱累了,可以干什么?(蹦蹦跳跳,梳理蓬松羽毛。)
5.学习“蓬”。
提示语1:怎样的羽毛叫蓬松的羽毛?
提示语2:你怎么记住“蓬松”的“蓬”?
“蓬”是一个形声字,草字头表示意思,下面的“逢”提示发音。草字头表示跟什么有关系?
提示语3:除了蓬松的羽毛,还有“蓬松的什么”?
提示语4:小鸟怎样梳理它蓬松的羽毛?(你能学一学吗?)那背部的羽毛梳理不到,怎么办?(请人帮忙)
6.多么可爱的小鸟呀,请大家看诗歌的第一节,那么谁能把小鸟的可爱和快乐读出来?(指名2个同学读)
7.让我们加上动作,边读边演,一起把小鸟的可爱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说、读,读演结合的方式,把小鸟的快乐落到孩子的心坎上]
(三)迁移方法,感悟小鸟的活跃。
1.师:嗯,真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小鸟!(板书:可爱)孩子们,刚才我们是这样学习第一节诗的:大屏幕出示:
学习方法
A. 读问句,找答案。
B.读词语,理解词语,记生字。
C.读诗歌,演诗歌。
2.迁移学习。
用这个方法跟同桌一起学习第二节诗。
3.师生交流。
(1)谁来读问句,找答案?
(2)这一问一答中,哪两个词写出了小鸟的特点?
(结合板书:活跃 机灵)
(3)大家观察老师写的跃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跃的右边用红色的粉笔写的.
师:为什么?
生:要提醒我们跃的右边不是天,而是夭。
师:这夭字就像一个人张开手脚,扬起头,准备跳呢,所以它跟“天”没有关系。
(4)诗中的哪些词可以感受到了小鸟的活跃和机灵?
1.师:谁知道 “扑棱棱”是什么声音?
2.师:“扑棱棱”是表示声音的词,它跟木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用木字旁的“棱”?
3.师:嗯,让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吧!棱还有一种读音,是棱角的棱,棱角表示木头的边角,跟木头有关。而扑棱棱是模拟声音的词,跟木头没有关系,所以要读第一声。大家明白了吗? 请大家读这个词两遍。
(5)小鸟扑棱棱的干什么?(飞来飞去)
师:“飞来飞去”表示小鸟只飞一次吗?
生:表示一直飞,不停地飞。
师:像这样不停地重复一种动作,我们就可以用怎么来怎么去这样的词来形容。
师:这样的词还有很多,谁来学着说?
[设计意图: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知识迁移]。
(6)小鸟飞来飞去在忙什么?
(7)人们给这些小鸟取了个很美的名字叫——(森林医生)。
4.谁能把这些森林医生机灵的样子读出来?
(指名2个同学读)
大家齐读。
(四)创设意境,再读诗歌
1.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动听的读书声把小鸟吸引来啦,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森林,跟小鸟们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
2.激发情感。
孩子们,你觉得这些小鸟怎样?
你们喜欢它们吗?
3.师生合作读。
老师也非常喜欢这些可爱的小鸟,我们一起读一读诗歌的一、二节,把我们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好吗?
[设计意图:情境入手,激发学生情感由体会小鸟的可爱和机灵升华到喜爱。]
1.谁来把这句话说完整?
(出示句子:机(灵)的小鸟会梳(理)蓬松的(羽)毛,还会捕(捉)害虫。
2.请大家先认真观察,然后把这四个字正确、工整地写下来。
3.学生练习书写,评议后,老师再范写,学生再练写。
同学们,森林里的小鸟多么可爱,多么机灵呀,我们都非常喜欢这些小精灵,可是大森林中还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大家请看:出示鸟受伤害的图。
2.看到这些情况,作为少先队员该怎么办?大家课后去思索思考,我们有机会再探讨。
26 “红领巾”真好
快乐 活跃
可爱 (小鸟图) 机灵
一、根据课文组词
羽( ) 领( ) 捉( ) 理( )
跃( ) 蹦( ) 灵( ) 晨( )
二、填填记记
1、清晨,林中谁最快乐?是______的小鸟,_______喳喳,_______跳跳,一会儿_______,一会儿_______蓬松的羽毛。
2、清晨,林中谁最活跃?是______的小鸟,扑______,____来____去,______害虫,_______翠绿的树苗。
3、清晨,林中谁来得最早?是“_______”来放鸟巢。
4、选词填空。(哗啦啦 叽叽喳喳 汪汪汪 轰隆隆 丁丁冬冬 呱呱呱)
青蛙唱歌_______ 雷公公说话_______ 泉水唱歌_______
大雨倾盆_______ 小狗见人_______ 小鸟鸣叫_______
三、实践活动
1、上网查一查了解小鸟捉虫的本领。
2、给鸟儿筑巢,周末跟家长去树林中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