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坐井观天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2.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3.发挥想像力,理解寓意。
《坐井观天》是一篇生动有趣,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象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样一篇寓意深刻的故事,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认识还不够全面,所以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多种方法来解决。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的理解,不要做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懂得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道理。
1、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字词(出示课件,复习上节课中新学的生字、新词,这样有利于学生更直观、集中的复习巩固字词),以开火车的方式来认一认,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2、选小老师带读,以提高学生读生字的积极性。
3、指出多音字“还”,(课件中用红色标上该字的偏旁,使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偏旁“走之”底,并带学生用田字格书写半包围结构的“还”字。
4、齐读这些词语。
(一)初读课文
1、请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故事里都有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请一名同学读第一自然段,其它同学边听边想青蛙和小鸟分别在什么地方?
出示青蛙和小鸟的贴图并标出它们所在的位置。(PPT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青蛙在什么地方? (井底) 小鸟在什么地方? (井沿)
3、引导学生理解“井沿”是指物体的边缘,并拓展举例如“桌沿”“床沿”等 。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2-7自然段,找出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并画出来。
(1)学习它们的第一次对话。(青蛙和小鸟分别说了什么,请同学们找出来。)
师:青蛙相信小鸟说的话吗?我们一起来找找青蛙和小鸟的第二次对话。
(2)、学生齐读课文2-3自然段。(出示PPT课文第2、3自然段)
①师问: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呢?
师引导学生回答:天到底有多大(板书)
②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眼中的天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青蛙:井口大 小鸟:无边无际
③解释“无边无际”并拓展
师:除了“天”无边无际,我们还可以说什么无边无际呢?
请学生用上“无边无际”说一句话。
④引导学生理解“大话”在本文中是“吹牛”的意思。
⑤指出反问句“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让学生理解反问句的本意,并指导学生们朗读反问句。(语气要加重,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试试)
⑥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呢?(学生自由回答)
⑦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出青蛙的自以为是。(用课件展示课文,用不同颜色的字标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这样学生看得比较清晰,读得会比较轻松。)
⑧师过渡:青蛙既然不相信小鸟说的话,那么它是怎样反驳小鸟的呢?请同学们一起来找一找它们之间的第三次对话。
(3)学习课文6--7自然段。(PPT出示6、7自然段)
①青蛙笑什么小鸟笑什么,它们的笑有什么不同?
师:青蛙笑什么?(它笑小鸟说“大话”它是自以为是的笑、愚蠢的笑
小鸟的笑是劝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小鸟是真诚、善意的笑。
②指导朗读它们之间的第三次对话。
(4)全班齐读课文,再回答问题。
①想一想,青蛙和小鸟看到的天为什么不一样?
②请同学们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青蛙为什么会错?错的原因是什么?
③分角色朗读二至七段,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1、师过渡:大家都认为小鸟是对的,青蛙错了,青蛙为什么会弄错呢?
请大家把书卷起来,看看黑板。(让学生亲身体会一下,视线被挡住的感觉。)
2、学生自由讨论,师加以归纳总结:
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可怜、目光短浅)
小鸟 ( 见多识广)
3、师小结:同学们是喜欢青蛙还是小鸟?从它们身上你学到了一个什么道理?
小组讨论,并派代表说说。
(课件播放寓意,用精简的语言让学生知道该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1、师:同学们都觉得这只青蛙可怜,谁来想个办法让它从井里跳出来。
2、如果青蛙跳出井口,它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先自己练习说并写一写,组织好语言再回答)
(课件出示青蛙跳出井口后,井外的精彩世界,此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显得非常重要,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外面世界的精彩,这样学生将会充分发挥丰富的想像力,将课堂上的知识内化,并通过自己的再创造,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说说你学到的道理。
2、请大家发挥想像续编故事。
板书设计:
13 坐井观天
小鸟: 无边无际 见多识广
天
青蛙: 井口大 目光短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