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我是什么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 复习巩固生字新词,尤其是“灾”“害”二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云、雨、雹子、雪等水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态,以及变化过程;
4. 理解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从而关注水资源应用,感受水的奇妙。
《我是什么》是一篇拟人化的说明文。课文以“水”为叙述者,采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介绍了水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形态以及水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与坏处。
对于课文中所涉及的关于“水”的各方面知识,学生的学习不是以零为起点,知识的储备一方面来自于生活实际,如下雨、下雪等。因此在教学中,估计学生的知与不知,集中课堂教学时间扩充学生的“知”,弥补学生的“不知”。
通过信息整合技术手段,了解水的变化,感受水的奇妙。
1. 谈话导入,齐读课题。(简笔画:水娃娃)
2. 播放动画,创设情境,回顾第一自然段。(板书:奇妙)
3. 复习词语,检查巩固。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所以在开课时,借助多媒体手段,通过精美的图片、有趣的动画创设情境,回顾上节课所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
1.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水娃娃的变化。
2. 创设情境,随机学习,体会水娃娃的“奇妙”
n倾听雨声,联想体会,感受小雨滴落下来的欢快。
n播放视频,换词体会,感受小雹子打下来的有力。
n观看图片,情境体会,感受小雪花飘下来的轻柔。
3. 朗读指导,加上动作,提升感悟。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较难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使用“落” “打” “飘”三个动词的准确生动,此环节通过声音、图片、视频的形式展现雨、雪、雹子三种自然现象,化抽象为直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学生思考,引导通过朗读感受语言之美。]
1.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完成填空题。
海洋 小溪 池子 江河
平常我在 里睡觉,
在 里散步,
在 里奔跑,
在 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2. 打乱填空内容,感受动词使用的准确。
(1)教师质疑所填词语能否打乱顺序,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2)观看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中的视频,突破难点。
3. 合作朗读,加深感受。
[设计意图:课文运用拟人手法惟妙惟肖地把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状态比作了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语言形象有趣。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没有学习拟人修辞手法,为了让学生感受词语使用的妙处,通过打乱词语顺序激发学生思考点,并通过播放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中的视频,突破学生的思考瓶颈。]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划出描写水娃娃句子。
2.感受水娃娃温柔的一面。
(1)观看水灌溉田地、发动机器的视频,了解水娃娃为人类做的好事。
(2)想一想:水娃娃还能为人们做哪些好事?
(3)夸一夸:你喜欢温和时的水娃娃吗,来夸夸水娃娃吧!
3.感受水娃娃暴躁的一面。
(1)观看水冲毁房屋、桥梁,给人们带来灾害的视频。
(2)说一说:看了视频你什么感受?
(3)劝一劝:脾气暴躁的水娃娃多么可怕,我们来劝劝水娃娃吧!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人类灌溉、发电,以及洪水暴发冲毁房屋、桥梁的的视频,体会水娃娃的“温和”和“暴躁 ”,拓展课外知识。]
(4)观看动画,识记“灾害”二字
[设计意图:识记生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借助生动形象的动画,形成形象直观的画面感,降低学生识记难度。]
1. 回顾课文,朗读全文。
2. 汉字拓展,体会水与生活的息息相关。
(1)了解“水”字从古至今的演变,以及现代汉字中与水有关的部首。
(2)小组讨论:生活中还有没有包含水的部首的字?
[设计意图:结合课件,利用汉字小游戏,找出与水相关的汉字,感受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进而升华主题:爱护水资源。]
3. 创作节水标语,关爱水娃娃。
课后完成节水卡片,并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拍成照片上传至班级QQ群,与同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