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坐井观天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学会本课“沿”、“际”两个生字。理解“坐井观天”、“井口”、“井沿”、“说大话”、“无边无际”的意思。
2、学习抓住重点词句,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3、使学生懂得学习、做事、学本领都要开扩眼界,不能自以为是。
4、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看、说、读、思结合,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5、分角色朗读课文。
《坐井观天》是一篇生动有趣,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象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样一篇寓意深刻的故事,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既有很强的吸引力,又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认识往往是片面的,所以不容易把握文章的情感,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多种方法来解决。
读议关键词句,提出问题,在图文帮助和老师引导下,通过讨论解决问题,懂得青蛙之所以错的原因。
1、学会本课“沿”、“际”两个生字。理解“坐井观天”、“井口”、“井沿”、“说大话”、“无边无际”的意思。
2、学习抓住重点词句,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学会生字,理解新词,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意。
创设情境,设置思维训练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导语:有一只小青蛙呀,从它生下来的哪一天起一直生活在井里,有一只小鸟它生活在广阔的天空,有一天,小青蛙认识了小鸟,从此它的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关于这只小青蛙的故事。
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启发学生给“观”组词,如:观看、参观等,理解“观”就是看的意思。“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质疑:谁坐在井里看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衔接语:究竟是谁坐在井里看天呢?认真听老师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以及语句之间的停顿,想一想,究竟是谁坐在井里看天呢?)
2、学生交流汇报。(青蛙坐在井里看天。)
三、突破难点,交流识字。
衔接语:这只小青蛙呀,今天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可是他遇到了困难,有几个生字宝宝它不认识,我们愿不愿意帮帮它?
1、出示生字:沿、际、信
2、启发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尽可能的放手让孩子们自己交流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并给予适当的评价鼓励。)
3、出示词语,学生认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四、突出重点,指导写字。
衔接语:大家的识字方法课真多呀!可帮了小青蛙的大忙了,那小青蛙现在要考考大家写字的的本领了。
1、出示生字:沿、际、信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一个生字的字形结构以及在田字格里各部分所占的位置。
3、教师示范写字,学生书空。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作业,规范书写。
五、再读课文,探究学习。
衔接语:大家写字的本领可真大呀!瞧,淘气的字宝宝悄悄的藏进了课文里面,你们还能认识他们吗?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3、学习第一自然段。对照挂图,让学生说明青蛙和小鸟各自所处的位置。板书:井沿。讲解生字。井沿: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沿,读第二声,不要读成第四声。
4、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1)青蛙向小鸟提出了什么问题?(你从哪儿来呀?)
(2)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3)“一百多里”在这里说明了什么?(一百多里是一段很长的路程,在这里说明小鸟飞了很远,天很大)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5、讲读第四、五自然段。
(1)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2)“说大话”是什么意思?(大话是指夸张的话)
(3)青蛙为什么说小鸟“说大话”?(因为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根本没有一百多里,小鸟不可能飞那么远)
(4)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5)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用来形容什么?(无边无际没有边际的意思。在这里用来形容天非常大)
(6)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四、五自然段,注意“哪”的读音和语气(“哪”作语气词,读轻声,不读第三声)
(7)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了?(为了天有多大的问题争论起来)
6、讲读第六、七自然段。
(1)青蛙为什么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因为青蛙天天坐在井里,抬头看见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2)指导朗读“我不会弄错的。”(自信、肯定、自以为是的语气)
(3)小鸟为什么笑了?(小鸟笑青蛙眼光太狭窄,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小片天,还自以为是,不承认自己的看法有错误)
(4)小鸟为什么叫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呢?
六、拓展思维,训练说话。
1、青蛙跳出了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2、同桌互相交流。
3、学生交流汇报。
七、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它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然就会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坐井观天,就是指青蛙坐在井里看天,把天看得只有井口那么大。以后,人们就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目光狭小、见识短浅,而又自以为是的人。
八、作业小乐园。
1、把课后的字写在田字格里。
写字提示:比较下面独体字和合体字的偏旁在形体上有什么不同。
2、回家把《坐井观天》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导语:有一只小青蛙呀,从它生下来的哪一天起一直生活在井里,有一只小鸟它生活在广阔的天空,有一天,小青蛙认识了小鸟,从此它的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关于这只小青蛙的故事。
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启发学生给“观”组词,如:观看、参观等,理解“观”就是看的意思。“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质疑:谁坐在井里看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衔接语:究竟是谁坐在井里看天呢?认真听老师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以及语句之间的停顿,想一想,究竟是谁坐在井里看天呢?)
2、学生交流汇报。(青蛙坐在井里看天。)
三、突破难点,交流识字。
衔接语:这只小青蛙呀,今天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可是他遇到了困难,有几个生字宝宝它不认识,我们愿不愿意帮帮它?
1、出示生字:沿、际、信
2、启发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尽可能的放手让孩子们自己交流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并给予适当的评价鼓励。)
3、出示词语,学生认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四、突出重点,指导写字。
衔接语:大家的识字方法课真多呀!可帮了小青蛙的大忙了,那小青蛙现在要考考大家写字的的本领了。
1、出示生字:沿、际、信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一个生字的字形结构以及在田字格里各部分所占的位置。
3、教师示范写字,学生书空。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作业,规范书写。
五、再读课文,探究学习。
衔接语:大家写字的本领可真大呀!瞧,淘气的字宝宝悄悄的藏进了课文里面,你们还能认识他们吗?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3、学习第一自然段。对照挂图,让学生说明青蛙和小鸟各自所处的位置。板书:井沿。讲解生字。井沿: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沿,读第二声,不要读成第四声。
4、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1)青蛙向小鸟提出了什么问题?(你从哪儿来呀?)
(2)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3)“一百多里”在这里说明了什么?(一百多里是一段很长的路程,在这里说明小鸟飞了很远,天很大)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5、讲读第四、五自然段。
(1)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2)“说大话”是什么意思?(大话是指夸张的话)
(3)青蛙为什么说小鸟“说大话”?(因为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根本没有一百多里,小鸟不可能飞那么远)
(4)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5)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用来形容什么?(无边无际没有边际的意思。在这里用来形容天非常大)
(6)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四、五自然段,注意“哪”的读音和语气(“哪”作语气词,读轻声,不读第三声)
(7)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了?(为了天有多大的问题争论起来)
6、讲读第六、七自然段。
(1)青蛙为什么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因为青蛙天天坐在井里,抬头看见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2)指导朗读“我不会弄错的。”(自信、肯定、自以为是的语气)
(3)小鸟为什么笑了?(小鸟笑青蛙眼光太狭窄,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小片天,还自以为是,不承认自己的看法有错误)
(4)小鸟为什么叫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呢?
六、拓展思维,训练说话。
1、青蛙跳出了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2、同桌互相交流。
3、学生交流汇报。
七、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它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然就会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坐井观天,就是指青蛙坐在井里看天,把天看得只有井口那么大。以后,人们就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目光狭小、见识短浅,而又自以为是的人。
八、作业小乐园。
1、把课后的字写在田字格里。
写字提示:比较下面独体字和合体字的偏旁在形体上有什么不同。
2、回家把《坐井观天》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1、通过学习课文4—7段,学生懂得学习、做事要开阔眼界,不能自以为是。
2、能分角色读课文。
1、理解“坐井观天”的含义。
2、懂得对有缺点的人,应当给予帮助。
辩证地认识“井底之蛙”。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
1、我会读词语:井沿、相信、青蛙、小鸟、无边无际、说大话、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二、抓重点词句,读中感悟。
1、引读第三次对话,抓住两个“笑”
<1>学习第六段: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1) 听了小鸟的话,你们有什么话想对小鸟说吗?
(2) 可是青蛙却笑了。青蛙笑笑小鸟什么?
因为它认为自己——不会弄错的。
(3) 投影:我不会弄错的。
①出示:我( )不会弄错的。
( )里能填什么词?
② 你觉得青蛙怎么样?(肯定自己是对的。)把自以为是的语气读出来。
③ 朗读“我不会弄错的。”
(4) 它为什么这么肯定自己不会弄错的?
① 指名答,再投影:“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
② 青蛙有没有说错?我们来做个实验。
a、请学生用圆纸筒看天花板。
b、你看到了什么?
c、青蛙坐在井里,它会看到什么?
d、青蛙跟你们一样,坐在井底看天,只看见了井口对上去的这块天,其余广阔的天空都没看到,所以它就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就是——坐井观天。
③ 它从来都没有看到过井口以外的天,所以,它肯定自己是——不会弄错的。
(5) 朗读青蛙的话,读出自以为是的语气。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投影小鸟的话: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看一看吧。”
① 青蛙笑了,我们发现小鸟也——笑了。它笑什么?
② 所以小鸟说——你是弄错了。(在“你是弄错了”下划线。)
a、这是小鸟第几次说青蛙弄错了?
b、比较两个“弄错”有什么不同?(第二个“弄错”多了一个“是”。)
c、出示:你( )是弄错了。
( )里可以填什么词?
d、请你读一读两句“弄错”,比较一下,这两句话在情感上有什么不一样?你能读出不同的语气吗?指名读——齐读
③ 这时,小鸟的心情怎样啊?(着急)为什么着急?你能读出小鸟的心情吗?
三、分角色读文,再次感悟。
指名两个学生分角色朗读;愿意扮演小鸟的学生起立读,其余学生坐着读青蛙的话;请一学生上台表演,其余学生当小鸟,分角色朗读。
四、请你劝劝青蛙,学生表演。
青蛙坐在井里,看到的天是井口那么大,问题出在哪?你能劝劝它吗?
座位上的“小鸟”劝刚才上台表演青蛙的学生跳出井口,青蛙和小鸟进行对话,续演《坐井观天》的下篇。
五、演一演,说一说。
青蛙听了你们的话,终于忍不住跳了出来。
(1) 上台表演青蛙的学生从井里跳出来。
(2) 你想它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先请在坐的小鸟猜一猜,再请上台的青蛙说一说。
(3) 请你写下来。写完后,指名读。
六、作业乐园。
1、下课和同学演一演《坐井观天》的故事。
2、好书推荐:课外同学们读一读《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