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学习“偶、鬓、衰、客、何”5个生字,会写“客”、 “何”、 “音”三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歌语言的凝练优美。
3.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境,体会诗人重归故里的悲喜之情。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经典文化的感情。
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古诗,对学习古诗有兴趣。
反复诵读,拓展想象,感受诗歌语言的凝练优美,体会诗人情感。
(一)预热: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历来被称为诗词的国度。从小到大,你们一定积累了许多的古诗词。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画,看着这些图画,你想起了那句古诗呢?
(学生看图吟诵古诗,如《池上》、《所见》、《游子吟》、《咏柳》等等。)
(二)导入:同学们真棒!小小年纪就能诵读许多经典诗文。与诗词为友,乃人间乐事,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诗词的殿堂,感受经典的魅力。揭题,读题。
一读诗歌,读到正确流利。
有作家说过,学习古诗文最好的办法首先是诵读,其次也是诵读,最后还是诵读。那么,诵读的第一步首先应该读正确,谁来试试?
指名读,评价。
学习生字,重点指导 “鬓”、“客”。
●字理识字:
表示脸颊两旁靠近耳朵的头发
表示旅居他乡的人
扩词识字: 你能用“客”来说一些词语吗 ?
2字词有什么?如游客、旅客、顾客……
3字词有什么?如客家人、仙客来……
4字词有什么?如不速之客、文人墨客……
●书写“客”字。(指导要点:撇捺舒展 口儿变扁)
●小结:我们祖国的汉字生动形象,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就是一个故事。
4.全班齐读诗歌,做到字正腔圆。
(二)再读诗歌,读出节凑。
1.同学们读的真流利,要是能在适当的地方稍稍停顿,朗读起来感觉可就不一样了。我们一起来合作试一试。每一句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四个字我来读,怎样?
(生)少小离家——(师)老大回
(生)乡音无改——(师)鬓毛衰
(生)儿童相见——(师)不相识
(生)笑问客从——(师)何处来
2.真好!反过来,我读前面四个字,你们读后面三个字——
(师)少小离家——(生)老大回
(师)乡音无改——(生)鬓毛衰
(师)儿童相见——(生)不相识
(师)笑问客从——(生)何处来
3.有节奏感了,真好听!
三读诗歌,读出味道。
1.抓“何处来”感受诗歌语言的凝练。“何处来”是什么意思?(从什么地方来?)但在古诗文里,诗人不说笑问客人从什么地方来?而是——
(生接)笑问客从何处来。
诗人不说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自己的家乡呢?
而是—— (生接)明月何时找我还。
诗人不说哪个人不会生起思念起自己的家乡的情感呢?
而是—— (生接)何人不起故园情。
2.配乐诵读。诗歌的语言就是这样精致、凝练,读古诗要学古人,古人吟诗,常常和着古琴,(音乐起)学生读——
古人吟诗,常常低声慢吟,如痴如醉,学生读——
板块三:咀嚼诗歌的语言。
(一)过渡:好一群满腹诗文的书生啊!听着你们朗读,老师好像看到当年贺知章老人吟诵这首诗的情景呢?谁来猜猜,当年贺知章写这首诗时是几岁呢?(屏幕出示:30岁 40岁 86岁)
(二)品读“老大”。大家都说他86岁,有什么依据?默读古诗,从诗歌中寻找答案吧!
(预设:引导学生从“少小离家”、“老大回”、“鬓毛衰”、“不相识”、“客”等感受诗人贺知章回到家乡时已经很老很老了。)
1.联系“诗外”初解“老大”。“老大”是什么意思?我们学过的哪句诗也有“老大”一词?(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联系上下文丰富“老大”。还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是“老大”?
3. 借助插图感知“老大”。从图上哪些地方也可以看出他是“老大”?
4.借助资料了解“老大”。 贺知章是我国唐朝著名的诗人, 浙江人。他30多岁离开家乡去做官,直到86岁才辞去官职,告老还乡。这时,他已经白发苍苍。
5.呼应首尾,深读“老大”。谁能把这种“老大”的感觉读出来? 年轻的时候离开家乡,现在终于回来了,他的心情可能怎样?谁来读一读?
(三)品读“笑问”。
1.过渡:瞧,贺知章老人回来了,(屏显贺知章老人回乡的图片)他高兴地走在回家的路上,遇见了谁?(一群儿童)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2.角色扮演,再现“笑问”。现在,你就是那群儿童,我是贺知章老爷爷,我们来演一演贺知章老爷爷当时回到家乡的情景吧!
3.拓展。除了儿童,可能还会有谁也把贺知章老爷爷当成客人了?(故人、家人……)
( )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4.朗读。86岁时告老还乡,然而,家乡的人又都不认得他了,他的心情可能又会怎样?谁来读读?
板块四:品悟诗人的情怀。
(一)品读“乡音无改”。
1.过渡:是呀!离开家乡时风华正茂,回来时却老态龙钟,家乡的人又怎会认得他呢?然而,不论他的容颜怎么改变,在他的身上,有一种东西始终不变?那就是——(乡音无改)
虽然胡子白了,鬓毛衰了,但是他——(乡音无改)
虽然满脸皱纹,背已驼了,但是他——(乡音无改)
不管是在何时,他都是——(乡音无改)
不管身在何处,他都是——(乡音无改)
2.感悟诗人的情怀。从“乡音无改”,你感受到什么?(对家乡的思念,对家乡的爱)
50多年里,他无时不刻地思念着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
他可能无数次倚在窗前——
(生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他可能无数次登高望远——
(生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也许是徐徐的春风拂面,勾起他无尽的思念——
(生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也许是瑟瑟的秋风过耳,引起他的万千感慨——
(生读)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朗读。
无数次的凝神远望,无数次的梦回故乡,今天终于回来了,男生读——-
然而,我念着故乡,故乡又怎记得我呢?女生读——
(二) 反复吟诵,升华情感。诗词,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如今,漂泊在外的游子每当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可能会想起一个人——(贺知章),想起他,可能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可从何处来。
(三)拓展诵读《回乡偶书二》。
回 乡 偶 书 (二)
贺知章
离 别 家 乡 岁 月 多,
近 来 人 事 半 消 磨。
惟 有 门 前 镜 湖 水,
春 风 不 改 旧 时 波。
自读。
赏读。人们都说《回乡偶书二》中处处都有《回乡偶书一》的影子,你找到了哪些影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