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红领巾”真好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运用汉字学原理科学认识“叽、喳、蓬”等8个生字、拓展认识“呱、吱、喔、咕”等字;通过生活经验正确理解“蓬松”“梳理”等新词;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捉、跃、蹦”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情趣地朗诵课文,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感受“红领巾”爱鸟护鸟的快乐与自豪。
本班孩子识字一直按照课标要求在进行着,掌握了加一加,减一减,熟字加偏旁,部件组合等方法,但是对于用汉字学原理来识字还有所不足,部分孩子的课外识字量还是不错,得益于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生活经验较丰富,部分孩子对于身边的事物有一定的关注。读书习惯较好,孩子们能根据老师的要求做到读书流畅,但是还是有拖的情况出现。书写时,孩子们都能关注字的笔画,但是对于字的结构,特别是字笔画的变化关注不够。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熟悉形声字的记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一教学重点贯穿在整个诗歌的学习中,并且能有所迁移,以一带多地认识“呱,喔,吱,咕”等带有口字旁的形声字,并且根据声音猜动物,并且在和老师游戏的互动中,加深对于这类字的印象,为后续自主识字打下牢固的基础。
本课时的另一教学重点是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蓬松,梳理,活跃,崭新”等词语,通过大量资源的介入,并激起孩子的生活经验,两相结合让孩子理解这些词语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复习“领”字,重温形声字构字规律,并指导书写。
3.引导审题:课题中的红领巾加了双引号,指谁呢?是谁夸“红领巾”呢?
㈠初读课文,相机正音。
1.检测孩子预习生字新词情况,(1)自由读;(2)小老师教读着重指导“叽叽喳喳”和“蹦蹦跳跳”的读法;(3)齐读
2.男女生合作分节读文。
㈡归纳规律,识字拓展
1. 根据形声字特点识记生字 “叽、喳”。
2.师小结形声字特点。
3.类比拓展,认识带有“口”字旁的字。
(1)猜字音;(2)印证;(3)生解释;(4)交互动物所发的声音
㈢字文结合,相辅相成。
1.学习 “蓬”字。
⑴引导学生根据“艹”理解“蓬”字本义及“蓬松”一词。
⑵联系小鸟图片感知 “蓬松”, 联系生活事物理解、运用“蓬松”一词。
⑶图片展示,感受小鸟梳理过羽毛的变化,理解梳理的意思。
⑷夸夸梳理后羽毛的小鸟。(听了你们的夸奖小鸟可快乐了。板书快乐)
⑸抓住韵脚指导朗读,了解诗歌的特点。
A.生读;B.从字所在的位置和读音了解韵脚后师范读,生模仿读;C.生加上动作表情同桌互读。
2.学习“棱”字和第二节。
(1)借用音效,形象感知“扑棱棱”,读出拟声词的音律特点。
(2)这么活跃是在干嘛?森林里是哪些小鸟在捉害虫呢?生说,老师展示
(3)改编第二节,把不同的小鸟带进句子里感知小鸟的活跃、忙碌。(抽生读,同桌读)
(4)朗读第二节,(强调韵脚)试背第二节。(幕布)
(5)小结理解并板书活跃,用喜欢引入下节
3.学习“崭、牌、巢”和第三节。
⑴观看视频,知道“红领巾”为小鸟做了什么。
⑵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崭新的木牌”“鸟巢”,正音。
⑶音、形、义结合认识“崭”字及理解新词“崭新”。
⑷认识“牌”字及“片”字旁。生活中的牌有哪些?观察牌的形状,得到片的演变过程,迁移理解和片有关的字。
⑸图、字结合,指导抓住象形字的特点形象生动地认识“巢”字,学生交互式讲解巢字的对应部分。
⑹创设情境,朗读好木牌上的内容(板书爱护)和小鸟的“唱”,根据诗歌的押韵读好第三节。
㈣朗读全文,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叽、喳、蓬,棱、崭、牌”形声字、图画一样的“巢”理解了“蓬松”、“梳理”、“扑棱棱”、“活跃”、“崭新”。
1.出示 “捉、跃、蹦”,生读。
2.引导发现这三个字的相同的偏旁“足”,复习“足”当左偏旁的变化。
3.根据会意字的特点正确识记“捉”字,并指导书写。
4.指导识记、书写“跃”。
⑴给“跃”字组词,理解为什么是“足”字旁。
⑵结合“夭”字的演变正确、形象地识记“跃”。
⑶指导写“跃”字。
5.指导写好笔画多的字“蹦”。
6.学生练写“领、捉、跃、蹦”。
7.展示,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