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坐井观天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教学目标:
1.会认“沿、际、信”3个生字,理解“坐井观天、井沿、无边无际、大话”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坐井观天》是一篇生动有趣,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既有很强的吸引力,又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不容易把握文章的情感,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多种方法来解决。从识字方面来说,学生已经是二年级了,他们已经掌握了很多识字的方法。课堂上,应该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学过的方法独立识字。
朗读方面,二年级学生读书已经能够达到正确、流利,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还能够达到有感情。因此,课文朗读也应放手,让学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学生理解文意方面,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力偏低,而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把部分当整体,因此这个故事的寓意对学生来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教学重难点:
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青蛙和小鸟的声音)
师:同学们,听听,谁的声音?(青蛙)瞧瞧谁来了?这又是什么声音?(小鸟)是啊,这是青蛙和小鸟的声音,老师知道同学们最喜欢听故事了,今天我们就来听听发生在青蛙和小鸟之间的故事,那就是《坐井观天》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两遍。
2.释题:“观”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看)所以课题的意思是?(坐在井里看天)
二、初读课文
1.想知道坐井观天的故事吗?(想)那就请同学们自由读读故事,读的时候注意标好自然段,圈出生字词。同学们,开始进入故事吧!
2.同学们可真享受这个故事啊,可是老师发现有些同学在读的时候遇到了麻烦,有些字词读得不准,我们一起帮帮他。(指名读-齐读—师提示引导读)
3.老师种了一棵苹果树,秋天已经成熟了,谁来帮我摘摘苹果?(指名一个一个摘)
4.认识了这么多字词,相信同学们读起故事来一定非常轻松,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三、学习课文
1.谁坐在井里?(出示青蛙)这只青蛙呀,从出生到现在一直生活在井里,这样的日子过了很久很久,直到有一只小鸟的出现,才彻底改变了青蛙的一生。你瞧这只小鸟停在哪儿?(井沿)
2.它们是怎样认识的?让我们一起看到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老师请两位同学读读。(解析一百多里)
3.同学们,老师耳朵里满是呱呱呱、喳喳喳的声音,听不清楚它们在争论什么?你们愿意帮老师读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二次对话吗?(男生读青蛙,女生读小鸟)
4.你们读得真棒!它们在争论什么?(天到底有多大)
坐在井里的青蛙认为天有多大?(井口大)一起读读青蛙说的话。(解析大话、还、反问句)
在天空自由飞翔的小鸟认为天有多大?(无边无际)一起读读小鸟说的话。(解析无边无际)
5.哎呀,这下麻烦了,同一个问题它们的回答怎么不一样呢?到底谁才是对的呢?这个问题可要同学们自己去探索。老师和你们一起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三次对话。(老师读青蛙,学生读小鸟)
6.青蛙和小鸟都笑了,它们在笑什么?青蛙在笑什么?(傲慢、自以为是)小鸟在笑什么?(诚恳、耐心)
7.到底谁是对的?(小鸟)为什么?(解析青蛙错的原因,小鸟对的原因)
8.青蛙知道自己错了吗?(不知道)青蛙根本不知道自己错了,态度还那么坚定,这真是一只什么样的青蛙?(自以为是、见识短浅)
9.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要像小鸟一样多去外面看看,这样才能见多识广)
四、扩展延伸
1.小鸟飞走以后,青蛙整天闷闷不乐,想着跳出井口看看,终于有一天鼓足勇气一跳,你们猜猜看,青蛙看到了什么?说了些什么?
2.这个故事有趣吗?(有)那今天老师要同学们扮演扮演青蛙和小鸟,学着它们的样子说说话,好不好?谁来扮演青蛙?谁来扮演小鸟?他们表演的棒不棒?表扬!
五、总结
今天的故事就是这样的,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千万不要像青蛙那样坐井观天,而是要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多用眼睛去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