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植物妈妈有办法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一)理解诗句。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二)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这首诗歌 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全诗生动形象地把自然知识蕴含其中,语言朗朗上口,内容浅显易懂,是优秀的科普作品。教学中应抓住诗歌利于朗读、内容充满情趣的特点,激发学生童心,引导学生在多读、读好诗歌上下功夫,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精妙和其中蕴含的知识。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诗句。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二)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字词卡片,读准字音
旅行 蒲公英 降落伞 娃娃 山洼 纷纷 苍耳 小刺 铠甲 乘着 豌豆 豆荚 啪的一声 炸开 蹦蹦跳跳 相信 观察 知识
许许多多 高高兴兴 进进出出 花花绿绿 快快乐乐 说说笑笑
2.指名读课文
(二)从课题入手,逐节学习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植物吗?
花草、树木、蔬菜、庄稼都是植物,植物妈妈有办法,有些什么办法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板书:3.植物妈妈有办法(儿童韵律诗)
1.学习课文第1节。
(1)默读,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标出)
(2)多音字:得
(3)重点理解:“孩子”、“长大”、“四海为家”、“旅行”四个词语各表示什么意思?
孩子:在本课指的是植物的种子。
长大:是指种子已经成熟。
四海为家:指的是种子到处生根发芽。
旅行:文中指植物的种子传播出去。
(3)指导感情朗读。
(4)这节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课文讲了哪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植物妈妈”指什么?(快速朗读2-4小节)
2.学习课文第2节。
(1)自由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
(2)学生质疑,全班讨论释疑。
蒲公英的种子是怎样的?靠什么离开妈妈?
结合理解重点词语:
降落伞
观察实物,问:这里的降落伞指什么?(一朵毛茸茸的小花)
纷纷 :一个紧跟着一个没有顺序地随风飞去。
准备:
用准备说一句话。这里为什么说“准备”?(种子的毛茸茸小花是从蒲公英的孕育生长过程中具备的)。
乘着风:
投影出示“乘”的三个义项:
读一读,选择正确答案。(画√)
(3)填空练习。
蒲公英妈妈为孩子准备了( ),孩子( )离开妈妈。
(4)小结:蒲公英种子传播需要哪两个条件?板书:降落伞,风吹。
(5)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句子运用词语“四海为家”
(6)指导感情朗读,读出不同语气。
3.学习课文第3节。
(1)用学习第2节的方法自学第3节。
先找出疑难问题再四人一组讨论。
(2)汇报自学情况。
重点理解“带刺的铠甲”。
什么是铠甲,在这里指什么?
古代士兵身上穿的护身衣,用金属和皮革连缀而成。
(4)指导感情朗读。
(5)小结并板书:苍耳种子传播需要哪两个条件?(带刺的铠甲、动物带)
4.运用同样的学习方法自学第4节。
(1)自学后做填空练习。
(1)、苍耳妈妈给孩子准备了( ),孩子( )离开妈妈。
(2)、豌豆妈妈给孩子准备了( ),让孩子( ),豆荚炸开,孩子( )离开妈妈。
(2)提问板书:豌豆种子传播需哪两个条件?板书(豆荚、太阳晒)。
(3)指导感情朗读。
哪个“植物妈妈”最聪明,它播种的方法好在哪里?
通过前边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种子传播的方法,知道种子传播一要靠自身的条件、二要利用自然界的条件,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孩子”四海为家。
6.学习第5节。
7、小组朗读赛。
(1)齐读第5节,背诵下来。
(2)为什么粗心的孩子得不到它?
8.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9、课后延伸: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10、扩展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