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坐井观天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由生字组词的词语。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寓意。
4、发挥想象力,续编故事。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还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他们看问题的方法经常是错误的,但他们在生活中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比如学习一项技能,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刚接触时,认为很简单,自我感觉特别好就以为自己会了,等到真正应用时,才明白自己只是知道了最基础的方法,还远远不能灵活运用。这不就是“坐井观天”吗?因此,进行本课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1、读懂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知道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的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2、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1、故事导入:
夏天的一个清晨,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照亮了大地,唤醒了沉睡的世界。你听,小鸟醒来了,它们叽叽喳喳唱起了欢乐的歌。小青蛙也赶来了,加入大合唱的队伍。(此时放林中鸟儿和青蛙的鸣叫声)。好一派热闹的景象。可是有一只淘气的小青蛙却没有来,它在哪里,它又在干什么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3课《坐井观天》。
【设计意图】用讲故事的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想象力。
2、板书课题
(1)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书写题目《坐井观天》。
(2)从题目看,小青蛙在哪里,在干什么?
(3)理解“观”的意思:观就是看,“坐井观天”就是青蛙坐在井里看天
【设计意图】很多时候教师在板书时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有的看老师板书,有的在玩,课堂没有秩序,其实是由于教师没有明确的任务指向。本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任务明确,课堂秩序井然。另外,语文老师从低年级就要教会学生注意“审题”,分析题目里的概念,理清题意。还可以训练学生就题目展开想象,提出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读书,这样更容易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出示词语课件,认读词语,纠正错误或地方口音。如“弄”读“nòng”不读“nèng”。
1、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标出自然段,想文中一共写了青蛙和小鸟几次对话?
2、听后交流:全文共7个自然段,写了青蛙和小鸟的3次对话。
3、按3次对话分别读课文相关的段落。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同时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文中讲了谁和谁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哪呢?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3、齐读第一自然段。
4、教师画出一口井的简笔画,学生给青蛙和小鸟图片找到自己的家。
5、理解“井沿”,摸一摸“桌沿”。
(一)学习第一次对话
师:于是青蛙和小鸟之间开始了一段对话,可是说着说着它们争吵了起来,到底是为了一件什么事呢?
1.生读2、3自然段。
2. 指导读出青蛙高兴的语气“你从哪儿来呀?”,读出小鸟自豪的语气“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3.“小鸟飞呀飞,飞过 ,飞过 ,飞过 ,飞过 ,还是没有看到天的边。”
(二)学习第二次对话
师:小鸟说它飞了那么远,青蛙才不相信呢?它是怎么说的?
1、生自由读4、5自然段。
2、理解青蛙的话。板书:青蛙 井口那么大
3、出示课件 “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理解“说大话”的意思。指导朗读,理解“!和?”。
4、师生对话读,理解小鸟的话。“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指导读出“!”的语气。
5、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哪些地方可以说无边无际?出示课件。
6、分角色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7、小结板书:小鸟 无边无际
(三)学习第三次对话
师:它们俩争论天的大小,到底谁说得对呢?
1、生齐读课文6、7自然段。
2、青蛙为什么笑了?它是怎么说的?
3、指导读出青蛙自信的语气“我不会弄错的!”
4、小鸟为什么也笑了?指导朗读“你是弄错了!”和“你弄错了!”两句话。
1、师生合作读课文,也可以加上动作。
2、学生带上青蛙和小鸟的头饰分角色表演读。
1、《坐井观天》这个故事讲了一只整天坐在井里的青蛙和小鸟争论天有多大的事,它们到底谁说的对谁说的不对呢?板书:天有多大
2、师小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我们千万不要向那只蹲在井里的青蛙那样,本来自己错了还不认识到错误,反而以为自己很正确,那样会让人笑话的。
3、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半信半疑,同学们,请你们想象一下,假如青蛙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什么样的情景?又会对小鸟说什么?
把《坐井观天》的故事讲给家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