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认识5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回乡偶书》,并学会背诵,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热爱家乡。
二年级学生虽小但对古诗的了解并不少,也许这首古诗在学习之前有的学生早就会背诵。不少学生背诵的古诗都是由耳闻而来,所以字音多有错误,对意思也不甚了解。研讨诗中蕴涵的对人生的理解,学生是不太了解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生阅历的丰富,对诗歌的理解会进一步深入。
教学重点:
认识5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懂得热爱家乡。
1、“家乡”是什么地方?(自己的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
2、同学们,我们的家乡在哪?(河北肥乡)
3、将来大家外出上学、工作,好几年都没有回过家。回到家乡后,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位诗人的回乡感慨。
4、板书课题:《回乡偶书》
贺知章,唐朝著名诗人,曾写下了著名的《咏柳》一诗。他早年就离开家乡,在朝廷中做官,一生仕途顺利,80多岁回到故乡,这首诗就是诗人回到故乡后偶然有感而写的。
1、教师领读古诗。
2、出示生字,指学生认读。
3、交流识字方法。
客:宀――各 (客人) 何:亻――可(何处) 音:立――日(乡音)
偶:偶――遇(偶然) 鬓:鬓――缤(鬓毛) 衰:衰――哀(衰老)
4、读研讨,画节奏。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5、自由读诗,交流诗意。
①儿童相见不相识。(这一句最容易理解,一看便知:儿童见了不认识)
教师以此为突破点进行教学。
儿童见了谁不认识?(一个老人,诗人)
儿童见了老人说了什么?(笑问客从何处来)
让学生再读古诗,看这位老人从何处来呢?(从远方归来)
齐读前两句古诗,说说从中了解到诗人什么情况?
少小离家老大回,(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很老了才回来)
乡音无改鬓毛衰。(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可是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白了)
②诗人虽然已经80多岁了,还要回来家乡。可以看出诗人对家乡充满了怎样的情感?(思念、热爱)
6、指导朗读古诗。
第1句重音放在“老大回” 第2句要充满感慨,读得慢一点,突出“乡音无改”
第3、4句要读出快乐,“客从何处来”要读得慢一点,以体现儿童的可爱和天真
7、齐读古诗。
重点注意“何”字右边的“可”字,横要长些,竖钩的起笔处不要写在横的末端。
1、背诵古诗《回乡偶书》。
2、和自己的小伙伴演一演诗人、儿童在村头相见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