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回乡偶书》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本单元的主题是:感悟真情。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大诗人贺知章, 是在他辞去官职,告老返回故乡时所做,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告老还乡时,可以说是”衣锦荣归。但诗人没有描写那些为世俗所羡的情态,只是刻画一个久客回乡的普通人的真情实感。教学时,要让学生掌握“音、客、何”等六个生字,把诗句读通读顺,领会诗人热爱家乡的真实情感,并能背诵古诗。
1、知识与技能: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字。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能理解诗的大致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让学生领会诗人热爱家乡的真情实感,懂得热爱家乡。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拥有丰富的想象力,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并且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此外他们渴望在一种快乐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例如游戏。所以在本诗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思、多读,教师适时点拨来学习古诗。
(一)教法: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考虑到他们学习主动性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同时,小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对古诗所反映的诗人的情感难以把握。因此为让他们更好的融入课堂,采用多媒体结合方式,课堂上有读说,游戏、情境再现等环节,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二)学法:
指导学生采用三读的方法来学习古诗。
一读:理解题目,了解字词;
二读:入景入情,熟读成诵;
三读:译词连句,连句译全诗。
教学重点:
1、认识6个字,会写3个字。
2、背诵古诗,理解诗的大致意思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古诗让学生领会诗人热爱家乡的真情实感。
1、知识与技能: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字。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能理解诗的大致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让学生领会诗人热爱家乡的真情实感,懂得热爱家乡。
1、认识6个字,会写3个字。
2、背诵古诗,理解诗的大致意思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通过学习古诗让学生领会诗人热爱家乡的真情实感。
1、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叫《咏柳》,你还能背下来吗?(课件出示)
2、选择题:古诗《咏柳》的作者是( )。(课件出示)
A、唐代诗人贺知章 B、唐代诗人李白
3、揭示题目: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贺知章写的古诗《回乡偶书》。(课件出示)
4、读诗题质疑:
看到诗题《回乡偶书》你有不懂的地方吗?(请你大胆提出来)
偶:偶然 书:写
题译:贺知章回到家乡偶然写下这首古诗。(课件出示)
1、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3、检查自读,抽生读诗,其余听读,评价,正音。
4、出示生字“偶(ǒu)、音(yīn)、鬓(bìn)、客(kè)、何(hé)、衰(shuāi)”认读生字。
5、学习书写“音(yīn)、客(kè)、何(hé)”三个字。
⑴书空田字格中的范字。⑵分析字形。⑶指导书写。①宝盖儿不要写得太宽。②何:右边的“可”,横要写长些,竖钩的起笔处不要写在横的末端。③音:第二横应当写得长些。⑷学生仿写。
1、自读古诗。
2、(课件出示)古诗节奏。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1)教师指导语气和节奏。
(2)师领读,学生自读。
(3)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古诗。(小组读、男生女生比赛读)
1、齐读古诗。
2、学习第一句
(1)(课件出示)第一句古诗。
(2)指名读。
(3)学生对诗句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问。
(4)抓重点词语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如:少小:年轻的时候。老大:年老的时候。
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有什么改变。鬓毛衰:耳边的头发花白稀少了。)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诗意是(贺知章)年轻的时候离开家乡,等到年老的时候才回来。
(自己)家乡的口音没有什么改变,可是两鬓的头发已经变白稀少了。
(5)有感情朗读古诗。
4、学习第二句
(1)(课件出示)第二句古诗。
(2)指名读。
(3)学生对诗句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问。
(4)抓重点词语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如:儿童:小孩 相识:认识 何处:哪里)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诗意是村里的小孩见了我都不认识了,笑着问:“老爷爷,您从哪里来呀?”
(4)有感情朗读古诗。
5、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课件出示)
诗歌大比拼:①对照诗歌读出感情。②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1、找一找:从上面的诗中找出两组反义词
( )—( ) ( )—( )
2、想一想,填一填:
《回乡偶书》这首古诗是( )代诗人( )写的,表现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3、默写古诗:
( )( )离( )( )( )( )( )
( )( )( )改 鬓( )衰( )
( )( )( )( )( )( )( )( )
( )( )( )( )( )( )( )( )
25、古诗两首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年离乡(追求梦想)→ 年老还乡(热爱家乡)
抄写本课生字。
首先,在导入环节的设计和实施上比较顺利。我从复习背诵《咏柳》导入,引出作者——贺知章,通过介绍贺知章的生平,让学生理解这首诗写作时的背景,对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有好处,能让学生对诗人写作时的情景产生共鸣。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我教给学生学学习古诗的方法。这首诗学生比较熟悉,理解起来并不难,因此我没有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在布置自学要求时,让学生借助老师教给他们的的方法,想想每句诗都讲了什么意思。学生经过充分自学,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根据学生交流的结果进行讲评、纠正、小结。这样学生就初步读懂了整首诗的意思。
再者,朗读指导有层次感。在自读古诗中,我提出的朗读要求是:读准生字的字音,有节奏的读通诗句。检查朗读时,就以读准和有节奏的读通诗句这个标准让学生来评价。在学生对整首诗进行了深入理解后,我提出的朗读要求变为:要求读出贺知章非常想念家乡,又高兴又难过的心情。并通过老师示范读,带学生读,让学生带着情感模仿读,使学生的朗读上了一个层次。